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勤(黃岡廣播電視臺,湖北 黃岡. 438000)
試論主題報道的故事化表達與創新
趙 勤
(黃岡廣播電視臺,湖北 黃岡. 438000)
摘 要:近年來,故事化敘述的主題報道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態勢,因為受眾厭倦了“形式化”的主題報道模式,轉而被“故事化”的敘事方式吸引。將主題報道用故事化的表達方式敘述出來,給人以平實和貼近生活的感覺,這種敘事方式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代入感,是未來報道新聞等事件的主要敘述方式。對此,本文對主題報道故事化表達與創新進行了探討,以期對實現主題報道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主題報道;故事化表達;創新路徑
進入新的時代,主題報道的敘事方式也發生著變化,各級電視臺和網絡新聞媒體摒棄了以往報道中經常采用的單調、僵化和枯燥的“形式化”模式,轉而采用新鮮、生動、細膩的“故事化”敘事方法來展現主題報道的感染力。這就使得新聞報道作品的可讀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這種敘事方法也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于各類新聞報道中。
在故事內核相同的情況下,通過怎樣的敘事方式來展現故事內涵就變得尤為關鍵。故事化的敘事方式是媒體講述者與受眾溝通的重要路徑。以前媒體講述者的語態形式,在主題報道中,普遍存在不能貼近百姓實際,定位不準確,與百姓的溝通等問題。所以當前媒體講述者需要以故事化的語態形式去講述內容,以平民化的定位,貼近百姓、讓百姓聽得懂是故事化敘事的內涵所在。
講述者與被講述者平等交流是主題報道故事化敘事的前提,敘事的方式、語言、語氣應與故事內容相互配合、相互呼應。在報道過程中,記者應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故事的講述者,以說故事的方式講述報道,使報道內容不顯得生硬,變得簡單易懂。
(一)平實開頭
由第一場景切入故事的時候,是奠定主題報道整體感覺的關鍵一步。對第一場景中重要的人或物的語態定位方式,盡管只有寥寥幾句,卻能直接傳達出敘述者對該事件的態度和觀點。以主題報道展開的方式正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例如,在電視臺的某檔山花節開幕式的主題報道節目中,鏡頭由老鄉們里三層外三層爭相觀看開幕式盛況的角度展開,再配合以生動活潑的場外解說詞,馬上就為電視機前的觀眾們營造出開幕式熱鬧祥和的歡快氣氛;又如在某檔教師節特別節目當中,為了展現偏遠山區中的教師數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這里,主題報道以老師最普通的一天作為切入點,從平實的日常生活入手,卻給人以直擊心靈的震撼。
(二)細節挖掘
故事化的敘述最離不開的就是對事件中細節的挖掘,因為細節是最容易打動人的地方,也是最能夠出故事的地方。從一個報道中的細節,往往能延伸出更加震撼人心的故事。新聞報道的事件一般都是過去發生的事情,要講好這些過去的事情,就要捕捉這些事件發生時留在現場的實物以及參與的人員,并通過對他們的細節挖掘來豐富和填充整個事件,使得主題報道更加鮮活,也使電視機前的觀眾感同身受。此外,還應知道如何更好地發現細節和運用細節,是主題報道成敗的關鍵。
對一個事件進行細節的挖掘是有規律可循的,一般來講,新聞報道都是按照事件發生的事件順序和發展流程來進行,只有深入到事件當中,融入感情,新聞工作者們才可能發掘出事件背后的核心主題,由此才能更好地傳達給受眾。
另外,展現細節的方式多種多樣,有價值的細節需要新聞工作者通過多種方式將其挖掘出來,在挖掘細節的過程中展現新聞主題,使主題報道既生動又有內涵。
要想達到講述者與受眾的思想共鳴,讓受眾真正參與其中,就需要新聞工作者不再做一個直白的講述者,要通過故事化的報道形式,以一種講故事的方式融入報道中。通過對細節的把握,配以平實的語氣與百姓溝通,將故事敘述中的一些見聞展現報道主題內容。
主題報道新聞工作者們要提高工作的主動意識,杜絕游離于主題報道之外的工作狀態和態度。例如,在一個主題報道中,旁白者本身的語調和情感就沒有融入事件的情境當中,電視前的觀眾也不可能全身心地融入事件的報道當中,這樣很難與受眾心靈形成共鳴。因此,在主題報道的各個環節當中,相關工作者首先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更加積極地引導觀眾,傳達自己想要表達的主題內核和意義。
(三)靈活手法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和拍攝手段的進步,展現主題報道的手法也愈發的靈活多樣。對鏡頭的不同使用方法會更加有效地助推故事的發展和延伸。
在鏡頭拍攝方法上使用跟拍、特寫、搖拍等技巧,能更深入地挖掘主題報道,使主題報道更具有可看性,具體如下:
引領試鏡頭:通過行進式拍攝,使記者與畫面相結合,可以使主觀故事得到出人意表的展現。
情緒交代式鏡頭:對受訪人物的情感反應鏡頭,有力的烘托出故事性。可以在調查類的報道中瞬間爆發出人物的高興、難過、失望等各種情感。
還原現場式鏡頭:鏡頭雖然在特殊情況下會呈現出的虛化、顛簸、不穩定等狀態,但是對于故事氛圍的渲染有很大幫助,通過還原場景式鏡頭,營造了故事化氣氛的同時,也使拍攝中的場景得到真實的還原,使敘事的真實可信度得到大大地增加。
一種新的內容介質——航拍。隨著科技的進步,主題報道中應用越來越多的拍攝技術,其中航拍技術應用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從原來的直升機航拍,到現在的飛行器航拍,從高成本到低成本的變化,不但大幅降低了航拍成本,而且還大幅提高了拍攝的靈活性。使地面拍攝得到了有效的填補,故在報道形式中的地位日益升高,發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航拍飛行器打破了地理環境的限制,通過多鏡頭、多角度、多畫面的方式,使故事講得更好更生動。
去形式化展現故事化的表現形式是主題報道中的一次飛躍式的進步。好的故事需要挖掘細節、展開懸念,為此,需要依靠現場,緊密聯系,用百姓聽得懂的講述方式,使用多種表現形式,做廣大人民群眾都能懂的報道。
參考文獻:
[1]魏愛平.電視新聞節目的故事化敘述及人文關懷[J].新聞知識,2011(08).
[2]趙文晶,陳秀瑋.電視民生新聞:在故事化的敘述中堅守新聞的真實性[J].國際新聞界,2009(11).
[3]張冬燁.講述受閱背后的故事——《和平年代》欄目故事化敘述的新嘗試[J].中國電視(紀錄),2009(10).
中圖分類號:GG221122......
文獻標志碼:AA.......
文章編號:11667744--88888833(22001155)1166--00115599--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