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薇+王啟彤
摘 要:在“生活在廚房”這一全新的生活理念的指導下,應用情感體驗的設計理念及集約化的設計方法,設計一款可移動廚房。在設計中,對單身公寓、用戶需求、市場進行分析,在滿足用戶基本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結合人機工程學及設計心理學的理論,使該設計兼具實用功能及精神功能,讓人們在結束忙碌的工作之后,回歸“家”,以期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質量。
關鍵詞:情感體驗;集約化;可移動廚房;人機工程學;設計心理學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4)07-0065-03
Research on Design of the Mobile Kitchen Based on Intensive
LIU?Hui-wei,WANG?Qi-tong
?(Tianjin?University?of?Technology?and?Education?,?Tianjin?300222,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new concept of life of "living in the kitchen",applying the design idea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intensive design methods,designing a portable kitchen.In design,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ingle apartment and the necessity of design, under the premise of meeting the basic user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the ergonomics and design psychology theory,the design has both practical function and mental function, to let people return to the "home" after the busy work,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oples material life quality and spiritual life quality.
Key words :emotional experience; intensive design; portable kitchen; ergonomics; design psychology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對于剛剛進入社會或者自主創業的年輕人,由于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租住房屋、經濟適用的單身公寓或者小戶型住房成為他們的首選,如何有限的利用空間是亟待解決的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迷你、便攜、可移動的產品日益受到他們的青睞。
隨著人們生活理念的變化,人們希望生活更加輕松、自由、無拘無束,對產品更加重視情感體驗。廚房作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不例外。歐洲有句名言:看客廳,就可以知道主人的事業成就;看廚房,才知道主人的生活品味。廚房的意義不僅僅是“吃”那么簡單,它作為“家”的象征而存在。“生活在廚房”(Living in kitchen)成為了時下全新的生活理念。下廚不再是傳統的單調乏味,它逐漸成為一種樂趣。因此結合現代單身公寓的實際需求,從情感體驗的角度出發進行可移動廚房的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讓人們結束忙碌的工作之后,回歸“家”。
一、設計中的情感體驗
當下,互聯網的存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隨著電子產品的日益豐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日益減少,而人與產品之間的“交流”日益增多,這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的日益淡漠,因此產品的情感化及體驗設計逐漸成為衡量產品的一個關鍵性因素,人們需要產品提供豐富的情感及體驗來彌補人們的生活方式的變化所導致的情感等的缺失。
情感體驗是產品的靈魂,用戶對產品的綜合認知具有重要意義。從消費者與產品之間使用與被使用,刺激與被刺激的關系角度,產品設計中的情感體驗是指使用者“以身體之,以心驗之”,產品的“刺激”,觸發了使用者的情感,產生或正面或負面的情感體驗。從刺激對消費者的產生體驗的順序,產品的情感體驗設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設計:
別具一格:產品應能帶給使用者新穎、新奇的感覺,比如與眾不同的形態、色彩、肌理、使用方法等。在產品日益豐富的今天,別具一格的產品更容易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帶給消費者愉悅的感官體驗,激發消費者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高品質:高品質的產品意味著產品更具人性化,美觀,易用,售后服務好等;高品質的產品給用戶留下美好的印象,愉悅的體驗,將進一步加強用戶對產品的認同感,提高用戶的滿意度。
豐富的情感:豐富的情感往往更能長時間刺激使用者并給使用者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
二、需求分析
(一)可移動廚房需求分析
根據某機構對我國東南沿海一帶以白領人群最重要的早餐和晚餐飲食習慣的調查分析如圖1所示。可知,42%的白領會在家里吃完早餐再上班,僅有14%和6%的白領選擇在公司飯堂或是在飯店里吃早餐。而晚餐方面,如圖“回家就餐”這一數據達到了62%,僅有13%的人會選擇在外“下館子”。由此可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家做飯。endprint
(二)單身公寓現狀分析
單身公寓房型的面積較小,大多以臥室為主,廚房衛生間等輔助功能空間狹小甚至沒有廚房。而就目前的居住形勢來看,公寓一般以合租的形式向市面出售,或以帶衛生間的單體房出租,多人共享廚房、客廳,餐廳,陽臺等公共空間的出租模式。此外由于人們工作、生活的流動性較大,所以廚房用具的可移動性與便捷性也成為年輕人在購買廚房用品時的考慮因素。根據調查發現:希望廚房方便搬動的占44%,而持“無所謂”態度的占11%,所以簡單、便攜的廚具設計更受年輕人的喜愛。因此本文針對單身公寓的實際需求設計一款可移動廚房,滿足基本的烹調需求,兼具簡約、可移動、輕巧、美觀的特點,來滿足單身公寓對廚房的需求,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三、基于情感體驗的可移動廚房設計
(一)功能與結構設計
本文設計的可移動廚房主要針對單身公寓,也可用于戶外以及救災時臨時提供膳食等場所。由于空間的限制,本設計采用抽拉式結構節約空間,底部帶有萬向輪,方便移動,整體造型如圖2所示,使用情景效果圖如圖3所示。
為方便推拉,在柜體左右兩則均設計了拉手。烹調時拉開的效果如圖所示。兩部分獨立的單體設計可以根據使用者需要調整位置及擺放的角度。烹調過程中柜體可以放一些菜及烹調用品。在主柜體設計了兩個嵌入式電磁爐灶、砧板以及可卡接的收納盤,滿足烹調的基本需求。在收納柜的設計上,采用集約化的設計方法,針對可移動廚房的功能進行有效的劃分,巧妙的對物品進行收納和規整;收納設計成不同的尺寸系列,便于對物品進行分類存放。此外收納采用抽屜式結構,可雙向推拉,解決了空間較小時兩個或多個人無法操作的問題,增大了烹調空間。也可將盛放調味品、菜等的儲物盤或者收納筐根據需要外掛在灶臺邊,方便拿取。此外,考慮到用餐的需求,柜體也作為餐桌使用。基于用餐的需求,設計了可折疊、懸掛的的座椅,可以快速打開,快速折疊,其結構如圖4所示。
(二)尺寸設計
該可移動廚房的尺寸設計依據人機工程學的理論,基于使用者烹調和用餐的需求,參考如圖5所示。廚房設計尺寸充分考慮功能性及空間的有效利用,設計可移動廚房的尺寸如圖6所示。
(三)材料設計
三聚氰胺板表面平整、不易變形、顏色鮮艷、經濟實惠。此外這種材質輕、防霉、防火、耐熱、抗震、易清理、可再生,行業內人士又稱它為生態板。常用于實木家具及各類高檔的板式家具。在中高端的整體衣柜中也加入三聚氰胺板以有效防止作為防腐劑使用的甲醛和脲醛樹脂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因此本設計中的主材質選擇環保且具有足夠硬度的三聚氰胺板。
(四)色彩設計
整個廚房采用白藍基調,如圖3所示。白色純潔無瑕,一塵不染,以白色為主調可移動廚房顯得較為樸素,淡雅,干凈,尤其適合結束一天的工作尋求家的安靜的人。搭配以淺藍色調,藍色給人以寧靜的感覺,因此將藍色主題與柜體的白色背景均衡搭配,藍色在白色的映襯之下顯的更加清新淡雅,極具裝飾性,讓喧器的心靈靠岸寧靜的港灣,讓家多了一分溫馨和寧靜。
四、結論
該款可移動廚房從情感體驗的角度出發,采用集約化的設計理念,在造型、使用方式滿足年輕人追求個性、時尚的需求,并注重空間的利用、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住處多變的實際境況,簡約、輕巧、可移動,使廚房充滿樂趣和美感,家更像“家”。此外該設計也可用于戶外、辦公室、自然災害等臨時提供膳食的場所,在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體驗“家”的味道。
參考文獻:
[1]王一川.審美體驗論[M].第一版.中國人民出版社,1992.
[2]許雅茜,徐玲玲.淺析再設計與改良設計的區別[J].美術教育研究,2011(1):84—85.
[3]李翠榮,李永春.設計思維:整合創新、用戶體驗與品牌價值[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4]閆麗華.時尚櫥柜,演繹別樣家居生活[J].大眾標準化,2006(6):26-30
[5] 諾曼·唐納德·A.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6]Trevor Gorp,Edie Adams.情感與設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
[7]Carole BOUCHARD, Dokshin LIM, Améziane AOUSSAT. Development of a KANSEI ENGINEERING SYSTEM for Industrial design: Identification of input data for KES[J]. Journal of the Asian Design Conf, Tsukuba, 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