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庭余
摘 要:在我們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小學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而課堂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我們的教學過程都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學生們學習效率、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都必須在課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學生們上課的效率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都關注的。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如何做?怎樣促使學生們學習成績的提高?體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本人擬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感受。
關鍵詞:小學教學;課堂效率;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214-01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強調,新一輪的改革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由此可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啟發學生的智慧,從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但是,由于小學生還處在各方面都不成熟的階段,這也給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那么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學生,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質量呢?下面,根據筆者多年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幾點經驗,僅供參考。
一、給學生們創設一個輕輕和諧的課堂
一個高效率的課堂應該是在一個相對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中,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們在我們整個上課學習的過程中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我們以前教課的時候可能會緊緊繃著臉,認為要讓學生們害怕、畏懼我們,這樣他們才會認真地學習知識,其實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像這樣的教學即便他們學會了一些數學知識,也不會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的,更不要說會積極主動地研究探索,創新學習方法了。但是我們所說的寬松和諧的環境并不意味著只有通過
游戲或生動的情境才能實現,我們就是要通過在語言和態度上的平易近人,和學生們平等地交流,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有探索性的活動等都可以為學生創造和諧的環境。例如,我們在講課的時候可以多設計一些互動的環節,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這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互動的學習過程。老師說:“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了,那么現在同學們來看看我手里面拿著的是個什么三角形呢?”這個三角形我們擋住兩個角留下一個角,然后讓學生們來猜猜看,并且講講為什么會這樣猜呢。有的說是銳角三角形,因為我們看到的這個是銳角,也有的同學說是鈍角三角形,因為鈍角三角形也必定會有個銳角。學生們的思路打開了,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
二、注重學以致用,與生活緊密相聯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數學學習,特別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學習,應當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們自己實際動手操作一下,然后通過自己的探索和整理總結分析,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提高[1]。如在探索與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給學生提供了小組活動記錄表,讓學生自己動手去量三角形的三個角的角度,并在小組內交流發現規律。在發現規律后,再引導學生動手去撕紙、折紙來驗證自己的發現。在整個過程中我充分放手讓學生去經歷操作、驗證、交流等數學活動。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也體驗了“做”數學的樂趣。再如,在教學游戲公平后,有一個實踐活動是:“我用瓶蓋設計了一個游戲:擲出瓶蓋后,著地時蓋面朝上,甲勝;著地時蓋面朝下,乙勝。這個游戲對甲、乙雙方公平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覺,說這個游戲朝上和朝下的可能性相等,是屬于等可能性,所以是公平的,不用做就知道啦。在此,我沒反駁他們,只是說,那你們還是試一試再下結論吧。學生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紛紛自行實驗起來。
三、采取引導激勵的措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引導。”莎士比亞也曾經說過:“贊賞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這些都說明了在課堂教學中,激勵手段的運用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以及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是多么的重要!我們知道小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同、支持與鼓勵。他們都渴望展現自己同時又害怕展現自己。“渴望展示”來自人的本性,而“害怕展現自己”則是由于小學生掌握的知識很有局限性,他們害怕出錯后受到教師的批評,受到同學的嘲笑。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應該把握好小學生的這個特點,多對學生進行激勵、鼓舞,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這樣才能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四、優化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睘榱藢W生健康和諧的發展,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就需要與學習同步進行,要不斷地診斷、反饋、調節,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獲得了哪些進步,具備了什么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調控、發展等功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地掌握好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優化課堂教學活動[2],引導小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從而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柯惠紅.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1)).
[2] 范秀敏.關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