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自海
【關鍵詞】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博學;
角色;社會;氛圍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4—0069—01
新課標要求以人為本,將漢語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統(tǒng)一起來,用人類文化區(qū)熏陶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那么,在具體教學中,應如何讓語文課堂生動活躍起來呢?
一、博學多才,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把語文課教活,教師本身就要有一眼常流常新的清泉。語文教師如果僅僅局限于“傳道、授業(yè)、解惑,”靠傳授教材的知識來應付考試,那是遠遠不夠的。無論是從學生的角度還是教師自身的角度,都應不斷地充實自己。首先,教師要鉆研教材,并持有自己的見解,把自己理解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擺脫那種依照教學參考資料畫瓢的做法。其次,廣泛閱讀與教材相關的資料,包括報刊或網(wǎng)絡等。最后,讀課文的原著及有關專業(yè)的書籍,充分利用課內(nèi)外知識幫助學生掌握課文內(nèi)容。
“腹有詩書氣自華。”作為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獨特的見解、真摯的感情、生動的語言,活躍語文課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叩響莘莘學子的心弦。
二、轉換角色,書山有路勤為徑
要想教學相長,改變教師唱主角的局面,就要讓學生唱主角,變課堂為學堂,把讀書思考的時間留給學生。語文課應致力于“導”,讓學生思考一個個難度適中的“為什么”,使他們自始至終保持新鮮感,保持思考的狀態(tài),使他們學得輕松愉快且收效頗豐。在具體教學中,在解決教學難點時,教師應將一個個較難的問題分解成幾個小的“跳一跳夠得著”的問題,用這些問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是刺激思維的誘因,是激發(fā)學生的動力。為此,教師應在課堂上給學生產(chǎn)生疑問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學中思考,在朗讀中培養(yǎng)感情,在即興發(fā)言中鍛煉口才,在自由討論中放飛思想。這樣以“導”作“匙”,幫助學生敲開思考的大門,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學習氣氛中,感受學語文的樂趣。
三、關注社會,人情練達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文教師要學會關注社會,閱讀社會這本無字書。社會生活豐富多彩,處處留心皆學問。只有不斷地去接觸社會和生活,才能豐富自己的知識,優(yōu)化知識結構,跟上時代的步伐。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關注社會外,還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和生活,使學生融入社會之中,關心祖國的發(fā)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當學生有了一腔熱血,他們自然會關注時代的發(fā)展,注視世界的變化,自然會去瀏覽報刊,注意新聞,關注時局、時事。關注社會能夠開拓視野,陶冶情操,改變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陋習,能將語言文字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結合起來,能使作文教學活起來。
四、和諧氛圍,學海無涯樂作舟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里強調的是人心所向。要使社會發(fā)展,先要有一個和諧的社會;要教會語文,先要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教學的鮮活之氣,課堂的精彩,語文課的長久魅力,都來自于師生的互動、共同創(chuàng)造。
首先,師生關系要和諧。至于商人,顧客就是上帝;至于教師,學生應當是朋友。在新的形勢下,教師要注重情商的作用,要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同學生結成親密的朋友和學伴關系。教師應由教學管理者變?yōu)閷W生的合作者、指導者;由裁判學生成績的法官變成學生成長的促進者,無論課上還是課下,都要親切、友善地對待學生。這樣,學生才會主動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反過來激發(fā)教師,帶動教師,促使教師的教學漸入佳境。
其次,學生的發(fā)展要和諧。只有知能發(fā)揮好的學生,心理、情感、品德不健全,會缺乏合作精神和應有的責任感,課堂是鮮活不起來的;只有情、美、素質高的學生,因知、能的不及,同樣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課堂也鮮活不起來。因而,教師的教學引導要和諧發(fā)展。另外,教師要起示范作用,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成為學生心目中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一面旗幟。這樣,學生才能在和諧的氛圍中快樂地掌握知識,提高語文能力,成為知、能、情、美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