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國月(青海鹽湖海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海 816000)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氯堿產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速度,尤其是在2003年到2009年之間,由于我國實行了一系列基礎化工發展扶持政策,進一步刺激了氯堿產能;截至目前,我國的氯堿產品達到20多種,生產能力和實際產能位于世界第一。
由于我國的氯堿產業發展速度過快,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問題,比較典型的如產能結構性過剩、重復建設、開工不足等,這樣的產業結構很顯然存在較大的不穩定性。一旦遇到市場危機或金融危機,整個產業都會陷入舉步維艱的局面。例如在2008年下半年,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事件,我國的氯堿產業需求訂單驟減,整個產業鏈上下游都存在停滯發展的現象,一些企業由于經營困境嚴重虧損。
事實上,氯堿產業產能過剩的問題由來已久,這與我國氯堿行業的建設模式存在很大的關系。產能過剩一方面是由于重復建設造成的,另一方面原因在于設備、模式和工藝的老化,產品的成本過高,市場盈利性較差;相對而言,國際市場對氯堿產品的需求量依然旺盛,如何將國內市場的產品推廣出去,是整個行業需要考慮的問題。
作者認為,一方面要從國內產業結構治理入手,促進整個行業的洗牌,改變目前產能嚴重過剩、質量不高、微利銷售等不利局面。另一方面應該從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入手,實行循環經濟、綠色營銷和低碳生產的政策,加快與國際市場接軌。
根據現實情況不難看出,我國的氯堿產業存在“大而不強”的狀況。
從產能方面來說,我國的氯堿產業每年生產的產品總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從產業內部的企業規模、技術水平、設備工藝等角度來判斷,我國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落后低下是整體的現象。
同時,我國的氯堿產業主要依靠的是資源型經濟效益。氯堿企業在生產中主要以資源和能源的轉換獲取產品,企業所依賴的是我國能資源和能源的廉價形式,在銷售方面也主要采取大宗銷售以取得價格優勢。但是相對應的,產品中的科學技術附加值就顯得很低,對環境的影響較大。
此外,“大而不強”的特點還表現在整體的效益方面,產業鏈上下游的產品檔次一般較低,因此要改善我國氯堿產業的現狀,是一個整體性工作,需要從整個產業鏈進行改善。
判斷氯堿產業是否具有發展潛力,可以從它自身的發展現狀入手,結合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前景進行判斷,也包括國家宏觀經濟計劃能否對其產生影響。
首先,我國具有快速發展氯堿產業的要求。近年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速度加快,城市人口的數量超過農村人口,帶動城鎮一體化建設,客觀上要求加大對基礎建設的投資力度。
與基礎建設相關的交通產業、電子產業等,都和氯堿產業有密切的關系。以快速發展的汽車產業為例,客觀上加大了對氯堿為基礎的化工原料需求量,包括空氣制冷機、塑料材料、橡膠助劑等。
其次,我國逐漸成為世界范圍內的氯堿產業中心。作為一種基礎性化工原料,目前國際方面紛紛展開生產基地建設,加速產業化集成。在這一方面,我國具有很好的基礎優勢,包括相對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對外開放的市場環境、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等等。
我國的氯堿產業基礎很好,從市場角度出發,氯堿產品的檔次、規格提升與下游需求很很大的關系。只有不斷提升下游產品的精細化開發,才能夠促進氯堿產業的發展。
例如,可以利用我國大型石化布局和東南沿海的產品加工優勢,布局氯堿產業基地(區域),與下游生產行業進行緊密的結合。
氯堿產品是一種基礎性化工原料,單純的生產格局不利于產品的科技融入和產品附加值提升。從國家科技扶持政策出發,改善現有的氯堿產業生產格局,從自身向高性能材料轉變。例如,將氯堿產業和PVC產品生產結合起來,開發具有高附加值的氯乙烯共聚專用樹脂。
傳統的精細化工產品具有技術更新快、產品壽命短、對市場敏感的特點,與氯堿產業傳統的大規模生產形勢相結合,可以相互彌補和促進。同時,結合雙方迥然不同的生產格局模式,有助于改善產業結構,實現資源共享,對我國的整體基礎工業發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1]張萍,梁誠.氯堿產業中具有發展前景產品的分析[J].氯堿工業,2011,10:1-8.
[2]羅云.循環經濟理念下的氯堿產業鏈構建[J].氯堿工業,2013,05:1-5+20.
[3]鄧科,張定明.中國氯堿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競爭特點分析[J].氯堿工業,2013,11:1-15.
[4]劉志強,郭振清.國內氯堿產業發展分析[J].氯堿工業,2008,12:1-7+31.
[5]李軍.對中國氯堿產業國際化的思考[J].中國氯堿,201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