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淮學院體育系 邱如梅
體育旅游發展研究①
——以開封為例
黃淮學院體育系 邱如梅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從開封市厚重的歷史文化沉淀及方興未艾的體育旅游入手,整合開封的歷史人文、自然風光、民俗風情等旅游資源,探索“鄭汴一體化”及“首屆全民健身大會”背景下開封旅游的新模式和新的營銷策略。
關鍵詞:體育旅游 鄭汴一體化 民俗體育 發展模式
作為一種新的旅游方式,體育旅游可以讓游客在旅游的同時,自己也可以進行身體鍛煉,在當今社會已經演變成為新興的旅游項目。開封,自古就是中原腹地的旅游名城、北宋民俗體育的發源地,現在則是國家優秀旅游城市,所以發展體育旅游有著一定的天然優勢。
1.1 體育旅游簡介
體育旅游(sport tourism),一般來說,是離開家庭所在地,不以非盈利目的,主要內容是前往某一個目的地參與或觀摩體育競賽和體育活動的行為,是一種主題旅游,是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結合的產物。
1.2 體育旅游者分類
一般將體育旅游者分為以下4類,依據是基于出游目的;分別是(1)體育賽事的旅游者;(2)觀摩體育賽事的旅游者;(3)自發進行體育活動的旅游者;(4)參觀體育勝地的旅游者。
開封是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之一,屬于河南省中原城市群,也是沿黃“三點一線”的黃金旅游線路上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近幾年來開封成功舉辦了2014中國(開封)清明民俗文化節、世界客家第27屆懇親大會、中國開封第32屆菊花文化節、中國收藏文化(開封)論壇、中國第八屆鄭開國際馬拉松大賽。“一河兩街三秀”的體育活動與旅游觀光的品牌效應正在形成并進一步擴大,小宋城、七盛角民俗文化街區建成開業,環境改造等重點文化旅游項目扎實推進,使全市旅游接待量、旅游綜合收入,分別增長13.6%和15.9%。
近年來隨著“鄭汴一體化”的推進,開封的經濟和文化都有了一定的發展,2015年開封又舉辦了“首屆全民健身大會”。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封體育旅游產業應該如何及時地整合資源并且做大做強,已經成為開封市后續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3.1 開封發展體育旅游的Strength分析
作為北宋時期的都城,開封也是我國歷史上罕見的七朝古都,沉淀并傳承著北宋時期的人文歷史、民俗文化和民間體育的所有內容。改革開放后,開封也是首批國家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北宋年間的開封,是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當時繁華的世界大都會。北宋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發展,同時因為全國文化的空前繁盛,使得民間民俗體育活動種類繁多,而且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龍舟競渡、蹴鞠、水戲、盤鼓、胡敲(今空竹)、諸子百戲等項目,這些體育比賽項目,極大地豐富了老百姓的日常閑暇生活,而且也促使民俗體育活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開封的文化底蘊相當深厚,在這座城市的文化里,留傳至今的民間民俗體育活動還有諸多種類,其表現內容之豐富,競賽形式之多樣,委實珍貴。今天的開封城中,像金明廣場、市政廣場、迎賓城墻的環形廣場、汴京公園、各個居民社區等各個空曠的場所,基本上都有市民自發組織民俗體育活動進行身體鍛煉,活動的內容主要有:空竹、陀螺、盤鼓、腰鼓、旱船秧歌、太極拳、八段錦等。可以說,如今的開封城,同樣還留存著古代的節日民俗特點。
開封具有發展民俗體育旅游的優勢條件,如果能將傳統民俗體育活動與現代的體育活動相結合,以傳統民俗體育活動為帶動力量,完善其傳播途徑,必能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3.2 開封發展體育旅游的Weaknesses分析
3.2.1 旅游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開封現有28家星級飯店,其中,2家五星級飯店,1家四星級飯店,高端接待能力嚴重不足;最致命的是,星級飯店的地域分布很不均勻,絕大多數集中分布在城市的西半部,住宿價格很不穩定,旅游旺季房價超出游客接受范圍。
3.2.2 缺少體育旅游相關的高素質人才
雖然開封是一個旅游名城,但是目前從事體育旅游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以及提供其他體育旅游服務的人員,基本上欠缺嚴格的專業訓練,導致素質參差不齊,很難滿足體育旅游活動的實施與接待的業務需要,嚴重制約了當地體育旅游活動的開展及服務水平和質量的提升,對體育旅游的發展極為不利。
3.2.3 城市功能還不完備
城市功能是否齊全和完善,會直接關系到體育旅游發展的數量和質量。開封市區的交通不夠完善,基本容納量嚴重不足。因為道路狹窄,加之管理混亂,經常出現交通擁堵,尤其是節事及黃金周期間,各大景區及火車站旁邊交通擁堵,嚴重影響游客旅游滿意度的提升。
3.3 開封發展體育旅游的Opportunities分析
“首屆全民健身大會”于2015年10月在開封舉行,大會設青少年組、社會組和市直機關組三個組別。青少年組由全市九個縣、區代表團參加,設有田徑、游泳、舉重、柔道、中國式摔跤、自由式摔跤等共20個大項296個小項;社會組由市直機關有關部門及駐汴有關單位、大專院校、大型企事業單位組團參加,設有籃球、氣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圍棋、象棋、太極拳、門球、撲克牌雙升、廣場舞,共11個大項64個小項。大賽首次設立了全民健身大會,參賽運動員總數9552人,為歷屆之最,是一次全市綜合性運動會,是一次展示開封市青少年競技體育水平和全民健身成就的體育盛會。可以說“首屆全民健身大會”是具有一定影響性的體育活動。是借機發展體育旅游的一次契機。
3.4 開封發展體育旅游的Threats分析
3.4.1 其他地區有名體育旅游城市的強烈競爭
隨著國家政府和各部門對體育旅游活動的重視,全國各地即將出現的體育旅游城市和已有的體育旅游名城相互之間的競爭,會使得客源市場的爭奪變得日益激烈,所以,開封極有可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3.4.2 旅游市場目前的運作機制不完善
開封雖然是知名的旅游城市,但不能否認的客觀情況是其旅游市場的運作基本上局限在低水平、小規模的階段,有些體育旅游活動基本上沒有按市場機制運作,這會對開封體育旅游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3.4.3 城市化水平提升較慢
開封建城至今,已有2700年,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但這卻沒能讓開封旅游的發展一路光明。當下,開封城市化發展速度和綜合水平,明顯不如東部發達地區。盡管最近幾年來城市建設速度加快,但總體上提高較慢,城區的現代化設施和城市風貌的規劃建設缺乏戰略布局,這些都會成為開封市體育旅游發展的障礙。
4.1 抓住“首屆全民健身大會”機遇,促成體育與旅游的聯姻
“首屆全民健身大會”可以吸引體育愛好者來到舉辦地,這不僅有利于開封市旅游產業的發展提升,同時借助于旅游業的壯大投資反饋又可以進一步促進體育運動的開展。
4.2 認清形勢,在全民健身計劃背景下促成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
隨著休閑時代和體驗經濟的到來,因為內容的豐富性和參與的廣泛性,體育旅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由于工作壓力大,大眾參與體育運動和健身意識逐漸普及。體育旅游作為旅游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專項旅游產品,對城區的功能區域應當進行有序的科學規劃,開發不同受眾對象的專項體育旅游項目,遵循體育旅游的規律,防止對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嚴禁無效益的體育旅游的盲目開發,力爭做到體育旅游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綜合協調發展。
4.3 合理分類開封體育旅游資源,區別發展
體育賽事往往是大宗體育旅游產品,但觀光游客并不會參與體育競賽。同時,參與競賽的運動員也沒有時間停留觀光。因而對于觀光性與參與性旅游資源應進行合理的分類,促成良性的體育旅游發展格局,各取所長。
4.4 注重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和市場深度開發,齊頭并進
在開發體育旅游資源的初期,首先應該明確指導思想,體育旅游業是一項拉動當地經濟的產業,應該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進行政策扶持。體育旅游資源只有通過各地游客的旅游消費才能進行轉化,變成現實的經濟優勢。沒有資源無法吸引客源,但是,沒有客源也會使資源閑置,無法產生經濟效益。所以,開封在開發體育旅游資源時應注重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開發出適合大眾的體育旅游產品。資源開發和市場開發,齊頭并進。
4.5 校園引入民俗體育,讓學校成為領航基地
學校體育是國家政府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民俗體育活動的主要陣地。民俗體育活動必須加快進人學校的步伐,在青少年當中進行全面推廣。通過校園引入民俗體育,讓學校成為領航基地,繼承和弘揚優秀的民俗體育傳統文化。
4.6 增加民俗體育活動的觀賞性和參與性,吸引更多的游客參與其中
在開封市有多個民俗體育社團,會在一定時節舉辦相應的活動和比賽,例如:空竹協會每年春季舉辦全市級別的空竹比賽,按照不同的年齡組來分開進行。通過比賽,選手們不僅進行經驗交流,促進空竹技藝的提高,活動過程會吸引大量路人的圍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宣傳作用。還可以在大型運動會進行宋文化的宣傳,帶動民俗體育活動的發展。將傳統的民俗體育的各種比賽,加入不同層次和級別的運動會和大型活動,增強開封傳統民俗體育活動的表現力和影響力,從而推動民俗體育活動的發展。
4.7 發揮各種傳媒對民俗體育活動的導向作用,擴大影響力
目前信息化社會,傳媒強權盛行,各種形式多樣的媒體具有強大的宣傳功能。媒體宣傳,通過視覺、聽覺的直接感受,可以起到知識教育、文化傳播、形象策劃和產品推廣等作用,促進北宋以來開封體育旅游的快速發展。
4.8 政府強化其在體育旅游活動的關鍵作用
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特別是體育旅游的發展,政府必須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體育旅游要想更好地發展,必須要開展對外交流。不僅要向人們展示開封的民俗體育文化,更要“請進來”,即把其他地方開發較好的傳統民俗體育旅游請進來,參考借鑒,從而推動開封體育旅游事業更高質量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圓媛,辛宏.基于體育旅游者行為特征視角的遼寧體育旅游產品開發研究[J].運動,2011(05).
[2] 曹秀珍.區域體育旅游產品開發RMP分析——以富陽市為例[J].浙江體育科學,2011(03).
[3] 李虹,劉玉姝.遼寧省體育旅游發展現狀及開發模式研究[J].北方經濟,2010(05).
[4] 陳子超.休閑時代視角下民族體育旅游的發展[J].貴州民族研究,2015(04).
[5] 朱陳兵.論休閑體育旅游發展[J].當代體育科技,2014 (10).
中圖分類號:F7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8(c)-151-03
基金項目:①河南省軟科學研究項目:欠發達地區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152400410392);黃淮學院博士啟動基金的共同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