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章穎 王 慧 王麗萍 徐志英
科技期刊三線表的基本格式和常見問題分析
陳章穎 王 慧 王麗萍 徐志英
[摘 要]科技期刊的三線表具有表達力強、易于領會、便于分析以及節省、美化版面等優點,是普遍使用的表格形式。但目前在三線表的認識和使用上仍然存在大量問題,本文對編輯過程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對三線表的基本規范和常見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編輯應高度重視三線表的設計和編排規范,加深對其本質的認識,以提高期刊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科技期刊;三線表;基本格式;問題分析
[作 者]陳章穎、王慧、王麗萍、徐志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期刊中心。
表格是科技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三線表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形式。它可以將大量的統計學和實驗數據以科學、合理、簡潔的形式表達出來,具有表達力強、易于領會、便于分析等優點,達到文字敘述無法取得的效果。此外,表格設計得當、編排合理可以起到節省、美化版面的作用。但是,目前在三線表的認識和使用上仍然存在大量問題,我們對平常在編輯過程遇到的情況進行總結,對三線表的基本規范和常見問題分析如下。
三線表通常是由3條貫穿全表的基本橫線(即頂線、底線和表頭線)組成,因此得名,其基本格式如下。
1.表序與表題。表序和表題位于三線表的頂線之上。表序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并按出現的先后次序分別編為表1、表2、表3等。如果文章僅有一個表格,則其表序定名為表1。表題可以讓讀者迅速了解三線表描述的主要內容,應準確得體,簡短精煉,讓人一目了然,避免使用泛指性的詞語做表題。
2.表頭。表頭又被稱為項目欄,是指頂線和表頭線之間的內容,一般由多個項目組成。表頭的每個項目的名稱都反映了在表身中與之相對應的信息的屬性或特征。表頭的標準格式一般是欄目由左至右橫排,而表身數據則在相應的位置依序豎排,但并非絕對,可以根據三線表的實際內容或版面的情況有所變化。
3.表身。表身位于三線表的表頭線之下、底線以上。它是三線表的主體部分,包含了表格的絕大部分信息。表身可以由文字或數字組成,其中數字一般不帶單位,百分數也不需要帶百分號,而是將單位符號歸并在欄目中。表身中無內容的欄目,“空白”代表未測或無此項,“—”或“…”代表未發現,“0”代表實測結果確為零。
4.表注。表注一般位于三線表的最下方,并不屬于三線表的基本要素,而是三線表的附加成分。它對三線表內需要解釋的項目或數據以腳注的形式進行說明,可以用來說明數據的性質、測量方法,解釋易引起誤解的情況、縮略語或符號,補充統計學處理、參考文獻等,使三線表能夠包含更多的信息,從而增加表格的自明性。
1.表題的問題。三線表的表題應該準確得體,簡短精練,在編輯工作中遇到的最主要問題是表題不明,缺乏自明性,即研究對象、方法和目的這3個主要背景條件不明以及表題泛指(上述某個主要背景條件的含義模糊、廣泛)。表題對各個主要背景條件的描述本身經常必須附帶有特定的背景條件,以起限定或區別于他文的作用。如在表題中單純寫“患者”,會使讀者產生誤解,并不恰當,應該根據表格的內容,具體寫名“××病患者”更為合適。
表題一般使用以名詞或名詞性詞組為中心詞語的偏正詞組。若詞語使用不當或過度省略,會導致語法錯誤。如“兩種方法治療前后癥狀比較”的表題中缺乏治療對象,屬于成分殘缺,應該改為“兩種方法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比較”更為恰當。又如,“Kissinger法計算表觀動力學參數”的表題中,“表現”在這里一般會被理解為動詞,改為“Kissinger法計算的表觀動力學參數”,增加一字,將動詞詞組變成名詞詞組,表達更加規范。
2.表頭的問題。表頭是三線表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設計應該科學、簡潔,并具有邏輯性。一般來說,列入表中的項目應該是研究中具有顯著意義的主要項目。一些作者在設計三線表時習慣將所有的研究項目不加歸類直接羅列到表頭的項目欄中,導致數據雜亂,混淆不清,這樣容易誤導讀者,并使讀者難以快速理解表格內容的內在規律。
國家標準GB/T 7713-1987規定:“表格編排,一般是內容和測試項目由左至右橫讀,數據依序豎排。”也就是說,三線表的標準格式是表頭欄目從左至右橫排,一般同一項目對應的數據應自上而下豎排。若同一項目
欄對應的數據從左至右橫排,不利于數據的讀取,也無法顯示出其清晰的關系和突出的對比功能。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國家標準還是行業規范,對表格編排格式的規定都標明“一般是”,也就是說,這種要求并不是絕對的,而是可以根據三線表的實際內容和版面情況有所變化。必要時,如表頭項較少(只有一項或兩項)的時候,也可以將表頭欄目豎排,而數據采用橫排。
3.表身的問題。表身最常見的錯誤是對表身空缺項的誤用。如前所述,對于表身空缺項,“空白”、“—”或“…”“0”的含義是各不相同的。“空白”表示未測或無此項,一般是指研究對象在某種條件下沒有數值,“—”或“…”表示研究中仍然沒有發現或未被檢測到的數據,需要在以后進一步地進行研究檢測,“0”嚴格來說并非空缺項,而是表示一個實際測量或計算的數值,和表格中的其他數字是相同的概念。但在編輯過程中,經常看到有作者會混用這幾種用法,如因為擔心空白項會影響整個表格的完整性,而把本來需要空白的地方用“—”或“0”表示,導致表格表達的意思產生歧義,從而影響其論文的科學性。
表身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表身同一欄各行的數值的有效數字位數應該相等。有些作者習慣性將數值的小數點后的“0”省略掉,導致同一欄的數字有效數字位數有差別,這不但影響表格的美觀性,還降低了數據的可信度。雖然規范對不同欄目的數字有效數字位數沒有要求,但一般認為,相同性質的欄目的有效數字位數最好保持一致,以增加表身數據的可比性。
4.表注的問題。目前不同的期刊對論文表注表達形式的要求各不相同,使用的注釋符號也是五花八門,有數字、拉丁字母、幾何圖形等,很不規范。GB/T 1.1—2000規定:“表的腳注應由上標形式的從‘a’開始的小寫拉丁字母編號,即a、b、c等。在表中需注釋的位置應以相同的上標形式的小寫拉丁字母標明腳注。每個表的表注應單獨編號。”因此,表注的注釋符號最好統一使用小寫拉丁字母表示,簡潔明了,而且符合規范。
此外,表注的表達經常會有不通順和不合邏輯的情況。如在實際應用中時常可以看到將注釋符號放在對照組的數值上,然后在表注中注明“與治療組比較,a P <0.05”的情況。這種表達方式存在兩個錯誤:第一,注釋符號(a)和后面的內容“P值(P<0.05)”之間缺少動詞,念起來不通順;第二,研究者還是讀者更關心的是治療組數據和對照組的數據的差別是否有統計學意義,因此把注釋符號放在對照組的數據上并不符合邏輯。這里應該修改為將注釋符號放在治療組的數值上,標注為“a:P<0.05,與對照組比較”更為妥當。
5.輔助線的問題。三線表可以依據表達的內容添加輔助的橫線,使得表格的表達更加清楚。不管添加幾條輔助橫線,表格仍然可以稱為三線表。有些作者或編輯不善于或不敢添加輔助橫線,反而使得三線表不能確切表達其真實含義。有人認為輔助線不能貫穿全表,這種觀點太過絕對,因為三線表是相對于傳統的卡線表而言,因其具有3條基本線而得名,而不是根據貫穿全表的線數來命名。因此,即使輔助線貫穿全表,也不會影響三線表的實質。有些編輯提出將輔助線縮短或采用加大了半行的空隙代替貫穿輔助線,這樣可以使表格更為簡潔、清晰和美觀。值得注意的是,三線表不能添加斜線或豎線作為輔助線。如果由于篇幅或排版原因,需要使用豎線以起到雙欄表或三欄表的分欄作用,最好使用雙豎線或者規格和三線表橫線格式不同的加粗豎線,以作區分。
三線表是簡明、規范的科技語言,能夠有效歸納整理數據資料,系統、簡潔、準確反映科學規律,直接反映出論文的學術質量。近年來,三線表的規范化問題一直受到科技期刊編輯的重視,其編排質量有了明顯改善,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編輯應當高度重視三線表的設計和編排規范,加強學術交流,總結設計技巧和經驗,加深對三線表本質的認識,以提高論文和期刊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趙端程.三線表及其規范[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1997,10(S2).
[2]劉祥娥,林琳.三線表使用中常見的2種錯誤[J].編輯學報,2006(4).
[3]葛趙青,杜秀杰,王煥雪,等.關于三線表的爭鳴[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2).
[4]新聞出版署圖書管理司,中國標準出版社.作者編輯常用標準及規范[M].中國標準出版社,1997.
[5]周英智.英語科技論文表注的應用[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4).
[6]吳廣恩,王英華,夏志平.科技期刊表格必須自明[J].編輯學報,2005(2).
[7]王秀麗.科技論文三線表中的常見問題分析[J].編輯學報,2006(4).
[8]劉振民,劉笑達.三線表欄目的規范化表示[J].編輯學報,2007(5).
[9]李軍紀,阮愛萍,馬艷霞.生物醫學論文表格中空缺項的規范表達[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9(2).
[10]陳浩元.科技書刊標準化18講[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11]冷懷明,劉洪娥,汪勤儉.生物醫學論文表格中空缺項的規范表達[J].編輯學報,2005(1).
[12]馬奮華,倪東鴻,王小曼,等.三線表設計中欄目設置的探討[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5(6).
[13]錢暢.三線表使用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