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峻
摘 要:中職學生的實習教育是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但筆者發現,學生在實習中會遇到不少的迷茫和困難,影響了實習質量,本文就上述問題進行了整理闡述,并提出了解決方案。
關鍵詞:實習 就業 發展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規定:各類中職學校在學生讀書的最后一年必須安排實習,目的是使學生適應社會及企業要求,為就業做準備。筆者發現,由于實習和讀書是兩個不同的環境,學生實習中往往會呈現出以下矛盾和問題:如找不到合適的實習單位;難以適應企業的崗位要求;部分學生工作散漫、無組織無紀律;思想心理波動大等。
如何才能解決上述問題呢?筆者認為,這些矛盾的解決主要取決于學校,在管理上學校可著重從解決三個問題入手,即解決3HOW:實習單位怎么找?質量怎樣提高?實習結束后怎么辦?
一、解決問題途徑之一:實習單位怎么找?
作為學生,由于社會經驗的缺乏,在實習中很難找到工作崗位,即使找到,在崗位和專業興趣等問題上往往會不加選擇。這些問題的存在對學生專業成長會起到負面作用。怎么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
1.實習前開設針對不同專業的招聘會
相比綜合性招聘會,專場招聘會招聘以專業性崗位為主,不僅能使學生明確專業涉及的崗位內容等信息,而且能鼓勵學生根據自身優勢進行崗位選擇,減少崗位選擇中的盲目性和方向偏差性。
2.獨辟蹊徑尋找實踐崗位
除了校企合作單位列入推薦名單外,學校可發動家長等力量一起尋找實習單位。比如發動有實力的家長來校招聘,這種方式的優勢在于家長與學校關系密切,如果學生被家長所在企業所接納,受到的指導和關注會更多。
二、解決問題途徑之二;實習過程中質量怎樣提高?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用人單位對大部分學生持認可的態度,但也對個別學生提出否定意見。主要在于這些學生表現比較差:如紀律性缺乏、工作沒有方向等,有這些問題的實習生破壞了學校的聲譽并影響實習質量的提升。
該如何避免上述問題呢?
筆者認為,在管理上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引入職業測評系統,明確職業方向
職業測評的目的是通過對自己的清晰了解,制定出合理的職業發展方向,增強競爭優勢,發揮個人潛能。
學校可以引入這種先進機制,通過問卷和面談等方式收集學生的背景信息或經歷,也可通過心理測試等幫助學生明確興趣特點、價值觀和優劣勢,從而確定職業目標,制訂行動計劃。這個方法,能有效幫助學生認清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找尋到能力特長和興趣所在,找到適合的發展之路,減少實習跳槽現象。
2.邀請行業專家講解職業故事,明確工作內容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學校可定期邀請不同行業專家與學生分享他們的職場心得。如果被邀者是該校畢業的,對學生會更具有激勵性。這可以減小學生在實習中的心理落差,還可以給他們前進的動力。
3.建立師傅聯誼制,齊抓實習質量
在走訪中我們發現,企業里“師傅們”的力量不可忽視。優秀的師傅帶出來的學生其進步通常比較快,因此,筆者建議:學校不妨利用這一寶貴的資源,比如可以把指導師傅納入學校管理系統中,也可以吸納優秀的師傅為學校的實踐指導師,定期進行碰面交流,還可以讓他們來校講課傳授經驗。
4.提升學生素質,加強實習品德教育
良好的工作態度是良好業績的保證。企業不僅重視學生的專業技能技術,更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
學校應在實習前召開動員大會,集中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在管理中,以談話、實地考察等形式隨時進行職業道德規范宣傳,使學生認識到愛崗敬業,吃苦耐勞品德的重要,對品德優秀的學生,要及時通過《實習通訊》等媒體進行宣傳。
5.強化管理與考勤系統,形成校內外管理合力
除了實行傳統的實習教師管理制之外,學校可以組織以用人單位、家長、社會為一體的實習生管理力量,構建管理網絡體系,對實習中出現的問題,多方面、多角度地進行指導和幫助,對實習情況進行有效監控,形成各方面的整體合力。
三、解決問題途徑之三:實習結束后怎么辦?
實習結束了,并不意味著學校實習管理工作的結束,還有下列事情需要完成:
1.建立校企跟蹤系統
學校可采用電話,信函等形式向用人單位詢問就業情況,建立校外輔導站,對部分需要幫助的學生進行培訓指導,幫助學生提高技能,盡快勝任工作。
2.及時進行資料整理、分析、歸納
學校在實習管理中會有大量資料產生,比如畢業生信息登記表、企業招工情況、學生職業選擇情況等,上述資料對學校今后教育教學有重大的參考意義,因此,應及時收集、歸類和分析。
當前,加強實習管理,提高人才質量是學校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關注實習管理中的3HOW,提升實習質量,促使學生就業綜合素質的提高,是教師的職責,也是學校長久發展的需要。
(作者單位:浙江省慈溪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