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菊
【關鍵詞】 生物教學;環保意識;專題講
座;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2—0116—01
新的《生物課程標準》倡導“人與生物圈”的課程理念和課程主線,這在一定程度上與當今環境形勢不謀而合。作為一名生物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科特點,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認識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下面,筆者就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學生所獲得的知識主要來自于課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是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重要途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生態環境觀念,調動起他們創造美好生態環境的熱情,就必須抓住課堂教學這條主渠道。現行初中生物新教材的許多章節都含有生態環境的知識,在講述這些內容時,可有意識地突出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
例如,教學“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時,強調人類和生物的生存離不開環境,同時生物的生命活動又不斷影響、改變著環境,也影響人類的生存。于是筆者設計了這樣兩種情境讓學生想象:第一,假設我們所處的山區到處都是光禿禿的山,終年沒有一點綠色,我們能在這里很好地生活嗎?第二,我們山區經過進一步治理后,將到處都是茂密的森林,環境與現在相比,空氣、水、動物、植物等將有何改變呢?通過習題的分析,也可滲透生態環境教育。
二、組織環境教育專題講座
講座是學生課堂所學知識的深化和延伸的途徑之一,也是各學科知識的綜合和應用。專題講座既可以邀請校外環保人員和學者,也可以邀請有經驗、有環保知識的農民,當然也可以是學校教師和學生進行講演。主要圍繞“人與自然”、“農業與環境”、“生態環境與社會”、“當地環境現狀”、“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和利用”等內容進行演講。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環保活動
開展校園環保活動,既可以擴大學生視野,又可使學生積極加入到保護環境、保護自己家園的隊伍中來,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如,介紹植樹節(3月12日)、愛鳥日(4月1日~4月7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無煙日(5月31日)和世界環境日(6月5日)的由來、內容、標志及目的和意義、世界環境面臨的威脅、我國野生動物、植物資源及自然保護區等。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實情,適當組織一些環保知識競賽活動,既增長學生的環保知識,又可激發學生的環保積極性,進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四、組織環境考察與環境調查活動
可以利用星期天、節假日,學校組織的春游活動,給學生布置具體的考察或調查的內容及方法,讓學生在考察和調查中做好記錄,回校進行交流,并寫出考察或調查報告進行存檔;還可以集體組織外出對鄉辦化工廠、紙箱廠等鄉辦企業周圍環境進行考察,發現其周圍的植物生長受到哪些影響,河中的魚蝦種類和數量有無變化;對破壞山坡植被而開荒種莊稼的幾個村進行考察和調查,看看這幾個村每年雨季滑坡形成泥石流的現象有無增加,被洪水沖刷走的泥沙有無增多。這些考察和調查活動增強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提高了學生的考察和調查能力。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
要將環境教育深入到學生的心中,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筆者認為,可以針對環境所包含的范圍,鼓勵學生走出去,親自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筆者組織學生成立了“清除白色污染志愿者”活動隊,利用星期天、節假日到河畔、公園等場所,義務清除廢棄包裝袋、汽水瓶等垃圾,為美化城市面貌,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多方面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就會使全體學生提高環保意識,學到了書本以外的環保知識,并自覺地投入到環保行列中去。
總之,生物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生物學方面的素質,培養學生的生態環保意識,提高學生的環保責任感,使學生主動參與到環境保護行動中去。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