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紅楓
摘 要:初中物理是學生的感知階段,難點、重點、易混淆的知識點應用實驗幫助理解。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操作;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086-01
現如今,初中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識解釋物理現象的能力非常薄弱,基本概念較為容易掌握,但不能和生活有益的相結合,因此紙上談兵的現象尤為嚴重。
初中物理主要是感知生活的一門學科,讓學生用眼睛耳朵等去感受去體驗。
但學生接觸生活的角度是單一的,需要用物理實驗幫助其深刻感知。實驗在物理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實驗突出了初中物理的思想,充實了內容,并且大大的促進了物理學的發展。
一、物理實驗重要性
物理學家說過:“沒有實驗的物理理論是空洞的,沒有理論的實驗是盲目的。”
所以,物理實驗在物理教育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現中學生普遍感到物理很“難學”,主要原因就是物理實驗很缺乏,而有些偏遠地區的教育經費嚴重不足所以誓言器材還不到位。而條件較好的部分地區還忽視了實驗對學生的作用,大大影響了接受物理知識的條件。在一些發達國家,注重實驗,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感知能力,使其從課堂走入生活,生活和課堂相結合,可以將知識很好的進行運用。因此,一些發達國家的學生在實驗方面得到訓練和能力培養比我國的學生多得多,而且也培養了遇到難題的心理承受能力,強化了心理素質。
二、實驗走入課堂
值得高興的是我國現如今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相關部門已經充分認識到這點,為一些學校免費建立了實驗室,那我們初中物理教師一定要將實驗走入課堂。
學生動手實驗一定要讓其動手去做,在確保學生人身安全的情況下,展示自身的能力,感知每個步驟,在操作的基礎上加以記憶理解。而且要結合教學實際,研究解決方法,女里開發一些直觀的演示,同事在教學中引進近代物理學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現在科學的新成就。這樣是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使學生的眼界更加開闊更容易接受。例如“分子間作用力”的演示,可在兩只乒乓球間加上一段彈簧,球的外側套上橡皮筋,平衡時,陰歷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時,引力大于斥力;縮小球距時,引力小于斥力。再比如在廣口瓶內加入一些帶顏色的水,配一個橡皮塞,橡皮塞上插進一根一端封閉的細玻璃管。把細玻璃管封閉的一端加熱,使玻璃管內的空氣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自制簡易的溫度計就做成了。這樣不僅培養學生興趣,更多地拓寬學生視野豐富他們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在器材缺乏的條件下,演示實驗也是一種教學手段,演示實驗屬于直觀教學,與分組實驗、課外活動相比有一定的區別。演示實驗的基本方式是教師演示實驗過程,展示生物學現象,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也可以由學生來演示同學們在課下自己進行,演示內容不僅包括教材規定要演示的實驗,還應包括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自行設計的演示內容,以及實驗標本、投影片等演示。例如,在講授"平拋運動"這一節的內容時,我們可以選擇的演示實驗比較多。如拋出的粉筆頭、桌上滾落的玻璃球、水流的噴射、平拋運動演示儀、閃光照相等。其目的就是讓學生認識"平拋運動可以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這一規律。我們利用演示實驗都應清楚地顯示出演示內容的本質特征。當然實驗時要增強實驗的趣味性,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再比如,講"摩擦力"這一節,我們可以用引導提示法指出我們要實驗的問題和目的。如"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系呢?",為了研究這個問題,我們調整吊盤上的重物的重量,使木塊在桌面上作勻速直線運動,這時繩子對木塊的拉力就等于木塊與桌面間的滑動摩檫力。然后在木塊上加一個重物,增大木塊與桌面間的壓力,這時發現,必須增加吊盤上的重物,使拉力增大,木塊才能做勻速運動。可見增大木塊與桌面之間的壓力,木塊與桌面之間的滑動摩檫力也增大。學生就很自然地得出"兩個物體間的滑動摩檫力f的大小跟這兩個物體之間的壓力N大小成正比"的結論,即f=μN。然后進一步得出動摩擦因素與兩接觸物體的材料和它們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整個實驗目的性明確,環環緊扣,步步深入,學生必定會有很強的感性認識,很清楚的認知思路,從而輕松地掌握這節的內容。
三、優化實驗設計
要利用實驗,引入是關鍵。當人們對某一事物發生興趣時,大腦處于興奮狀態,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設計、表演新奇有趣的實驗,使他們在愉快的氣氛中探討問題,接受知識。提倡和鼓勵學生利用常見的身邊事物進行試驗。曹勇多種試驗方法,活躍學生思維,允許學生用不同器材、不同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并對實驗信息進行篩選。這就要求學生在確定的目標下,有全局觀點和善于妥協,在不同情況下善于應變,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使其分析、抽象概括、綜合表達能力都得到訓練和發展。
實驗教學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師只有明確了實驗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才能使學生的觀察和思維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用觀察來促進思維活動的展開,又用思維來指導觀察活動的進行,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才能使我們的物理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師對待演示實驗的嚴謹作風和科學態度也會對學生的實驗素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