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成文
【關鍵詞】 化學教學;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4—0051—01
目前,農村高中化學教學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的問題是課堂效率低下: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消耗最少的精力,幫助學生掌握新的知識,并內化為一定的化學能力,從而促進化學教學目標的實現。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談談新課程理念下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
一、回歸課本
課本有兩大作用——基礎作用和示范作用。在學習每一個課題時,都要弄懂課本中提供的知識和方法。在解題時,如遇到障礙,應該具備優先向課本求教的意識,通過課本來查明知識和方法上的缺陷,盡可能把問題回歸到課本中的例題、習題中。有些同學認為要想學好化學,只要多買幾本復習資料,多做些習題就行了,那種拋開課本,熱衷于資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學習化學必須熟記課本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這是學好化學的先決條件,是學好化學的最基本要求。只有回歸課本, 才能提高化學課堂效率。
二、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應挖掘教材知識精髓,探索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不但能打破沉悶的課堂氣氛,而且能激活學生創造性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對于教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的分析與設計,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既能啟發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又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自覺性,從而達到“構建有效課堂”的目標。
三、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接受新知識。情境創設的形式是多樣的,教師要選擇合適的形式,以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獲得大幅度提高。利用新舊知識的生長點、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講化學史、化學習題導入、熱點新聞和重大事件討論、環境保護和文物保護等都是常用的情境創設方法。這樣,學生既產生了親切感,同時也看到了化學學科知識的社會價值。
四、做好演示實驗
化學的發展是以實驗觀察為基礎的,所以,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客觀、敏銳的觀察能力在實驗教學中非常重要。實驗前,先對學生提出實驗中會出現的現象和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有針對性地在觀察的過程中進行問題分析,對實驗的現象進行總結,從而逐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分析和總結歸納能力。
五、實施分層教學
學生顯著的個體差異、教師指導質量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必將導致學生創造能力的顯著差異。因此,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策略;在教學評價上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對于學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化學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信心。
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重點就是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對于教師來說,就是一種學法的指導過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真正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既能擦出智慧的火花,又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團體意識的培養也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把探究學習融入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之中,可以自主探究,也可合作探究。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的探索活動貫穿始終,教師在其中發揮組織、引導作用,并親自參與學生的探索過程,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探究的機會和空間。
七、構建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
課堂是否達到高效、優質,學生是最有發言權的。因此,建立“師生互評”的評價體系,對于實現“教學雙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的評價體系不僅要關注教師教的效果,也要關注學生學的效果;不僅要注重評價教與學的效果,而且要注重評價教與學的過程;從課堂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師生互評,教師要善于利用評價所提供的反饋信息,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
總之,化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必須首先改變自己,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平等、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最理想的狀態中學習,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率。實踐證明,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能使課堂變得“活而有序、活而有度、活而有效”。我們在教學中應有效地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苦學為樂學,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