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摘 要: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興趣,不僅是教育所需,而且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主要結合實際教學工作經驗,對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興趣,談幾點觀點和看法,希望能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盡一份綿薄之力。
關鍵詞:教學情境;教學方法;閱讀活動
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興趣,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由于小學生的性格活潑好動,對新鮮的事物極易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同時小學生膽子大,在課上愛表現自己,這樣更有利于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開闊學生閱讀眼界,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筆者正是從學生的愛好及性格特點方面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具體教學方法如下:
一、創設閱讀教學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園地,課堂學習氛圍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能否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和文本進行思想交流,并與作者達到思想共鳴。
比如在學習《美麗的丹頂鶴》一課時,學生只是閱讀課文內容來品味丹頂鶴的美麗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情感體驗,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制作了多媒體課件,畫面配上安靜的音樂,并播放丹頂鶴美麗的外表和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生活習性,學生看到這樣的畫面,不禁被感染了,于是便用心觀看,仔細聆聽動人的音樂,仿佛正處于這種情境之中。給學生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認識到丹頂鶴的美麗,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由此啟發學生要保護好野生動物的思想。
二、采用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方法
1.分角色閱讀
小學語文閱讀形式應該是多樣化的,多樣化的閱讀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會開闊學生的學習眼界。從我們日常執教經驗來看,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些文章作者刻畫了多個人物角色,而且每個角色說話方式、語調都有所不同,每當遇到這樣的文章時,我常常讓幾個學生扮演文章人物,并鼓勵學生在語言上進行潤色,將人物角色對話部分演繹給學生。比如在學習《小河與青草》一文時,因為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小河與青草的對話,為了將小河與青草各自做人做事的覺悟表現出來,我讓一個學生扮演小河的角色,讓另一個學生扮演青草的角色,兩個學生分別完成小河與青草的對話部分,通過學生分角色的朗讀,不僅可以將學生的感官調動起來,而且學生在課上的主體性也充分發揮了出來,同時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教師領讀
我們都知道,小學語文閱讀興趣的培養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教師在整個教學中起著引導和指導的作用。在學生閱讀的初期階段,筆者認為領讀可以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意境中。比如在學習《大海睡了》這篇兒童詩時,我帶領學生閱讀,我讀一句,學生讀一句,我發現學生朗讀的聲音越來越洪亮,并深刻體會到這首詩所充滿的童趣,感受和想象著大海夜晚的靜謐之美。
三、采用開放式閱讀教學手段
小學生語文閱讀應該是開放性的,這樣不僅不會束縛學生的學習,而且還會讓小學生體會到開放式閱讀的快樂。筆者認為,開放式的閱讀教學開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利用學校的閱讀資源
比如學校的圖書館,訂閱的報紙和刊物等等,同時借助多媒體來豐富閱讀資源。
2.主張學生閱讀方法的開放性
學生可以根據文章的類型來自由選取閱讀方法,比如采用默讀、朗讀、精讀、略讀、寫閱讀感受等方法。
3.開放閱讀時間
學生可以在課上多閱讀,也可以在課下閱讀,在閑暇的假期也可以閱讀,學生閱讀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樣讓學生自由地閱讀,可以調動學生閱讀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開展閱讀活動
1.開展朗讀比賽
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筆者在教學中經常給學生開展閱讀活動,比如開展朗讀比賽活動,學生自行選取喜愛的文章,也可以原創,學生要有感情地朗讀,最重要的是要讓自己深情的朗讀感染他人,在這個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參加,學生可以在比賽中多學習其他學生的閱讀長處,進而共同成長和進步。
2.推薦和交換課外讀物
當前多數學生家長經常給孩子買一些課外書籍,有的是作文書,有的是小故事,有的是漫畫。為了使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在課上我開展了推薦和交換課外讀物的活動,每個學生將自己看過的書籍帶入課堂,然后將書籍放到教室后面的書架上,這樣學生就可以互相傳閱著看書,同時還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閱讀交流,經過長時間的閱讀,學生就會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和成長是很有益處的。
綜上所述,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興趣,需要教師從學生的年齡、性格、個人愛好方面著手,不斷挖掘學生的閱讀潛能,給學生創造更多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能夠敢于表現自己的能力,以此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及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邢秀萍.培養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幾點策略[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4(3).
[2]張東敏.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J].科學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