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桂蓉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加入生活化場景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地理知識原本就來源于生活,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地理與人們的實際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只要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地理現象,調整教學手段,優(yōu)化教學過程,從而有效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不僅如此,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生活化能夠拉近教師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加快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的現代化也是實現新課標改革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308-01
目前高中地理教學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只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成績,一味的將地理知識灌輸給學生,枯燥的高中地理學習環(huán)境使得學生在學習高中地理知識時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熱情。鑒于此,高中地理教學必須改變教學方式,將學生的興趣點放在第一位,在地理教學中加入生活化情境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改變目前教學現狀,本文就當前地理教學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地理教學內容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高中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1、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學缺乏靈活性
高中地理教學面臨著高考這一關卡,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為了能夠使學生熟練掌握地理知識,往往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由于這種以高考為目的的授課方式以提高分數為目的教學方式嚴重的和生活脫節(jié)更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高中地理,探究地理知識脫節(jié)。同時在人文區(qū)域地理區(qū)域這種落后的授課方式操作性不強,落后的授課方式打擊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和阻礙了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興趣。
2、重結果輕過程,為了學習而學習
在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方法中,教師往往讓學生對地理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由于應試教育的弊端,許多授課老師一味的追求高分,采用高壓的學習方式使得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興趣變弱。例如:在自然地理部分內容較為多且復雜難記,但是由于授課的課時安排和老師自身素質和知識教具等客觀的限制,使得地理教學變得教授知識為主,啟發(fā)為輔。
3、地理教學方法陳舊,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
由于高中學習知識的復雜性和緊張性,再加上有的學校過分注重高考成績,許多教師不得不用舊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和交流,教師也從不考慮學生的思維習慣和認知水平,課堂氣氛枯燥沉悶,教學效果自然不盡如人意。
二、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生活化的有效對策
高中地理的知識點多而且雜,如果只靠學生單純的死記硬背,高中地理的知識并不能使學生深刻的記住和理解。因此,教師要找準教學的突破口,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1、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現象
若想要在地理課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學內容,首先教師要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地理知識,這樣才能夠引導學生去觀察和發(fā)現。不僅如此,教師還要懂得如何運用教學材料,將知識與生活中的內容相結合,為學生營造出生活化的課堂情境。例如,在學習臺風這一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回想一下在家里洗衣服時,洗衣機甩干衣服的過程像不像臺風眼的形成過程,而學習地轉偏向力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觀察洗手池里的水流旋轉方向,來思考地轉偏向力的體現過程。通過在地理課堂中引入生活中的現象,并引導學生善于去發(fā)現和觀察,能夠有效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
2、創(chuàng)造貼近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地理老師在教授地理課程時應該巧妙的運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原型,積極的誘導和引導學生走進學習新課程中來。同時,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指導學生對此進行思考,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從而使學生能夠將復雜的地理知識變得形象化、簡單化。比如:在學習人文地理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實踐讓學生扮演不同的國家人口,進行獨特的對話,加深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了解,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3、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生活化內容的觀察能力
高中地理老師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應該注意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積極的引導學生在平時養(yǎng)成多看、多讀、多探究的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法不僅增長知識和生活實踐,而且能使得學生能夠自己積極的投身到學習地理的過程中來。例如,教師可以平時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或通過自己的觀察去發(fā)現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并在每堂課的結尾挑選一名學生進行分享,如有的學生通過自己在課下收集材料,講解了關于宇宙的知識原理;有的學生通過玩開心農場等種植游戲,發(fā)現了農業(yè)種植的產出與收入;還有的學生通過觀看2011年日本海嘯的視頻,了解到了地震與海嘯是怎樣形成的。因此,通過平時的觀察與積累,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層面,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實現教學情境生活化
若想要實現地理教學情境生活化,那么教師需要注意的就是明確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的生活情境和學生真實生活的情境相似才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迸發(fā)出靈感的火花。比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告訴學生這些是重點或許學生根本不在意,然而我們換一種方式,我們將地理中的一些知識點創(chuàng)設成貼近生活的內容,這樣將更加有利于學生掌握地理知識。
為了更早的實現新課標的改革我們每位教師應該貢獻自己的每一份力量。實現高中地理教學的生活化,不僅需要每位老師精準的掌握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更需要每位老師積極的運用自己的開放性的思維“開創(chuàng)”獨特的教學模式,這樣不僅促使學生有效的掌握所學習的地理知識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劉 夢.“教育即生活”與“生活即教育”——杜威與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較[J]. 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1(11)
[2] 吳世友.淺析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J].中學教學參考.2011(21)
[3] 張振新.吳慶麟.情境學習理論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 2005(01)
[4] 梁志偉.中學地理教學生活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 河北師范大學 2008
[5] 陳艷霞.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才智 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