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祥
摘 要:數學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陣地,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必須洞悉培養的策略和手段,努力做到以下兩點:一是明晰心理動因,誘發學生思考;二是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維。
關鍵詞:數學;創新思維;心理動因;問題情境
數學屬邏輯性較強的課程,是訓練學生創新思維的主陣地,為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切實加強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不斷提高初中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應該充分認識初中數學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樹立新的教學理念,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切實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一、明晰心理動因
誘發學生思考。雖然人的活動的動源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動的產生、持續是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心理動因,即以需要為核心,以興趣、情感等為內容的心理動因。由于興趣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后天學來的。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誘發學生的心理
動因。
(1)利用學生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引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使他們因興趣而學、而思維,并提出新質疑,自覺地去解決、去創新。(2)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創新的興趣。如,針對不同的群體開展比賽、晚會、故事演說等,借助學生的聰明才智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感受自己勝利的心理,體會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機會和快樂,培養創新的興趣。(3)利用數學中的美(對稱美、旋律美),教學中的美(語言美、意境美、方法美、和諧美等)培養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線條美、色彩美等給學生最大的感知,使他們充分體會數學給生活帶來的美。使他們產生創造美的欲望,驅使他們創新,維持長久的創新興趣。(4)利用數學中的歷史人物、典故、數學家的童年趣事等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有趣的內容和活動總是吸引著他們,即使這種活動需要克服較大的
困難,他們也樂意參加。教師只有創造出教學中的各種美,才能引發學生不斷探索的欲望,激起學生智能的漣漪,點燃學生創造的
火花。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維
所謂“問題情境”,是把學生置于新的未知的問題氣氛之中,使學生能夠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并且能夠解決問題,使學生在一個動態的過程中學習數學。課堂問題情境,其中包含的不僅有問題,更重要的是包含著教師對問題的設計,以及學生對問題的應急狀態,讓課堂最初由問題引起,最終遠遠勝出問題本身,要能精心于設計,精彩于生成。
(1)激發興趣中創設問題情境。布魯納說:“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學生與生俱來就有一種探索的情趣和欲望。如,講授《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時,在黑板上畫等腰三角形ABC時,故意不小心擦掉了一部分,只剩下底邊BC和底角B,請問學生該如何修復三角形。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2)揭示矛盾中創設問題情境。學習中的矛盾包括一個人已有的經驗、知識或預料、期待,或對同一個課題的不同認識之間的矛盾等。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揭示和呈現矛盾,把這些矛盾自然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就能產生一個個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努力探索新知。(3)知識遷移中創設問題情境。如,在《一次函數的應用》教學中,假設老師的手機資費想由聯通換成移動的,根據市場上現有的移動手機通信收費方式,請幫助選擇一種合適的付費方式。學生興趣高漲,積極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一次函數的解析式、圖象與性質醞釀資費方案。
(4)制造懸念中創設問題情境。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嘗試著精心設置一些“懸念”,以創設問題情境,達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如,在講三角形的內角和一節中,可以用演示法引導學生猜想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多少度,然后接著問:“能否證明你們得到的結論呢?并且證明的方法至少有三種?!睂W生都很驚訝,并由此產生疑問,議論紛紛,而且拿起筆進行證明,經過積極思考和討論,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也能得出幾種證法。又如,在講三角形的外接圓時,怎樣確定三角形外接圓的圓心,我先利用一些硬紙板做成殘缺圓,在課前幾分鐘放給學生,要求學生進行補圓比賽?頭腦中的懸念,就是課堂前行的靈魂和指針。
“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對教學過程精心設計,創設各種種問題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使學生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變“苦學”為“樂學”,變“學會”為“會學”,真正體現課程標準的理念,讓數學課堂會生機盎然,綻放精彩,煥發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田薇薇.初中生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策略淺析[J].理科考試研究,2013(1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