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過
【關鍵詞】 化學教學;探究性學習;情景;師生對話;
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4—0073—01
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是新課程實施以來教學方式改革的重大突破,其主要目標便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筆者現談談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實施探究性學習。
一、創設探究情景,誘發學生探究
1.通過化學實驗創設探究情景。實驗是化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化學探究性教學中,我們通過調整實驗順序,改進或增補實驗等方法創設探究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例如,在“Na2O2的性質”教學中,先做一個“棉花滴水著火”的實驗,學生看到實驗現象后,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老師究竟加了什么物質?師生共同分析:棉花著火是因為反應放出了熱量,然后老師告訴學生所加物質是Na2O2,教師引導:那么Na2O2和H2O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如何來檢驗?這樣一系列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展開討論,并設計實驗方案進行驗證。在教學中通過一些新穎有趣的實驗來創設問題情景,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探究問題的欲望會更加強烈。
2.通過日常生活實例創設探究情景。化學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利用學生已有的生產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現象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化學的現實意義。以便培養其在解決問題時思維的實踐性,例如,在學習“白磷的性質”時,教師首先讓學生閱讀以下材料:在二戰期間,美國有個偵探小分隊發現在一深山里有個隱蔽的軍火廠,上級要求小分隊在十天內摧毀這軍火廠,結果小分隊只用十幾只老鼠在其背上涂了些液體就完成了任務。閱讀完之后提出問題:老鼠背上涂的液體是什么物質?它是怎么完成任務的?學生看了這個故事會非常驚訝,很想立刻弄明白其中的原因,于是學習磷的性質的積極性就會大大地被調動起來。創設的問題情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系,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通過師生對話,鼓勵學生探究
在師生對話過程中,教師傾聽學生的訴說與表達。教師真誠的傾聽,使學生覺得自己受到重視,價值得到肯定。在師生對話過程中,允許學生出錯,不求全責備,使探究性學習有一個寬松的環境。
在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研究中,把學生的學習活動作為一種教學資源進行開發。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自由準確表達,幫助學生流暢表達,使學生有信心表達,學會與他人溝通;鼓勵學生多方面發現,鼓勵與眾不同、標新立異;只要學生能提出問題,解釋問題有自己的思路,都給予鼓勵;即便是學生的回答偏離教育目標很遠時,也不給予絕對地否定,把問題留給學生在課外共同討論。當學生解決問題有困難時,教師適當給予啟發,適當“拉一把”,降低問題的臺階,設置低一個層次的探究點,引導學生繼續探究。
通過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改變傳統的教師一桶水,注滿學生一碗水的教學行為方式,讓學生自己取水,教師所起的作用是引導學生自己尋找水源在哪里,自己尋找取水的途徑和方法。
三、進行科學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在《高中化學標準》的“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高中化學課程評價既要促進全體高中學生在科學素養各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學生個性發展。”在課題研究中樹立發展為本的評價理念,充分認識到教學評價是與教學活動共生共存,貫穿于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評價的基本目的是為了教育、激勵、促進學生的發展,而不僅僅是為了檢查學生的表現。因此,在實踐中我們從學生的整體發展和終身的持續發展的需要出發,逐步樹立了全新的科學評價理念。
由于化學學習評價與化學學習共同生存,評價的目的在于改進教與學,促進學生探究,因此要注意加強過程評價。通過過程中的改進和不斷改進的行為過程來收獲良好的習慣,發展個性。其方式主要有:①全程式。通過改進的學生學習記錄本,師生一天一交流來進行。②專題式。每個單元的學習結束時,結合新編教材的要求,讓學生就自己的“見、聞、思、惑、悟、得、苦、樂”,自主立意,選題表現,也可結合單元探究實踐作業來進行。③集體小組式。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對他們在課堂學習活動、課外調查或訪問和科學探究活動中等的表現,進行及時評價。
實踐證明,在日常化學課堂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能夠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