太原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杜 薇 關海玲
加快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發展的途徑探究
太原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杜薇關海玲
摘 要:森林生態旅游作為一種新的旅游模式,受到眾多消費者的好評,未來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本文針對山東省青島市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從政府、企業、社區及游客的角度出發,提出加快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發展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森林生態 旅游管理 靈珠山
關海玲(1972-),女,山西隰縣人,管理學博士,太原科技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資源環境管理、產業經濟方面的研究。
自從1982年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建立,將旅游與生態環境的保護有機結合起來,此后,森林公園、森林生態旅游也逐漸發展起來,它們的建設為生態旅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99年舉辦的昆明世博會和國家旅游局開展的“99生態環境旅游”活動,推動了我國生態旅游的發展[1]。此后,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生態旅游的開發已經擴展到許多區域。森林生態旅游已經成為我國旅游業中最具朝氣和發展前景的產業[2]。
靈珠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中部,2000年12月經國家林業局批準建立,森林公園面積為40平方公里,海拔在百米以上且有名氣的山峰有40多座。靈珠山國家森林公園山清水秀、風景優美,且物種豐富。樹木以天然次生林為主,林草覆蓋率達92.74%,木本植物約100余種,野生動物50余種,是膠州灣著名的生態文化旅游勝地。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的發展對于帶動青島市黃島區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和環保意識,盲目地追求旅游的經濟效益,忽視了環境保護及其他方面的必要建設,導致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政府在森林生態建設公共服務方面的缺失;企業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環境和生態效益,推銷的產品和服務單一;社區居民參與層次較低、參與機制匱乏;游客素質低,環保觀念薄弱等都制約著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的發展,基于此,本文嘗試從政府、企業、社區參與、游客的角度出發,提出加快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發展的有效對策。
森林資源具有公共屬性,同時兼有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政府作為經濟建設、旅游發展的領導者,應積極提供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的多種公共性服務。
2.1 制定相關法律政策,加強靈珠山森林生態管理
地方政府應針對靈珠山發展的現狀,制定相應的政策,從執法力度、參與主體的法律觀念等方面加強對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的管理。首先,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的開展要嚴格遵守《森林法》、《環境保護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門應針對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的特點制定新法規,完善現有法規,強化管理,盡快出臺《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管理條例》,使森林生態旅游管理實現制度化、法律化及規范化。其次,對于違反法律法規的集體或個人進行及時有效的懲處,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最后,為促進靈珠山森林旅游法規的實施,應多方聽取群眾意見,設立監督電話、投訴郵箱,使執法隊伍的工作始終處于群眾的監督之下。
2.2 多方融資,吸引投資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融資方式也呈現多元化的趨勢,政府應該努力擴展融資渠道,通過多種方式籌集資金,調節資金結構,合理利用資金,具體的方式包括銀行貸款、聯合投資、產權融資、信托融資等。政府應該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招商引資政策,實施可行的招商方案,通過舉辦靈珠山生態旅游投資洽談會、靈珠山投資貿易洽談會等渠道尋求社會多方資金的幫助。
2.3 加強領導,切實把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列入重要議程
政府應成立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領導小組,統籌規劃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項目,結合靈珠山的實際情況,圍繞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的培植,定期對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促進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盡快做大做強。同時,林業部門、旅游部門、人力資源部門、社會保障部門、環保部門、科研部門等相關部門應該相互協調,促進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的快速健康發展。
2.4 合理制定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發展規劃
有效的規劃是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發展的綱領,也是促進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政府應制定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發展的整體規劃,計劃的制定要立足于靈珠山生態發展的長遠目標,從多個方面加以考慮,包括旅游項目的推出、景區的建設、組織的管理、環境的治理、生態多樣性的保護、人文歷史的發揚等等。在完成森林生態旅游整體規劃的基礎上,編制出具體可行、詳細周密的旅游規劃,指導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的發展。
2.5 加強靈珠山森林生態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尤為重要,便捷的交通條件、良好的旅游設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游客量的大小。靈珠山旅游交通的建設包括外部交通、中間交通、內部交通。外部交通是旅游者從出發地到目的地中心城市之間的空間轉移;中間交通是中心城市到各景區之間的空間轉移;內部交通是各景區內部各景點之間的空間轉移[3]。道路的建設首先要科學地規劃路線,設計改善方案,盡量少占用耕地、林地面積,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前提下節約投資成本;加大道路交通科技投入,提高道路交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監控網絡。
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旅行社、賓館、餐飲等企業應加強綠色管理理念,推出綠色生態產品,開展綠色營銷,樹立企業環保形象,增強市場競爭力。
3.1 樹立綠色環保理念,實行綠色營銷
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旅行社等企業要將綠色管理理念付諸于企業的日常管理活動中,尤其是轉變傳統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同時,發展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也要進行綠色營銷。英國威爾遜大學肯畢提教授認為“綠色營銷”是一種能辨識、預期及符合消費的社會需求,并且能夠帶來利潤及永續經營的管理過程[4]。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需要向游客提供綠色產品、創建綠色的賓館與飯店、綠色景區、設計出綠色的旅游路線,樹立獨特的“品牌效應”,滿足那些具有較高消費理念游客的綠色環保需求,真正做到綠色產品營銷。
3.2 推出多元化的森林生態旅游產品
針對靈珠山的森林生物資源,企業應推出多種不同的生態旅游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不同游客休閑娛樂的需求。(1)森林觀光旅游產品。森林觀光旅游產品包括自然山水觀光、人文古跡觀光、古樹名木觀光等。觀光旅游產品作為森林生態旅游最為重要的產品,應進行擴充和豐富,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森林生態旅游產品。靈珠山森林生態景區融奇、險、清、幽于一體,地處海濱、群峰疊翠、怪石嶙峋、云霧繚繞、風景優美,十分適合觀光旅游。(2)森林運動休閑產品。森林運動休閑產品是將森林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的運動項目,可以緩解游客心理壓力,使其享受運動的樂趣[5]。結合靈珠山森林生態景區的地形地貌、資源環境條件,運動休閑產品的開發主要有登山、徒步遠足、拓展訓練等。(3)森林娛樂休閑產品。靈珠山是青島黃島區的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和新型果品示范基地,耕地面積1.38萬畝,因此具有開發森林娛樂休閑產品的優勢,包括休閑農莊、果蔬種植與采摘、觀光園區等。(4)森林養生產品。利用靈珠山生產的無公害瓜果蔬菜、野菜山菌等制作成禮品,供旅游者選購;推出養生餐飲,將用靈珠山產出的瓜果蔬菜制作成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同時注重食物的搭配與營養。
3.3 加大森林生態旅游產品的推銷
靈珠山生態旅游景區的相關企業應該積極開展產品的營銷與推廣。靈珠山旅行社在向游客宣傳產品時,無論在宣傳單的制作上還是導游解說詞的設計上都應尋求創新,通過多種途徑加以宣傳。靈珠山生態旅游的住宿除了要滿足游客基本的舒適需求外,更重要的是綠色、生態,因此,賓館的建設要遵循這一理念。游客對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品的需求是餐飲企業主要宣傳的對象,要抓住游客這一需求,發展綠色餐飲,創建綠色飯店。
紀念品和食品生產的企業應該注重產品的品牌效用,要在注重生態自然、風土文化、經濟實用等方面下工夫,充分利用靈珠山森林野生資源優勢,在追求自然的基礎上,通過對靈珠山生產的土特產如靈珠山芋頭,進行人為的設計、加工成禮品進行銷售,滿足游客的購物需求。
針對目前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的知名度不高,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加大宣傳力度,互聯網、電視欄目、流動廣告、旅游節等都可以成為宣傳森林生態旅游的有效途徑,具體的途徑有以下五種:(1)借助主流媒體宣傳;(2)建設相關網絡平臺;(3)舉辦博覽會、旅游節等活動吸引游客;(4)加強橫向聯系,擴大宣傳;(5)與外地旅行社合作,吸引異地游客。
當前森林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社區參與存在著較多問題,例如參與度較低、對社區參與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相關參與機制匱乏[6]。根據國內外森林生態旅游發展的實踐,當地社區居民在森林生態旅游經營管理過程中其意愿是否能夠得到重視將直接影響到森林生態旅游的發展。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景區位于黃島區柳花泊街道辦事處,轄區內有22個社區,1.2萬人口,具有強大的社區參與基礎,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社區居民的參與度,發揮他們建設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景區的作用。
4.1 加大社區參與,不斷拓展參與渠道
社區居民參與到靈珠山森林生態資源開發的形式多種多樣,居民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開展與生態旅游相關的經營活動,例如料理青島特色小吃、開辦家庭鄉村小旅館、經營農家樂、銷售當地食品;除了提供食宿服務外,靈珠山社區居民還可從文藝表演、特色旅游商品生產、巡邏、環境保護與整治、衛生處理等多方面、深層次參與,改善街道居民的生活水平,促進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4.2 建立社區參與可持續機制
目前,社區居民雖然參與了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的建設活動,但他們僅僅扮演的是“相關者”的角色。為了改變社區居民參與的被動狀態,避免矛盾的進一步升級,需要從社區的利益出發,建立社區參與可持續機制。
(1)建立引導機制。就目前來看,靈珠山社區居民缺乏參與森林生態旅游開發的主動性、參與程度也比較低,參與的范圍也比較狹窄。社區居民作為推動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發展的重要力量,相關部門有必要帶領社區居民投身于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的建設中去,因此需要建立包括理論教育和技能培訓的引導機制。
(2)建立決策機制。決策機制的建立可以真正發揮社區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實實在在地參與到森林生態旅游資源的建設中來。決策機制的建立要重視社區居民在森林生態旅游開發中的地位和作用。社區居民作為森林生態旅游的重要參與者,也是在旅游活動中接觸游客最多的群體,因此他們有必要也有權利對旅游開發中產生的一系列方案進行商議、評價和選擇。
(3)建立利益保障機制。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的開展勢必會給社區居民帶來生產生活方面的影響,但他們卻在收益分配中處于劣勢地位。建立公平有效的利益保障機制,可以調動靈珠山居民參與森林生態旅游開發的積極性。利益保障機制的建立,應做好利益的分成工作,并且必須保障利益分配的合理性,政府還應給予政策上的支持。
(4)建立監測機制。監測機制的建立需要綜合考慮靈珠山經濟、資源與環境、社區等效益,考慮社區參與度、旅游景區的生態功能設計、生態補償機制等內容,以及森林生態旅游項目的建設及未來的發展情況,通過搜集有關信息,制定客觀公正的評價標準,采取靈活適用的方法手段進行分析,建立模型,得出結論,指導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具體的實踐和未來的發展。
4.3 提升社區居民的服務意識
社區居民除了要提高參與度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參與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業經營過程中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升,提高服務游客的意識。社區參與服務意識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靈珠山旅游業的收入,只有為消費者提供高水平、高標準的服務才能獲取游客的信任,激發游客再次旅游的想法。社區居民的服務意識體現在文明禮貌、服務的質量以及森林生態景區環境的保護等方面。因此,要通過各種渠道培訓教育社區居民,提高社區居民的服務意識,使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適合市場的需要,吸引更多的游客,形成良性循環。
相比較而言,森林生態旅游景區與普通的自然景區存在很大差異,主要體現在旅游形式、旅游參與及旅游體驗等方面。從旅游者的角度來說,森林生態旅游對游客的素質要求較高,因此,對于靈珠山森林生態旅游者的管理應該采取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人性化的理念具備以下特點:(1)要以游客為中心,旅游管理不僅要使游客獲得愉悅的體驗,還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讓消費者自覺保護森林生態環境的同時能夠影響他人的行為,產生良好的帶動作用;(2)森林生態旅游的管理是一種多方參與的管理活動,政府、開發商、社區居民必須共同努力,做好宣傳及教育工作,更好地引導和約束消費者的行為,讓游客在旅游過程中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3)森林生態旅游的管理是對旅游全過程的管理,單純依靠強制性的法律行政手段難以發揮較好的效果,難以令游客滿意,因此要注重教育與溝通的手段,培養自覺意識,使游客真正成為森林生態的保護者。
參考文獻
[1] 崔鵬飛.我國生態旅游發展問題和對策研究[J].生態環境保護,2014(2).
[2] 蘭思仁,戴永務,沈必勝.中國森林公園和森林旅游的三十年[J].林業經濟問題,2014(2).
[3] 張東明,張國建.旅游學概論[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6.
[4] 鄧清南.成都市發展綠色旅游的基礎與對策[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2).
[5] 蘇慶軍,孫革,左艷華.森林旅游休閑產品設計體系淺論[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1,34(4).
[6] 高雪.基于參與主體的我國森林生態旅游管理研究[J].城市地理,2015(2).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6(c)-136-04
作者簡介:杜薇(1990-),女,山東青島人,太原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產業經濟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