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梅
摘 要:傳統(tǒng)的小學體育課教學往往只是讓學生在教室內聽聽體育理論,或是讓學生在課堂外跑跑步,跳跳繩,打打乒乓球……,都是學生平常課間玩的活動,沒什么吸引力,也不新穎,學生對上體育課沒有興趣,沒有積極性,學生對體育課可上可不上。因此,如何讓體育課更具有吸引力,是廣大體育教師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小學體育;吸引力;多樣性;興趣;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025-01
傳統(tǒng)的學校教學,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只顧給學生“灌輸”文化知識,而不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產生的較為嚴重的厭學情緒,這種情緒甚至影響了學生學習體育,在小學體育課上同樣也有了“厭學”現象的發(fā)生。其實,無論是從理論上來說,還是實踐上來看,小學體育都是最讓學生喜歡的,學生在體育課總是會非常投入,總是會全身心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中。從這個角度來年,學生并沒有從內心深處討厭體育活動。讓學生不喜歡體育課,不愛上體育課的主要原因還是教師在體育課上教學的內容和教學方法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沒有新鮮感,沒有吸引力。這是體育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產生了對立,從而導致學生對體育教學并不“感冒”,并不喜歡。那么如何讓小學體育課更加吸引學生呢?
一、小學體育課要有“磁化”的功效
所謂“磁化”,就是讓教學內容更加有趣,教學方法更加多樣化,教學模式更加多變,要增加教學的吸引力。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藝術,是教師在課堂上的表演,這種表演比我們平常看到的黨員表演難度更加,因為教師的表演隨時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而改變表演方式,以讓學生能夠喜歡教師的表演,配合教師的表演。教師在體育課上的表演所體現出來的技巧、和諧、美感和愉悅,就是教師內在的人格自然流露。教師認為學生對體育課沒有興趣,沒有參與積極性,與其責怪學生沒有努力,不喜歡體育,不如在教師自己身上找原因,反問自己,為什么體育課沒有吸引力,學生為什么不喜歡?要找到學生不喜歡的原因,要讓學生喜歡體育課,對體育課感興趣,就需要讓小學體育課教學具有“磁化”功效,把學生的以“吸”過來,讓學生愿學、想學、樂學。
二、小學體育課要有“變化”的特點
課堂上的“變化”,是指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抓住學生和教材的特點,更換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適應不同學生,以便讓不同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理解得更好,更深入,以確保教學效果更好。
1、體育教學中巧妙引入猜謎語、講故事等方法
當前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給學生講解某個體育動作概念和學習要領,再親自給學生以示范,然后學生就跟著教師的示范模仿學習,教師再根據學生模仿的情況給予指導,讓學生逐步提高,永遠擺脫不了“講解—示范—練習—指導”這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方法單一,模式單調,根本調動不了學生積極性,激發(fā)不了學生興趣。其實,學生都有好玩的天性,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這一特點,在體育教學中給學生講故事,讓學生猜謎語,在學生聽故事,猜謎語的過程中開展體育教學。比如,在教學《前滾翻》時,首先給學生出示謎語,讓學生猜:“雙手盡力撐,雙腳向后蹬,屈身像球滾,伸體像只鷹。”學生聽了這個謎語,積極性迅速就被調動起來,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課堂氣氛也變得極為活躍,學生精力集中了,學習起體育知識來也更容易,更輕松。
2、體育教學中經常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練習
小學生貪玩心理比較重,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課堂上往往是“人在曹營心在漢”。體育課安排的時間往往是一天的下午,學生中午在操場上玩得特別高興,下午精力本來就不好,再加上學生“玩”的心態(tài)還沒有調整過來,這種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就更加嚴重,很多時候學生根本沒有心意參與體育學習,有時候連隊伍都排不好。根據這樣的情況,就可以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教材,就可以在課堂上先教學生跳一些簡單的韻律操,再配優(yōu)美的旋律,或是讓學生做反口令練習,或是讓學生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做課前熱身活動等等,讓這些有趣、新穎的活動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讓學生全身心參與到體育活動中,提升體育教學效果。
3、體育教學中積極開展各種小型競賽活動
小學生都具有爭強好勝的特點,都喜歡通過開展競賽來表現自我,獲得成就感,體育教育完全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點,讓課堂中積極開展各類小型競賽,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比如,當教給學生快速跑的要領后,就可以將學生分組,讓他們進行直線接力跑、圓圈接力跑、十字接力跑等不同形式的接力跑;枯燥的單腳跳體育訓練可以改編成單腳跳圈拍人或是單腳斗雞等游戲;小壘球投擲訓練可以改編成打坦克、打飛機等形式的比賽活動。由于將體育訓練都變成了比賽活動,進行也會比較激烈,學生也會非常用心地參與到體育訓練中。其實,教師只要把握好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再在教學中加以把握,加以運用,讓學生更加適應,就能夠讓學生更加用心地投入到體育訓練中,教學效果也會大大提高。
三、小學體育課要達到“感化”是目的
教學活動中,要想讓教學效果更好,就必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教學中需要表現出濃烈的向師性和向生性,讓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感情更加融洽,心理更加親近。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待全體同學不能有所偏頗,要一視同仁,要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全體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特別是對一些“問題學生”,教師更需要付出愛心,從學習上幫助他們,從生活中關心他們,從思想上理解他們,讓他們更加信任老師,更加尊重教師,讓學生愛上教師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多的給予學生關心,對于學生的點滴進步,要給予肯定和表揚,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逐步把問題學生變成優(yōu)秀學生。
參考文獻:
[1] 馮 錕.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1:8.
[2] 湯建專.小學體育教學的三要素[J];新課程學習(下);20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