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澤玲
摘 要:綠色課堂是新一代課堂教學模式,就是“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充滿活力和生機、教與學達到高度和諧的課堂。
關鍵詞:綠色課堂;創設情境;直觀演示
如何讓學生在綠色課堂上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積極向上,
自主探究的精神,電教媒體的介入,是打造綠色課堂的又一利器。因此運用電教媒體導入和展示新課,可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探究,是構建綠色數學課堂的通道。
一、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創設情境導入就是教師恰當、直觀迅速地領會什么是循環現象?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是激發學習興趣、萌發求知欲望、啟動認知的有力措施。如在教“循環小數”時,教師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紅綠燈請到課堂上來,給學生展示紅綠燈的工作狀態,師:“你們看到了什么?他們有什么規律嗎?”
生:“交通崗上的紅、黃、綠燈。”師:“他們有什么變化規律嗎?”生:“它們在不停地交換跳動。”師:“是怎么樣不停地交換跳動?”生:“紅、黃、綠、紅、黃、綠……”生:“紅、黃、綠燈總是有規律地依次變化。”
師接著強調說:“是的,它總是按一定的順序,不斷地重復出現,那么我們就可以說紅黃綠燈總是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這種現象叫循環現象。日常生活中有這種循環現象。以此引出循環小數,形象生動,過渡自然,這個知識點很深刻地印在學生的心中。
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通過直觀演示,學生對單位“1”、平均分、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等分數概念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繼而抽象概括,一個東西(一個蘋果、蛋糕)、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都可看作單位“1”。然后屏幕展示3個蘋果和三筐蘋果。師:三個蘋果可以看作單位“1”?師:三筐蘋果是不是同樣可以看作單位“1”?生:不可以。師:“為什么?”生:“三個蘋果那么少,而三筐蘋果那么多。”怎么同時都可以看做單位“1”。生:“我認為三個蘋果和三框蘋果都可以看做單位1,不管是多少,只要是一個整體,都可以看做單位1。”
學生各抒己見,議論紛紛,達成一致,都可看作單位“1”。然后將抽象出來的各個本質屬性綜合起來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數的意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分數的意義。
三、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在教學重點處如教學“田忌賽馬”時,在學生遇到難題時,野徑云俱黑,多媒體成為點亮智慧的火把,如“田忌賽馬”先讓學生觀看“田忌賽馬”的視頻故事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田忌為什么會贏了齊王?”對子互學。生:“田忌用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田忌用中等馬對齊王的下等馬,田忌用上等馬對齊王的中等馬。”小組群學:“把田忌對齊王采用的所有策略找出來,看看田忌和齊王各贏幾次,田忌只有怎樣出馬才贏得比賽的。”師:“田忌要想再獲勝,應采取什么策略,必須滿足什么條件?”學生很茫然,這時老師就出示大屏幕和學生互動做“田忌賽馬”的游戲讓學生挑戰老師,老師每次都贏。
師:“通過游戲你們發現什么?”生:“老師每次都贏了。”師:“為什么?我們如果要贏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策略?”生:“必須讓對方先出馬。”生:“通過對方出馬來判斷自己出什么等次的馬。”師:“同學們,你們說得太對了,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事情,當我們面對時,不是逃避而是運用我們的智慧采取合適的策略去戰勝它,
解決它。”
就是這樣體現了學生的自我發現,并在發現中尋求更深刻的學習行為特征,使課堂的教學呈靈動狀,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策略。突破了難點后,解答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四、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在學生思維轉折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思維導向,要有一定的預見性,在學生思維轉折處采用恰當方法及時點撥提示,盡可能地使學生產生發散性思維,又少走彎路,提高學生解題的能力。
又如當學生學習了長方體體積公式,知道長方體體積=長×寬×高,屏幕展示:一根長方體木料,長5 m,橫截面的面積是0.06 m2。這根木料的體積是多少?
很多學生都很費解,這個長方體怎么橫著放?怎么解題?
師:“這根木料是橫著放,我能不能把它豎起來?”
生:“可以豎起來。”老師在屏幕上一點木料豎立起來,馬上變成學生眼中的長方體。師:“這個長5 m,實際上表示長方體的什么?”生:“木料一豎起來,我們就知道5 m表示長方體的高。”師:“長方體體積=長×寬×高,已知條件中只有高,沒有長、寬,怎么辦?”生:“長×寬=面積。”師演示底面積用紅色方塊閃爍:“這是一個什么形狀的面”?
生:“長方形。”師:“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生:“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師:“那么長方體體積是不是還可以列出一個公式來?”生:“長方體體積還可以=底面積×高。”
真棒!瞬間,課堂氛圍達到了高潮。學生就會立刻明白怎樣進行歸納計算,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此乃“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總之,電教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聲、光、色、形兼備,靜動結合等諸多優點,對營造綠色課堂氛圍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總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數學綠色教學課堂注入了新的生命,達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參考文獻:
黎鳳華.淺談新課程標準下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信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