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合川區小沔鎮小濺完全小學 徐英明楊明朗
掌握生活化教學“秘訣”,構建幸福的小學語文課堂
重慶市合川區小沔鎮小濺完全小學徐英明楊明朗
摘要:眾所周知,語文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關系?!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在實際教學中,要體現出“全面”和“綜合”的教學意識,這也是新世紀賦予給語文教學的一個全新理念。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是如何培養呢?學生的綜合素質主要指的是能夠適應實際生活所需要的、整合的,而且還具備可持續性發展前景的綜合素養。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想培養學生的這種綜合素養,需要將小學語文教學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203-01
知識最終目的也是為生活服務的,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最終目的也是服務于生活實際。教師要引導好學生,讓他們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在生活中減少走彎路的概率,在知識的充實下取得更大的成就,為社會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古人說的好:“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就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活水源頭”。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要讓學生靈活掌握知識,不能“死讀書”,“讀死書”,結合教學內容,密切聯系實際生活,在大量鮮活的生活情境中主動探究語文,學“鮮活”的語文。這樣的教學也能體現出語文學科的真實價值。本文圍繞著“生活化”的教學展開如下幾點分析:
語文教中有些內容和現實相差甚遠,單純講解起來,比較的枯燥乏味,教學效果也不理想。教材中也有一些內容是學生都較為熟悉的生活現象,但是,由于缺乏觀察,導致很多學生對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教學時,教師就要提醒學生們留心觀察生活,借助觀察去認識生活,在生活中積累經驗,拓寬視野,有助于他們更好的理解課文,還能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觀察中有助于提高學生們的觀察、理解能力?;诖?,也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例如,在《金色的草地》一文的學習中,學生都聽過、見過蒲公英,但是很少有學生會主動去觀察它們,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觀察任務,精心指導學生抓住蒲公英的特點去觀察。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也會和小作者有同樣的發現了,也利于激發學生對神奇的大自然產生一種好奇和向往之心。
教學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是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進而再獲得主觀上的感受。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充分提供情節背景下的學習,同時也是一種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時,就可以借助情境的創設,再現課文所描繪出來的生活畫面,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激起他們的探究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比方說,組織學生去演一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悟。
例如,《再見了,親人》一文中,就可以播放中國志愿軍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場景,再加上抑揚頓挫的表情朗讀、精心剪輯的配樂。將音樂、畫面、語言、神情融為一體,營造出和課文內容相匹配的氛圍,便于學生入境動情,這樣也能很順利地跨越時代的鴻溝,更好的去理解、領悟中朝人民的深厚友情。
體現教育的最終效果則是個體素質的社會化。要給學生提供生活場所,把學生的個體知識、直接經驗以及實際生活當作重要的學科資源,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成長。讓學生們在課堂中去驗證生活,在生活中去感受語文。既能享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又能感受到學好語文的重要性。例如,在學習《粽子》這篇文章時,文章中有一句“粽子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很多學生對其不怎么理解,為了消除學生們的疑惑,教學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事先請他們每人帶一個粽子,在實際教學中組織他們親眼去看一看、親手去摸一摸,通過觀察、觸摸充分來理解這句話,還有助于他們理解什么叫“箬葉”,最后再讓同學們準備一些關于屈原的小故事,深切地去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以及我們每年端午節吃粽子的歷史意義。
生活與語文好比是孿生兄弟,兩者同生存,共發展。語文一旦離開了生活,也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正因為如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悉心安排有利于學生自主活動的實踐場景,有助于學生由學校走向社會,由社會走向生活。例如,學習了《臺灣的蝴蝶谷》與《鳥島》等篇課文后,也可以鼓勵學生做小導游,多向家長、朋友、同伴介紹那兒的美景。也可以鼓勵學生課外做一些社會調查,宣傳等實踐活動等,積累學生的生活閱歷。再者,教師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組織集體活動,比如說參觀訪問,和其他學校開展手拉手的實踐活動等等,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實踐中積累生活經驗,在實踐中豐富語文課堂的教學資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式,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闭Z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內容既豐富多彩,而且所涉及的知識多又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自然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探究當中。生活是最有靈性的課堂,生活也是一切情緒、感覺的源泉。
此外,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知識,同樣也是“大語文教學觀”對師生的教與學提出的新要求。正因為如此,在實際教學中,要時刻滲透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掌握生活化的教學“秘訣”,使語文教學返樸歸真,讓語文課堂教學回歸生活。生活也是學習知識的“源頭”,是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續,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去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去學習,再用知識去裝扮生活,這也是我們一直追求的“語文教學生活化”。
參考文獻:
[1]孫殿華.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 2012 (17)。
[2]盧忠紅.小學數學如何實施生活化教學方案探究[J].數理化學習. 2014 (07)。
[3]黃翠.用生活化的語文教學激發學生智慧的靈光——例談生活化教學活動在語文課堂中的有效運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2)。
[4]胡禮兵.精彩課堂不曾預約——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非預設生成[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年06期。
[5]張雷.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高效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 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