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內蒙古大唐國際克什克騰煤制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 赤峰 025350)
工業生產和環境保護之間存在天然的矛盾,利用一定的手段來實現兩者之間的平衡,就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目前,大量的化工企業一方面提供著社會公眾需要的必需品,另一方面由于生產工藝、處理手段的不當,產生大量的污水。污水的排放會對地表水和地下水產生毒害作用,一些特殊的污水中成分不僅有毒害作用,同時易燃易爆,為了確保安全生產和人們的生命安全,必須強化化工企業的污水處理系統。
具體到我國的煤化工業而言,所產生的廢水中主要成分是酚類、烷烴類和芳香烴類,同時也包括氨氮等有毒性物質,屬于有機污水范圍。這種污水在治理難度上較大,已經成為制約國內煤化工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因此,如何實現煤化工有機廢水的處理系統安全措施,是一件關系到可持續發展、綠色減排的大事。
首先,化工企業的污水極容易形成氣體爆炸混合物?;て髽I的廢水在排放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和其他依然液體或氣體進行接觸、反應,如氨氣和硫化氫等。所涉及的情況包括以下幾種:
1.1.1 生產設備的密封性被破壞或者操縱者違規操作,容易造成物料泄漏,原料直接進入污水處理管道。
1.1.2 污水系統由于在高溫環境下不斷的作業,導致可燃性氣體蒸發,形成混合型爆炸物或有毒氣體。
1.1.3 氣體在吸收和吸解過程中進入排污通道,如氯堿廠在進行吸收氯化氫的過沉重,吸收塔的液體出口發生泄漏,與鹽酸一起進入下水道系統,進而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物。
其次,一旦發生危險所設計的范圍較大。污水處理系統一般有管網系統組成,污水進入官網之中需要一定的反應時間,而四通八達的管網將危險物料輸送的范圍很廣,一旦發生爆炸或毒氣泄漏,將會發生連鎖式的反應。
煤化工業對水資源的利用率很大,廢水的來源主要經過了煤煉焦過程和煤氣凈化過程,以及其他相關的化工產品回收過程。經過現階段的研究分析,煤化工業的污水為有記性,主要污染物為酚和氨兩類,一方面產生的污水量很大,利用率較低,另一方面毒性大,污染物濃度高,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很難進行分解,通過地表排放的過程中,對人畜和農作物的危害很大;目前,經過分析而知的煤化工廢水中污染物質有三百多種,最主要的包括COD和BOD。
首先,通過安全合理設置污水管道,保證化工企業的下水道遠離生產裝置和生活區域,對于可燃性和易燃性的污水管道設置防火堤,并采取例外雙層封閉措施。對于車間是污水槽設置采用封閉性設備,如需要使用明溝,確認為排水作用和洗滌用水;同時將生活用水管道與生產用水管道進行分離,防止發生意外化學反應。
其次,防止形成爆炸性、劇毒性氣體混合物質?;て髽I所排放的單品污水或許沒有爆炸性或劇毒性,但與其他污水之間的混合反應,如酸堿反應,會分解出爆炸性氣體或劇毒性氣體(液體)。
2.2.1 預處理法
所謂的預處理法,是在進行煤工業廢水形成前,先對部分污染物質進行去除,減輕后續處理工藝的負擔的一種策略。因為煤工業廢水中的成分復雜,濃度高,毒性大等特點,預處理可方法可以在前期消除掉大量的負面因素,如通過氣浮、隔油、反滲透等物化方式,因此預處理法也被成功之為“物化法”。
目前,通過鐵碳微電解/fenton氧化組合工藝進行預處理高濃度的煤化工廢水,收到了非常明顯的效果,其中COD的總去處理為70%,除此之外還有活性炭、高級氧化技術等等。
2.2.2 生化法。這一環節通常是在進行預處理完之后形成的煤化工廢水作用,生化法顧名思義,是采用生物化學的方法進行處理有機廢水,如:厭氧法、好氧法、缺氧法等,一般情況下采取生化法可以去除煤化工業有機廢水中的大部分毒性,降低對對農作物和人畜的危害。
2.2.3 綜合處理法。工業廢水中的多種高污染物,說明不能單靠一種方法來解決,或者說一種方法僅能夠解決其中一部分污染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綜合處理法就應運而生了,目前所采用的綜合處理法,既可以在煤化工企業中實行,也可以針對污水處理廠進行布置,工藝路線為:預處理污水系統—生化處理系統—深度處理系統。
近年來的研究證明,煤氣化工業的有機污水有很高的回收利用價值,這不僅要求企業具有更高的環境保護意識,還需要有“變廢為寶”的技術手段,最大程度的利用資源,減輕污染,變廢為寶。
[1]黃漢京.化工企業污水處理系統的安全措施[J].工業安全與環保,2006,09:20-21.
[2]黃鄭華,黃漢京.化工企業污水處理系統的防火防爆[J].安防科技,2004,09:52-54.
[3]劉巖.污水處理控制系統的設計[D].大連海事大學,2008.
[4]劉誠.石化企業污水處理廠生物除臭技術應用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