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 姚俊
摘 要:加強大學生入黨動機與政治信仰教育,不僅關系到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長,更是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通過采取實證調查研究,在充分了解當前大學生的入黨動機與政治信仰狀況基礎上,客觀分析大學生在入黨動機和政治信仰狀況方面呈現的特點,客觀分析大學生入黨動機與政治信仰的影響因素,探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入黨動機與政治信仰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多元文化;大學生;入黨動機;政治信仰;芻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2-0103-03
為了真實了解X校大學生的入黨動機和政治信仰狀況,本研究以X校各年級本科生為對象,采取抽樣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69份,回收率為93.8%。研究采取實證的方法,通過設計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以期掌握第一手資料,便于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一、在對大學生的入黨動機和政治信仰的問卷調查中,通過數據統計分析X校大學生入黨動機和政治信仰特點
(一)具有強烈入黨動機和愿望
截至2013年底,我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8 668.6萬名,比上年凈增155.9萬名,增幅為1.8%;黨的基層組織430.4萬個,比上年增加10.2萬個,增幅為2.4%。數據顯示,黨員隊伍結構進一步改善,基層一線黨的力量不斷增強。黨員隊伍構成數據顯示,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黨員3 606.8萬名,占黨員總數的41.6%。從黨員的職業看,學生260.4萬名,2013年全國大學生黨員約占大學生總人數的3%(表1)。這與各高校重視對進步大學生加入黨組織的引導與教育有關。以X大學護理學院為例,2012年學院入學新生共計191人,報名當年遞交入黨申請書人數達176人,占總人數的92.14%。到目前為止,凡是參加學校黨校培訓的全部順利結業,結業率100%。
(二)入黨動機呈現多樣化趨勢
通過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動機是端正的,對中國共產黨有較為正確的認識和比較深厚的感情,能嚴格遵照黨員標準不斷追求進步。但也有部分大學生的入黨動機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有的大學生是為了今后找一份好工作或是踏入仕途而提出入黨申請。根據課題組調查的結果及分析,我們課題組將大學生入黨動機主要分為5種類型:實現價值型、崇高信仰型、盲目從眾型、實用功利型、家庭情感型。
(三)主流價值觀積極向上
當代大學生的政治信仰基本確立,從總體上呈現出積極、健康、向上的價值觀,他們有著較強的政治理想和信仰追求,對馬克思主義在我們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和我國當前的政治體制、經濟制度和黨的領導持基本認同態度(見圖2)。
(四)部分學生存在信仰迷茫或缺失
調查顯示,部分大學生存在信仰迷茫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對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理解不深刻;隨著當前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馬克思主義在我黨的指導地位受到一部分人的質疑,有的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了,有的認為中國當前的經濟成分多樣化,社會思想多樣化,那么指導思想也可以多元化。這些都必然影響到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認知。(2)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認識不清晰。調查發現,9.56%的同學不贊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相反,有35.65%的同學表示“很贊同西方媒體宣揚的‘民主、‘人本的政治理念”。這些都說明民主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當代大學生中有極強的欺騙性和蒙蔽性,大學生對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認識還不是很清晰、很堅定,必須加強正確的引導和學習,糾正思想認識上的偏差。(3)對當前的政治經濟體制缺乏深入分析。由于受西方思潮的影響,同時也因為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推進狀況不夠理想,有23.78%的同學認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是彼此對立不可調和的”。改革開放30年使我國物質文明建設提升,但精神文明建設有一定滑坡,因此,有25.41%的同學認為“改革是不成功的”。這些觀點表明,當代大學生對我國當前的政治經濟體制缺乏深入的分析,還需進一步加強深入學習和深入了解。
二、客觀分析影響大學生入黨動機與政治信仰的原因
(一)社會環境變化的侵蝕和沖擊,主要表現在政治社會思潮多樣化、價值觀念多樣化和社會矛盾復雜化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政治認知和政治情感
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活動創造了社會,而社會又不斷影響著人。大學生身處社會大環境下,其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無時無刻不受社會環境的影響。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指出:“對一個傳統社會的穩定來說,構成主要威脅的并非來自外國軍隊的侵略,而是來自外國觀念的侵入,印刷品比軍隊和坦克推進得更快、更深入。”[1]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其經濟和技術上的優勢,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極力宣揚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平等”等抽象的價值觀念,大肆宣揚“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共產主義消亡論”等論調,并加緊對我國進行“和平演變”的攻勢,丑化和污蔑社會主義的政治體制和政黨制度,使我國大學生受到外來社會思潮的誤導。
唯物辯證法指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個人的社會意識受社會生活的制約。根據其他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經驗,人均 GDP 達到 1 000 美元后的一段時期是社會矛盾易激化、易出現反復的時期[2]。
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文化的發展,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關鍵時期,我國的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物質利益、就業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選擇性、獨立性、差異性和多變性明顯增加,在利益的驅動下,其價值觀念、理想信念、道德規范以及行為準則發生明顯改變,產生“利己”趨勢,其價值取向逐步背離傳統的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社會主義價值觀。特別是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則與大學生切身利益相關。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會使大學生開始對自己所處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產生不滿意感、不信任感,表現出政治認識模糊、政治信仰缺失的狀態。
(二)學生自我教育意識淡薄是直接影響大學生入黨動機和政治信仰的重要內在因素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3]。大學生政治信仰的形成與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個人追求有關。由于年齡、知識構造、社會閱歷以及法律常識等方面的欠缺,當代大學生呈現出精神層面需求多樣化,但思想成熟度不高;自我意識增強,但發展還不成熟;獨立性、閉鎖性與依賴感、歸屬感同時存在的狀況,他們對于社會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和理論上,特別容易受到外來文化、外來觀念和外來價值觀的影響。在價值觀念變化過程中受到某些錯誤觀點的影響,容易造成政治上的迷惑,甚至產生一些錯誤的政治態度和政治觀點。同時也呈現出主體意識強烈,但社會參與度不足的問題;在實際生活中,大學生社會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主要是被動地參加學校要求的黨團組織活動以及與課程有關的專業實習等,沒有能深入志愿者服務、公益活動和“三下鄉”活動等社會實踐,從而缺乏對國家的政治、社會生活現狀的基本了解和認識。
(三)學校教育引導力度不夠大,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對黨的明確認識和崇高政治信仰的確立
高校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樹立科學的政治信仰的主陣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養大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穩定的政治態度、積極的政治信仰的重要途徑。但現有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方法和教育者素養方面跟不上社會發展要求和學生成長的需要,在教育引導上力度不大。一方面是內容的更新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因為教材和書本內容相對于時代發展而言是有一定滯后性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地與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相結合,不與大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難點相結合,沒有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對變化著的新情況、新問題沒有做出令人信服的解答。另一方面是方法的僵化滿足不了學生需求。專業授課老師受到大課堂的限制,和學生的交往和交流并不多,更多的是向學生灌輸大理論、大道理,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水平。很多時候對學生思想教育僅僅是以開開會、念念文件來完成,很難也很少對學生開展細致和有針對性的政治信仰教育,忽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忽視大學生積極性的發揮,不重視學生自身的自主體驗,所以效果很不明顯。此外,教師的素養也有待全面提升。目前社會上存在的“一切向錢看”等功利思想也或多或少地影響到高校教師。這些都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對黨的明確認識和崇高政治信仰的確立。
三、探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入黨動機與政治信仰教育的路徑
入黨動機與政治信仰密切關聯,相輔相成,加強入黨動機教育的最終落腳點就是加強政治信仰教育。加強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價值多元、思想困惑、道德失范等多種復雜因素作用下的社會轉型期,從高校角度來看,更應該給予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科學合理引導,加強對大學生的政治信仰教育。
(一)加大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是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4]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能否確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對于他們未來走什么樣的道路,做什么樣的人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正如高爾基所說:“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5]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如何,首先就要看她的人民是不是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并且在理想信念的支撐鼓舞下,從事為之奮斗的事業。
對大學生加強政治主旋律教育,注重引導他們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和改革開放的信心。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團結青年、引領青年、凝聚青年,引導大學生將愛國思想和愛國信念轉化到日常學習、生活與工作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現實社會問題。比如說,當前社會存在的腐敗、物價上漲等問題都容易讓大學生產生質疑,以至產生一些過激行為,如游行示威、“食堂罷餐”等。
(二)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方法、方式和途徑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和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和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6]這一形象比喻生動地說明了方法對實現人的目的的重要性。江澤民在北大百年校慶時對大學生說要“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充分發揮政治理論課程的主導作用。我們要將政治信仰教育貫穿到課堂教學中,循循善誘、深入淺出,努力使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入耳、入腦、入心。多方位開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為大學生創造一切機會和條件,讓他們深入接觸社會、接觸實際,切身體察國情、民情和社情,培養自己的政治觀念和信仰。建立和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保障機制,目前我校團委已經把社會實踐真正納入考核,規定必要的課外學分,進一步強化實踐制度的規范化和科學化。第二,拓寬學校政治實踐參與渠道。我們基礎醫學院成立的“延安精神學習小組”、“求是理論社團”、各團支部開展的“雙學”教育活動、學校設立的校領導接待日、開展的“我為學校發展獻言獻策”以及護理學院開展的“我為學院發展獻言獻策”活動等等,讓學生能充分完全地表達自己的政治意見和政治情感,培養政治責任。
(三)嚴把關口,注重入黨前動機教育;強化學習,重視入黨后黨性教育;加強大學生黨建工作
高校在對大學生開展政治信仰教育的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的機制和程序,通過入黨前和入黨后的各種教育手段,幫助大學生端正入黨動機,堅定政治信仰。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月28日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加強新形勢下黨員發展和管理工作。會議強調,加強新形勢下黨員發展和管理工作,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不斷提高黨員發展和管理工作科學化水平。為了保證黨員發展的質量和保持黨組織的先進性、純潔性,必須嚴把黨員入口關。加強對發展對象入黨動機教育,凈化其入黨動機,端正入黨態度,真正樹立起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理想信念。
對大學生黨員要加強黨員先進性教育,使他們嚴格要求自己,提高黨性修養。引導他們自覺接受黨組織生活的各種鍛煉,提高黨性修養,增強實踐理想信念的堅定性。大學階段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成熟的階段,更需要加強優秀品質的鍛煉,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樹立堅定的“方向意識”。要做一個堅定的共產黨員,就要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理論做到學懂、真信、會用。特別是在社會價值體系多元化的今天,要讓大學生黨員樹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將個人命運和國家、人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自覺抵制資產階級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襲,不斷規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的黨性修養,沿著正確的道路成長。
(四)優化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環境
馬克思曾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7]說明環境對人的思想品質、道德觀念、信仰追求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構建以學校教育為主體,家庭教育為基礎,社會教育為依托的三方聯動機制,發揮教育的整體效應,形成育人合力。從學校層面來講,一是要把握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二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者隊伍建設。三是要發揮黨團組織作用。從家庭層面來講,大學生對家庭成員的信任程度和接納程度,一般說來要大于學校的老師。“家庭對于人格的塑造、基本人生觀的形成以及社會常識的啟蒙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8]家庭成員自身的政治立場和價值觀念將直接感染給學生本人。從社會層面來講,創造良好的政治信仰教育的社會環境,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揚社會主義道德新風尚,消除黃賭毒、一切向錢看、失信欺詐、褻瀆經典等不良現象,從而有效抵御西方腐朽文化以及意識形態的滲透;凈化網絡文化環境,及時占領網絡陣地,優化網絡環境十分必要,通過QQ群、博客、微信、微博、空間等形式,貼近他們學習生活狀態,與之進行平等的溝通與對話,拉近思想上的距離,有利于充分利用網絡陣地開展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
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他們肩負著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偉大使命,他們的政治信仰、思想道德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我們的黨一向對青年寄予殷切的希望,加強大學生入黨動機與政治信仰教育,教育和培養好當代青年,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中堅力量。參考文獻:
[1] 塞繆爾·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華,劉為,等,譯.北京:三聯書店,1989:141.
[2] 李忠軍.國家意識形態安全與大學生政治價值觀教育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3] 李達.唯物辯證法大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 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 王涵.名人名言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24.
[6]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7]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8] 俊偉.思想政治工作現代化與科學化[M].北京:紅旗出版社,2007:266.
[責任編輯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