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忠義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是促進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立足地方教育層次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職業教育在當前的教育系統中占據的比重越來越大,為了給社會培養更多專業化的人才,應該要加強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加強職業教育方法的創新,以推進高等職業教育質量不斷提升。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教學管理 模式創新 方法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不斷提升人才的綜合能力素養,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應該要加強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和創新,培養更多全面型、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成為當前教育系統中的一種常見形式,高等職業院校是為社會輸送專業化人才的重要陣地。
1 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管理現狀分析
1.1 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評價現狀
近年來,高等職業院校成為教育系統中一種新興的力量,受到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管理是院系領導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教育部對高職教育的投入以及開放程度逐漸擴大,在職業教育教學的評價過程中對傳統的教育理念有一定的變革,從傳統的注重理論考核到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轉變,對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1.2 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存在問題
盡管當前高職教育教學的質量管理水平有一定提升,但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教育管理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高職院校課程設置不合理,大多數院校對專業課程的設置比較重視,對其他課程,如人文社會課程、綜合實踐課程等方面的投入較少,導致學生的發展不均衡。再如在教學過程中與其他院校以及企業之間的合作較少,很多教師沒有實踐的機會,最終成為理論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以理論教育為主,違背了職業教育的宗旨,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為了促進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應該要踐行先進的教育理念,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進行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2 加強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管理的策略
2.1重新構建課程體系
課程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載體,加強課程建設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內容,課程也是提高學生的各種素質以及技能的主要手段。因此在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過程中必須要加強新時期背景下的課程體系的合理設置,包括人文課程、專業技術課程、綜合實訓課程等幾個重要的部分。
(1)人文社會課程的設置
人文社會課程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各種語言認知能力、職業道德等方面的素養,這些技能都是職業院校學生從事各種職業活動以及工作學習過程中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在高等職業院校教育中,人文社會課程包括多個方面,比如語言課、思想政治課、體育美育課等。語言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各種語言寫作、閱讀等能力,便于學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夠掌握和運用。思想政治課程則主要是為了加強學生對各種社會形勢的認知和了解,從而能夠增強他們的服務意識,用一種比較長遠的眼光和視角來加強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理解,從而強化對各種事務的處理能力。體育美育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體能以及職業審美精神,從而能夠具有良好的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
(2)專業技術課程的設置
專業技術課程是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教學中能夠體現辦學特色的一門課程,其目的是為了對學生進行滿足特定崗位的專業技術能力的培訓,尤其是一些動手操作技能的培養。高等職業院校教育過程中的專業技術課程設置應該要加強專業技術課程與特定崗位工作內容之間保持協調一致,對專業技術課程進行科學的設置。專業技術課程教育在于從專業的理論視角出發加強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訓。專業技術課程的建設應該要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利用各種資源加強專業課程的實踐教育,根據崗位的素質要求對學生的專業能力進行培訓。比如某職業院校的汽車維修專業,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設置了汽車維修課程,還加強與校外各種維修企業的合作,專業課程教育中對汽車維修的專業知識進行系統性講授,著眼于系統性的培訓,從崗位的工作任務以及所需的職業能力分析入手,對學生的各種能力、職業素養、專業核心能力要求等進行確定。
(3)綜合實訓課程的設置
實訓課程是將學科內或學科間相近的幾門課程相互交叉整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綜合新型課程,是從學科的整體發展視野出發進行人才培養的一種重要方式。綜合實訓課程是高等職業院校教育課程建設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綜合實訓課程的建設,是職業院校教育發展中的必經之路。由于職業院校的目的是要培養綜合能力素養較高的人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除了加強各種理論知識的教育,更應該要加強相關實踐課程的教育,使得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提升各自的實踐能力,從而對各種實際問題進行解決,提高在工作中遇到實際問題時的應變能力。在能力培養上綜合實訓課程的綜合性與針對性較強,能夠在短期內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
2.2 加強院校之間的合作
師資隊伍力量是影響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院校之間的合作是提高師資隊伍質量的重要措施。在師資隊伍力量的建設過程中,應該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壯大,確保高職院校能夠走內涵發展道路。教師不僅要具備理論知識,更要加強實踐能力的提升,比如創造機會讓機械制造專業教師到各種制造型企業中進行科研,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高職院校應該要鼓勵教師到企業中參加相應的工作實踐,從而能夠提高實踐教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能力素養的培訓,不僅要保持各種教育技能的提升,還應該要加強職業道德素養的培訓,努力營造“敬業愛生、為人師表、博學善教”的良好教風的培養。
2.3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
校園與企業之間的有效銜接,是很多職業院校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發力點。職業院校的教育是要培養綜合性的人才,直接為企業輸送專業人才,因此在職業教育過程中必須要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系。首先,在教育過程中要引入企業文化內涵,豐富校園文化的內容,可以參考企業文化進行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各項制度的創新,同時又要兼顧職業教育的特點,形成一種校園文化教育和企業文化教育有效融合的局面。其次,要加強學校與校園之間的有效融合,為學生提供實訓的場所和機會,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讓學生在企業的實踐過程中能夠強化自身的職業精神,本著職業責任感、職業價值觀等基本道德教育,加強學生的誠信品質和敬業精神的培養。
2.4 面向基層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高等職業教育過程中,加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以及操作水平的提升是促進學生在日后工作中的實踐能力不斷提升的重要措施。職業院校與一般的院校教育有所不同,加強專業化人才培養是其辦學的理念和目標,因此在職業教育中可以實行定向培養,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為基層輸送更多優秀的人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高等職業院校教育的就業指導、管理和服務工作。比如可以與當地的一些企業之間建立合作關系,高職院校學生畢業之后分配到相關企業進行工作。
結語
加強職業院校教育是促進社會人才培養的重要措施,當前職業教育在教育系統中占據重要的地位。為了不斷促進職業教育水平的提升,應該要加強課程的合理設置,加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學習的機會。
【參考文獻】
[1]蘇天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管理的探析[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8).
[2]顧洪娟,宋連喜,牛長滿.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研究[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6).
[3]林娜.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管理探討[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24).
[4]周長青,章喜為,胡楊.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保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素質教育研究),2007(27).
[5]馮震.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05(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