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來星 陳偉
摘 要:高職院校《電工技術基礎》教材中,對提高功率因數(shù)的兩個重要意義,主要是針對公式P=UIcosφ來進行分析的。如果針對交流電路中兩個主要參數(shù)電壓和電流,采用相量法來進行分析,能更直觀加強學生對提高功率因數(shù)的意義的理解和掌握。在“提高功率因數(shù)的意義”教學中,運用學生前面學過的相量法,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電力系統(tǒng)中,由于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大量使用異步電動機,負載大多為感性的,負載的電壓相位超前電流相位φ角,這是引起功率因數(shù)降低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相量法 提高 功率因數(shù) 運用
中圖分類號:G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a)-0149-01
在電能的傳輸過程中,提高用電設備的功率因數(shù)具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意義,一是提高功率因數(shù)可以提高電源設備的利用率;二是提高功率因數(shù)可以減小輸電線路中的功率和電壓損失。目前高職院校《電工技術基礎》教材中,提高功率因數(shù)的意義,主要是針對公式P=UIcosφ來進行分析的,一是任何電源都有確定的容量(SN=UNIN),電源向用電設備提供多大的有功功率并不取決于電源本身,而是決定于用電設備的大小和性質(zhì),用電設備的功率由公式P=UIcosφ確定,功率因數(shù)越高,電源輸出的有功功率就越大,無功功率就越小,電源的容量就能夠得到充分利用。二是任何輸電線路都有阻抗(Z0),當用電設備端電壓U和功率P一定時,由公式I=P/Ucosφ可知,功率因數(shù)越高,I越小,輸電線路中的電能損耗(P=I2R)越小,線路上的電壓損失(ΔU=IZ0)越小。
上述分析都是圍繞公式P=UIcosφ來展開的,分析雖然簡單,但不一定能讓學生對提高功率因數(shù)的意義進行真正理解和掌握。如果我們將電源、輸電線路和用電設備簡化成電路圖,以交流電路中兩個主要參數(shù)電壓和電流為研究對象,引入相量分析法,來理解提高功率因數(shù)的意義,則能夠使學生在交流電路的學習中,進一步加深對交流電壓和電流的大小、相位的理解,更加直觀的表述交流電路中的能量轉(zhuǎn)換和功率的特點。分析方法如下。
(1)提高電源設備的利用率。電源設備的容量表示其供電能力,是以視在功率表征的,即SN=UNIN,在不考慮輸電線路阻抗(Z0)的情況下,我們假設電源在額定狀態(tài)下工作,由圖1可知,UN=U,IN=I,用電設備功率因數(shù)越高,I有越大,電源輸出的有功功率越大。當用電設備呈純電阻性時,功率因數(shù)為1,此時SN=P=UI,電源設備的容量全部以有功功率輸出。從用電設備的角度來講,任何用電設備都有額定功率,如果用電設備的功率因數(shù)越高,同一電源所能供電的用電設備就越多,電源設備利用率越高。
(2)減小輸電線路的功率和電壓損失。在電能的傳輸中,輸電線路以電流的形式把電能輸送到各地,輸電線路不可避免的有阻抗(),電流流經(jīng)輸電線路時,就會在電阻上產(chǎn)生功率損耗(P=I2R),在阻抗上產(chǎn)生電壓損失(ΔU=IZ0),對輸電線路來講,電阻R和阻抗Z0可以看成是定值,因此,決定輸電線路的功率損耗和電壓損失正是電流的有效值I。在電力系統(tǒng)中,我們要保證用電設備在額定狀態(tài)下工作,也就是保證用電設備功率P不變的前提下,盡量減小輸電線路上流過的電流I。根據(jù)前面的分析,,P=I有U,我們只能在保證I有不變的前提下盡量減小I無。由圖2可知,這就是要盡量減小φ角,提高用電設備的功率因數(shù)。如果用電設備的功率因數(shù)低,在輸電線路上就要流過較多的無功電流,而無功電流對用電設備的實際功率沒有任何貢獻,但對電路中電流有效值有貢獻,因而要增加輸電線路上的功率損耗和電壓損失。
分析各種正弦交流電路,就是要明確電路中電壓與電流之間的關系(大小和相位),并討論電路中的能量轉(zhuǎn)換和功率的特點。對正弦交流電路進行分析計算,最為簡便的方法是相量法。在“提高功率因數(shù)的意義”教學中,運用學生前面學過的相量法,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電力系統(tǒng)中,由于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大量使用異步電動機,負載大多為感性的,負載的電壓相位超前電流相位φ角,這是引起功率因數(shù)降低的主要原因。功率因數(shù)的高低是關系到電源設備能否充分利用,輸電效率能否提高的關鍵問題。
參考文獻
[1] 梁燦彬,秦光戎,梁竹健.電磁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
[2] 儲克森.電工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
[3] 葉水春,樊輝娜.電工電子技術[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