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惠娟
【摘 要】人類的教育活動,如果從信息論的角度分析,一般體現為信息的生成、傳輸、接收的過程。在新聞傳播學研究方法這一課程的學習中發現,這與傳播學通過一定的方式和途徑進行信息交流有共通之處。因此,本文引入傳播學研究方法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進行研究,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 內容分析法 控制實驗法 課程教學
從建構主義的視角來看,學習就是一個知識建構的過程,這意味著學習是主動的,它要對外部信息做主動的選擇和加工,因而不是行為主義所描述的S-R過程。學習過程并不是簡單的信息的輸入、存儲和提取,而是新舊經驗之間的雙向的相互作用過程。傳播學與傳統學科相比較,在研究方面的特色,那就是定性、定量方法并用,尤為倚重定量方法。相對于單純的理論知識,傳播學研究方法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特征。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我們可以引進傳播學研究方法來指導教學。
一、我國課程教育的現狀
多年來,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興趣低下,課堂信息量不足,教師習慣于“滿堂灌”而學生缺乏主體精神和有效的能力發展。當前的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是教師經常采用的一種互動方式,但是,學生的個體之間存在各種差異,教師的問題如果缺乏針對性,學生的回答不能有效地反饋所有學生的學情,就不會真正達到互動教學的目的。
當今課堂,在現代化教育設備的使用過程中,本應作為輔助工具使用的多媒體等技術,被部分教師當作主要手段,教師只是將教材中的內容機械地搬到投影儀上,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的接受心理和認識水平,知識信息在傳播過程中是單向的。由于傳統教學重結論的獲得,而輕視得出知識的探索過程,學生自己的探索活動極為貧乏,而且這些結論都是作為定論教給學生的,學生沒有對它們進行深入的推敲,這種傳播方式很難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教學活動很難達到教師的預期效果。
二、傳播學研究方法
傳播學研究的具體方法常用的有:
1.調查研究法
這是指“對研究者在‘對象總體中感興趣的那個部分進行研究”和實地調查的方法。
2.內容分析法
這是研究者對他所選定的某時某地的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分析和描述的方法。比如我們通過對文章出軌事件的報道的對比,以內容分析法來比較各家媒體報道的側重點,通過這個方法,可以增進我們新聞專業的學生對主要媒體的了解。
3.控制實驗法
這是指研究人員根據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系統地控制或操縱一至數個假定與傳播效果有關的因素,并在客觀現實狀態下觀測這些不同因素所引發的不同現象,進而推斷某種現象產生的原因。
4.個案研究法
它是將某一社會單位作為一個案例,放在特定環境和特定時間內,對其中的若干現象、特征和過程做專門的全面的綜合性研究,了解其操作動機、操作心理和個人背景、社會背景在傳播中所起的作用。
三、傳播學研究方法對課程教育的啟示
2001年6月,我國政府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新的課程計劃,啟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其中就提出了要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的具體目標。要實現改革目標,就需要在教學中深化實踐的力度。
在日常教學中,加大實踐力度的舉措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以作業的形式進行個人實踐。在《傳播學研究方法》中,有不少方法是獨立的,可以以作業的形式分解成不同任務。譬如定量方法中的調查問卷設計、測量、抽樣,以及定性研究中的民族志、文本分析等,都可以作為課后作業布置下去。這種作業不再要求學生對于某些內容進行識記,而是重點強調讓他們從現實中尋找任一案例,并進行模仿分析的實踐。
第二類是以課題的形式進行綜合實踐。這種實踐涉及定性、定量研究、實驗設計、數據測量、內容分析等多種方法。對于這種實踐,在授課過程中,主要是以課題的形式讓學生組成一個團隊,進行包括理論的選擇、假設的提出、抽樣方案的設計和問卷或編碼表的設計等內容在內的研究方案的設計。最后,每小組派代表將其成果在課堂上展現,接受同學和老師的批判式的“挑刺”,進行充分的討論和交流。學生修改完善后的研究設計方案作為課程考核結果。教師所做的只是進行學理意義上的指導,及時收集他們的反饋信息,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及時做出評價,找出薄弱環節,重新進行講解。在這樣的反復過程中,學生最終掌握所學內容,教師的任務順利完成,也能得到良好的教學結果。
四、結語
目前,教學中所發生的一些新的變化,正好契合傳播學研究自身的趨向:重視接收者或學生。換言之,傳播學已有的研究動向和重心轉移趨勢,是從理論上支持我們從“教”到“學”,或從“教師中心”到“學生中心”的基本教育模式的轉換。而傳播學研究方法正是可以應用到各個學科中,可以把課堂的主人從教師變為學生,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與教師一起完成教學目標的方法。因此,在以后課程教學中,傳播學研究方法應與課程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以期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支庭榮,張蕾.傳播學研究方法[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8.
[2]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李彬.傳播學引論[M].新華出版社,1998.
[4]江宇.傳播學研究方法本科教學探究[J].青年記者,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