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聲音在全國各地教育領域的相繼響起,高中生物老師的教學工作也面臨著巨大的變革。教師要怎么教,學生該怎么學則就成為了教育行業所討論的熱點話題,也成了重點之所在。筆者認為教學的有效途徑包含有“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因此提高教學有效性應從這兩個方面加以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新課改;生物教學;有效途徑
《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課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核心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怎樣提高課堂的有效教學,怎樣讓學生更好的吸收教學內容、從而獲得更大的進步、累積到更多的知識能力,這成為每個老師都要思考的問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和老師對高中生物教學和教法的研究的逐步深入。提高教學的有效途徑主要表現為兩大方面:重視教育、主抓學習。
一、結合自身,重視高質量的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策略的改變
學生要上課,老師當然也要備課來鞏固對知識的了解,這就要設定一個教學方案。教學方案是這一節課的教學大綱,其設計的重點則是再設計教學的過程,老師只有做到把教材和課本都吃透來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目的的要求,才能設計出結合學生自身實際來設計出一份好的教學方案。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一定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知識基礎能力和思想水平的前提下額外擴展一些知識,不要盲目的追求高質量的教學方案反而忘記學生真正需要的而顧此失彼。這樣設計出來的教學方案才會具有操作性。
隨著整個教育領域的創新發展,要創新則離不了現代化的教學。現代化教學的發展施行不僅增強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代表了我國科學經濟領域和教育行業的創新合作。教材的概念,也由單一的課本形式擴展到包括幻燈片、唱片、電影膠片、磁帶等等多種形式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育領域,現代化教學的推廣可發揮以下作用:可使學生充分感知所學生物學內容由于現代化教學的手段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從而直接和迅速表現生物界各種生物及其現象、如植物生長變化以及生物界進化發展等連續的過程在短時間內得以展現;其次是使學生易于理解,便于記憶生物學知識,提高對生命對了解大自然秘密的興趣。
二、開創性教育,更新教學模式
高質量的生物教學不僅要有好的學習方法,也要包括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這就要求轉變師生角色、共同創建一個活力和諧的課堂。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更新,“面向全體學生”核心理念的展開,則更要求教育領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重要性,那就必須要削弱篡唐教學教師在課堂上的“霸權主義”,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還能化解學生對教師的不理解及抵觸情緒、緩解師生經常出現的對立和沖突關系。這樣的課堂激發學生有更好的學習興趣,有精力學習更多的知識。
如果再繼續長期處于傳統教學模式中不知改變,教師頂多就是培養出了一個不知創新、只會讀書、附和他人的機器,成為我國應試教育下高分低能的“書呆子”。
為了培養新一代優秀生物學人才,教師應該適當合理的改變教學模式。早在美國就有一種“探究式教學”,是由施瓦布科學家所提出,他認為教學不僅是一種意向性的行為,也是一種探究性行為。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科學家研究過程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通俗了說探究性教學就是只用老師來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獨立去發現問題所在,再自己去努力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獲得知識、發展創造技能,同時還能受到科學的教育,從中發展自己的個性,開拓自己的見識。
生物學本身就是一門實驗性的自然科學,學習是一種過程,而不是結果。對于學生而言,知識的獲得固然重要,但掌握知識如何獲得的過程則更為重要。生物學是要學生自己通過對大自然的探究再進入對科學研究學習的過程,以通過仔細觀察生物、分析數據、生物試驗等來獲得的數據使之真正接觸科學原理的過程。所以,在生物教學領域,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始終記住一點“所謂教學,不是我如何把知識記清楚,而是我如何引導學生自己把知識想清楚”。不讓學生把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而是一味的讓他們去死記硬背,這樣的教育本身就毫無意義。
三、加強課后總結,合理布置作業
為了提高生物學科整體的教學質量,也要求教師養成課后總結的習慣。總結,就是對從整個課堂方案設計到教育得實施的過程進行回顧和總結。通過這個過程足夠可以注意到一些教學方案沒有提到的小問題,總結整個教育過程的亮點,通過這個習慣也便于吸取經驗,用有效的教學途徑豐富學生的課堂生活。
對于“作業”這個詞,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作為一個過來人,我覺得作業的安排應該合理適中,多少適中、難易適中。作業太多學生通宵達旦寫作業、尤其對生物來說還要總是要做實驗,由于黑夜白天亮度不同還會導致實驗結果的誤差;作業太少或太簡單則提不起學生對學習的重視,失去學習的動力;如果太難,學生通過一定努力還是學不會,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敗感,從而失去學習的信心。因此,教師所布置的作業一定要有針對性的適度才有利于學生的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作為引導者任重道遠,一定要掌握好教學的有效策略,成為能夠在不同的教學環境下實施不同的教學行為的有效老師。擁有高質量的教學方案和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教學模式的更新以及學生對新鮮事物的興趣一定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能力素質提高學生的對生物學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丁麗娟.課改下高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J].陜西教育,2012,3:112-113
[2]李建軍.談談課改下高中生物之有效教學[J].東方青年·教師,2010,8:212-213
[3]牧蘭.試論新課改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大觀周刊,2012,19:20-22
(作者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