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葉瑩+張時珍+張風琴
摘要:ISO國際質量管理體系標準適合于高等職業教育。本文探討了ISO標準與高職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對接的內容、原則、程序設計以及應注意的事項。ISO標準在高職教育領域的用應,將極大地豐富高職教育質量管理理論。
關鍵詞:ISO標準;高職教育;質量管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12-0029-03
研究背景
(一)ISO標準概述
ISO標準,又稱ISO9000簇標準,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制定的最具權威的質量管理科學體系。ISO標準首次制定于1987年,廣泛用于企業質量管理中,后經不斷修訂完善,目前通用的是2008年修訂的第四版,主要包含: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要求》、ISO9004《質量管理體系——業績改進指南》和ISO19011《質量和環境管理體系》四個核心標準。ISO標準作為非常成熟的理論,目前已在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實施應用,被譽為“走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截止到2013年底,我國企業組織獲得ISO認證證書超過31萬,接近全球總數的30%,連續9年居于世界第一,取得巨大成功。
(二)ISO標準在教育領域的應用
國際標準化組織目前已經制定出不同行業的ISO標準1萬多個,涉及各行各業各種產品(包括服務產品、知識產品等)的技術規范,適用于農業等39個行業,教育被列為第37類。最早將ISO標準引入教育的是1992年英國沃爾沃漢普斯頓大學。隨后,英、美等發達國家在全國學校中普遍推行,劍橋、哈佛等知名學府在2000年之前就已經通過認證。在國內,1996年青島遠洋船員學院率先將ISO標準引入高等教育領域,順利通過認證并促進了學生就業。據統計,2004年底,我國已有五百多所幼兒園、中小學、高等院校等各類學校及教育機構通過認證。ISO標準能使教育組織各項復雜的教育活動都處于有計劃、有記錄的可控狀態,極大地促進教育管理向科學化和規范化發展。
(三)ISO標準與高職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對接的迫切性
2014年,黨中央、國務院對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高職教育將迎來發展的又一輪機遇期。但由于高職院校大多數是由中專升格或合并而來,管理模式僵化、教育質量不高等問題突出,不能很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同時高職教育正面臨著愈演愈烈的國內市場甚至國際市場的競爭。只有培養出合格的畢業生,高度關注學生家長和社會對我們的信任度,才能和企業一樣獲得生存與發展的空間。高職教育需要創新發展,但由于高職教育的特殊性,檢驗高職教育質量有雙向標準:一是高等教育質量體系標準,二是企業人才的質量體系標準。目前缺少一個高效規范的科學化、制度化的質量管理體系。
高職教育要“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質量”,將ISO標準與高職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對接十分必要。ISO標準是一個科學、高效的評價標準和管理模式,可以使高職院校既滿足國內國際人才市場的需要,又能在管理中不斷提高能力,擁有自己的教育特色。實施ISO標準評估,獲取質量認證,有助于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實現教育質量持續提升。
ISO標準與高職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對接的內容
(一)ISO標準的關鍵術語界定
ISO標準是質量管理的通用標準,引入高職教育時,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準確界定關鍵性術語,這是構建質量管理體系的先決條件。
“產品”的概念 ISO標準旨在“用于證實組織具有提供滿足顧客要求和適用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對于“產品”來說,是指“過程的結果”。作為高職院校,“產品”是指什么呢?應該定位為“服務”,是在學生身上完成教育教學活動的結果,是作為一種無形產品而存在于知識技能傳授和品德修養的信息傳遞方面。這與傳統上認為“學校的產品就是學生”的觀點不同,將學校教育的重點由“學生個體”轉移到學校所提供的“教育教學服務活動”上,也糾正很多教育觀點的錯誤:如不愛學習、學習習慣不好、學生基礎太差等。這對目前生源質量下滑和生源壓力增加的高職教育尤為重要。強調高職院校的產品是服務,有助于教師改變師生關系中的強勢形象,準確定位自身,注重教育教學服務的效果;更有助于高職院校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找準自身發展目標,融入市場,走“向管理要質量”的健康持續發展之路。
“顧客”的概念 ISO標準定義顧客為“接受產品的組織或個人”,分為“內部客戶”和“外部客戶”。內部客戶是指高職院校內部的教職員工,如上下級之間構成職級客戶關系,職能部門之間構成職能客戶關系等。外部客戶,主要是指直接接受教育服務的學生,同時,從廣泛意義上看,還包括為購買教育服務付費的學生家長及政府、接收畢業生就業的用人單位。內部顧客與外部顧客組成供給循環的主體。
“顧客滿意”的概念 ISO標準定義“顧客滿意”為“理解顧客當前和未來的需要,滿足顧客要求并爭取超越顧客期望”。對于內部客戶而言,強調教職員工及教學教輔部門之間相互工作的滿意度和和諧度,加強高職院校的內化管理。外部顧客滿意,主要是指學生滿意,還包括家長滿意、用人單位及社會滿意。高職院校需要理解并滿足學生對專業、課程選擇及擁有職業技能找到滿意工作的當前要求,同時還要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教學服務,滿足學生未來一生職業發展的需求。
(二)ISO標準的八項質量管理原則解讀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高職院校需要增強“以學生為本”的服務意識,根據當前高職學生的需求提供優質教育場館和服務設施,改善服務環境和服務方式,注重對學生滿意度的信息監視和測量,持續提高服務能力。當然,由于“顧客”的復雜性和特殊性,高職院校需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對學生進行引導管理、批評教育及評價,同時還需滿足家長的期望、企業的需求。
領導的作用 校領導是一個學校能實現質量管理的最重要基礎,負責學校定位和確立辦學思想。現代企業制度認為,領導優秀比員工優秀更重要。領導的作用不僅表現在制度管理上,還表現在非制度管理上,如領導、決策、溝通的藝術以及創造良好的內外環境。
全員參與 學校的各級人員都是ISO標準的執行者,唯有全體參與才能實現目標。需要整合所有的人力資源要素,落實每個崗位的職責和權限,確保在相關職能和層次上建立質量目標,針對各自的目標評估其業績狀況。
過程方法 ISO標準要求將教育教學活動本身和多方面的教學資源做動向管理,即注重程序制度體系的規范,又要注重學生個性及教育規律的動態發展。做好過程的策劃和評價,讓學校所有的活動都能得到分門別類的控制,所有活動都能得到識別,在過程中體現服務價值,在過程中改進提升。
管理的系統方法 管理的系統方法要求對高職院校整個教育管理體系進行功能性分類,對每個部門(子系統)的功能進行分析,識別哪些部門可以合并,哪些是學校的支持性部門;把低效率的活動轉移到其他部門,以最佳效果和最高效率實現每個部門的評估目標。對大多數公辦高職院校來說,有利于精簡機構和人員,簡化管理環節,克服職能交叉造成的障礙,提高過程運行的效率及持續改進體系。
持續改進 持續改進原則要求高職院校追蹤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才需求,不斷改進目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改進目標?!敖谈摹笔怯篮愕脑掝},人才培養目標的修訂、師資隊伍的培訓及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革等永無止境。學校具有持續改進的能力,是提高教育服務產品質量的關鍵。
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 科學決策必須基于事實,建立在真實數據和準確分析之上。一所高校的管理水平越高,其定量化工具就越多,可靠性的數據結果就越準確,與之相伴的教學質量水平就越高。
互利的供需關系 高職院校的“產品”是教學服務,其“原料”主要是教師的知識、技能及師德,乃至整個學校的管理體系等,所以“供方”主體不如企業明顯。
(三)ISO標準對接高職院校教育質量管理體系的程序設計
高職院校導入ISO標準體系是一個涉及全局的系統工程,需要精心準備和穩步實施。
領導決策,制定質量管理方針 實施ISO質量管理體系,需要學校領導層堅定信心和全權負責,并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建立特色化質量方針,這是實施質量管理體系的總的宗旨和源動力。
貫標培訓,全員統一思想認識 學校可以根據職位層次和部門類別,分階段開展相應的培訓教育,并將培訓貫穿于建立和實施質量管理體系的全過程。通過培訓,提高教職工的質量意識,對建立質量體系的重要性達成共識,同時熟悉ISO標準的基本概念和管理原則,會在實際工作中應用。
建立體系,編制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學校要針對目前教學質量管理現狀,設計管理體系架構,然后層層落實,確定質量體系中各部門的職責及具體運行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做到既不漏項又不重復。各部門需要編寫符合實際的教學質量體系文件,一般包含質量手冊、所有程序文件、工作文件及質量記錄等。
實施運行,不斷完善質量管理體系 各部門需要嚴格按照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實施,認真記錄結果數據,推動整個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有序、良性運行,對于出現的問題要不斷解決,持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
積極認證,持續提升教育服務質量 在內部初審合格后,主動邀請國內知名的質量認證中心對高職學校的ISO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認證。學校通過國家質量認證,勢必會進一步提高教職工的質量意識,提升學校管理水平,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信譽度。
ISO標準與高職教育質量
管理體系對接應注意的事項
ISO標準是一套非常規范、嚴格的質量管理模式,目前已經成功應用于國內外的教育領域,這給高職教育引入ISO9000標準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高職院校實施ISO教學質量管理標準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創新理論,克服機械照搬照抄現象
ISO標準最早應用于制造行業,在教育組織中實施,不可避免會出現理解的偏差或使用不當,從而影響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我們需要結合高職教育規律和院校的自身實際,創新理解“產品”、“顧客”等基本術語和基本原則,編制教學過程文件,克服過分機械地依賴原始文件的現象。
(二)注重實效,克服重視認證而輕視貫標的現象
高職院校實施ISO標準,目標在于全方位提升教育服務的質量,全方位提升教職工的質量意識和管理能力,實現“向管理要效益”的目標。因此,注重實效是根本。但與企業相比,高職院校多屬公辦單位,與市場的距離相對較遠,質量意識不夠強烈,所以容易出現重視認證、輕視對ISO標準貫徹執行的現象。
(三)持續改進,建立保障質量提升的長效機制
ISO標準是一種過程方法模式,即“策劃—實施—檢查—處理”的動態循環管理模式,需要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循環提高。沒有最好,只有更好。ISO認證結束,意味著一個循環的結束,也是新一輪質量提升的開始,需要更有力的措施,作為保障ISO標準執行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陳煒偉.我國ISO9001認證證書超31萬張 數量居世界第一[EB/OL].[2013-11-11].http://news.xinh-
uanet.com/fortune/2013-11/11/c_118092494.htm.
[2]田建紅.ISO9000族標準對構建民辦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借鑒[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3(12):150-151.
[3]葉琦.高職院校實訓教學引入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22):169-171.
(責任編輯:楊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