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語文教育,是以漢語為主要教育內容的。語文教育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要有正確的教育思想的指導。縱觀古今,歷史上不乏杰出的教育家及思想家,而在語文教育史上貢獻最重大,影響最深遠的教育家,我認為當數葉圣陶,葉老從事教育時間和研究長達76年,對教育的各個方面都有過非常精辟的論述,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在這里,我要談的重點是葉老四個“自由”思想在現在的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應用;葉圣陶教學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葉老曾說:“寫作決不是無中生有,必須有了意思才動手寫作,有了需要才動手寫,”從葉老對寫作的看法及認識角度來看,老師布置學生寫作,的確是違背了寫作的這種由內而外的需求,但換個角度說老師布置學生寫作本身并沒有錯,關鍵是看老師的方式方法如何。葉老說:“自己有什么就寫什么,就是認真……反過來,自己沒有什么而勉強要寫什么,就是不認真。”這就給作文教育中的主體——老師,提供了作文教學的指南,那就是如何使學生達到葉老所說的“認真作文”的狀態。研究葉老在這方面諸多論述,總的是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自由。
一、給學生選擇寫作內容的自由
葉老說:“一件事物,你知道得很清楚;一個道理,你明白得透徹的;一個意思,你思索得周到的;一個情感,你感受得真切的,這些都是你自己的東西。”“作文不是生活的點綴,而是生活的必須。”學生寫一天的生活,哪怕是記“流水賬”那也是他一天的生活。只要生活存在,就有“傾吐”的權利。許多老師認為學生記“流水賬”就不是作文,其實那正是他對作文的真實情感,作為教師對這一類的“流水賬”更多的應該是讓其修改規范,而不是一味地扼殺。試想,一個中學生想好了寫一個方面的,被告知這個不可以寫,那會泯滅他多少情感表達的需要,長此以往,他還會認為“寫作是生活的必須”嗎?作為老師在教學中更多的應該是鼓勵式引導,這才是對葉老“給學生選擇寫作內容的自由”這一思想的真正領會及運用。
二、給學生選擇表達情感的自由
葉老說:“題者何?思考之范圍也。必以學生所有的東西作范圍,或學生尚未全有,亦宜以其力所能搜索為范圍。”從葉老的論述中可以看出,葉老是不太贊成命題作文的,他曾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的確,由表達自己情感的需要出發的寫作比從描摹生活的需要出發的寫作來得更為深刻,對寫作的意義也了解更為透徹。”學生需要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情感與心緒,那只能出于他個人的需要。然而,在我們現實的作文教學中,要完全做到不出命題作文也是不可能的。即使非出命題作文不可,也應做到葉老說的:“題者何?思考之范圍也。必以學生所有的東西作范圍,或學生尚未全有,亦宜以其力所能搜索為范圍。”
三、給學生選擇寫作時間的自由
葉老說:“咱們學習寫作,也要像說話一樣養成習慣,凡是需要寫作的時候,就提筆寫作。錯過需要寫作的機會,便是自己對自己的禁錮。一回錯過,兩回錯過,禁錮終于成功;于是,你覺得一支筆有千斤般重,搜盡肚腸你覺得沒有東西寫的,你不會寫作了。”我們應該讓學生養成“凡是需要寫作的時候,就提筆寫作”的良好寫作習慣,這是會讓學生受益無窮的。這里也就不得不提到一個“習慣”的問題,葉老十分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這種思想甚至貫穿他所有的著作。在《略談學習國文》里葉老說:“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成一種習慣。”現在學生安排的作文,從作文意義本意出發,我們應該給學生寬余的時間寫作,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準備,還學生選擇寫作時間的自由。
四、給學生選擇表達方式的自由
葉老說:“寫作系技能……不能空講知識,以為多講知識即有裨于寫作能力之長進,殊為不切實際之想。”圍繞寫作技能的作文訓練會迫使學生循格就范,寫出“只有骨架而沒有血肉”的作文來。葉老早就切中要害地指出:“意思情感和表達方式都是從一個人的整個生活中而來。”表達方式應該是和意思情感一樣,是學生的一種自然流露。“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琢”這才是訓練學生作文的真諦。中學生的寫作已經處于各種寫作習慣的養成,過多地限制他們情感以及表達情感的方式,我們的作文教育訓練出來的只能是“流水線產品”,還叫中學生們怎么去創新。看來,葉老積幾十年于一身的豐富科學的教育思想并未被我們現今的教育所真正接受或者說真正運用。我們的中學教育還任重而道遠。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今天仍應大力肯定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對我國語文教育事業的歷史性貢獻,他從長期教育實踐和科學研究中總結出來的帶有前瞻性的語文教育思想,是留給我們后人的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而繼承和發展了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的新課標,則是與時俱進的最新成果和權威導向。我們希望所有的語文教師、語文研究工作者、廣大中學生以及一切關注語文教改的領導和家長,都能認真按照新課標所規定的要求去努力實踐,在實踐中總結新經驗,在實踐中解決新問題。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有越來越多的人堅持不懈地認真去做了,我國的語文教學改革必定會迎來光輝燦爛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劉霞.葉圣陶作文教學思想研究的現實意義[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7).
[2]呂鶴.淺談葉圣陶作文教學思想的啟示[J].大眾文藝,2010(16).
作者簡介:馬曉妍,女,1992年生,天津人,碩士,沈陽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