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可敬
【關鍵詞】 歷史教學;多媒體;整合;知
識點;教法;學法
【中圖分類號】 G62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4—0109—01
將多媒體技術引入歷史教學,不僅帶來教具的革命,也為教材資源整合、教法調整、學法升級帶來更新契機。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科學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師有了更多選擇,學生學習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課堂教學氣氛被激活,學習效果自然大幅度提升,這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自主研究能力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對歷史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整合
歷史教學涉及大量歷史事件,在歷史教材中很多相關背景材料不是很全面,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為教材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如果教師能夠將這些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就可以將“死教材”變成“活歷史”,用史料還原歷史,用故事演繹歷史。
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教材內容進行綜合處理,形成有聲、有色的語言,可以用立體的形式展示歷史畫卷。這會讓學生覺得歷史知識更生動,學起來更有真切感。如,在學習“夏、商、西周的興亡”時,有一位教師這樣設計教學活動:先用文字介紹夏朝的基本情況,然后播放微視頻;用動畫展示夏朝的殘暴,并聯網互動,讓學生歸結夏朝滅亡的原因;在用文字介紹紂王八大罪狀后,播放電視視頻片段;對于西周分封制列圖的情況,再播放電影片段;最后,將三個朝代的興衰原因列成表格。這個案例中多媒體應用得非常充分,教師在研究教材文本之后,對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形成三個“小單元”,通過微視頻播放,增加了歷史知識的真實性,歷史資源被濃縮在三個小段落之中,顯得集中明晰,整合效果非常突出。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對教學技法進行整合
多媒體技術內容廣泛,制作課件視頻只是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搜集材料、分類整合、資源共享、遠程互動等,每一個功能又有更多精細分工。單說這樣搜集材料,用不同關鍵詞搜索還可以獲得不同海量的材料資源。教師在備課、上課、作業選擇的每一個教學過程中,都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法選擇,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如,在學習“春秋戰國的紛爭”時,因為這節課內容繁雜,而且很多內容都需要重點掌握,為了讓學生有更深刻的認知,我靈活變通了一下運用多媒體的方式,告訴學生:“《春秋戰國的紛爭》涉及內容太多,我制作了課件,準備參加學校講課比賽,可是感覺課件沒有條理,你們能幫我梳理一下嗎?”學生聽我這樣說,立刻興奮起來。我先讓他們熟悉教材內容,然后再播放我制作的凌亂課件,最后讓學生再圍繞課件調整展開討論。學生的建議非常豐富,有的說按照戰爭事件、文化紛爭整合課件,有的說先分析主要國家的領導者,然后理順經濟文化,最后再介紹戰爭中的主要戰例。學生討論得很激烈,最后課件整合完畢,教學目標自然達成。
教師讓學生幫助調整課件,這個角度就比較新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可以完成課程學習,這源于多媒體技術的科學應用。學生要幫助教師,需要先掌握教材內容,還要對課件制作情況有綜合把握,通過分類整理,學生的認知形成,這種課件整合正是教師教法的整合。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對學生的學法進行整合
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學會聯網,學生從網絡中學到教材上沒有的知識,擴大了知識范圍,這對提升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有促進作用。
如,在學習“中華文化的勃興”時,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涉及孔子思想認知、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等內容。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時,可先給出一組畫面:幾幅孔子畫像??上茸寣W生做出判斷,選擇一幅最“接近孔子”的畫像。學生只有通過讀書討論了解孔子的長相特征等,才能做出判斷。在認識孔子之后是學習諸子百家,教師可讓學生先熟悉教材內容,看看各個學派的政治主張,然后再舉辦一個辯論會;還可找幾個學生代表墨家、儒家、法家、道家,進行現場表演。剛開始學生配合比較生疏,但課堂氣氛很快就會活躍起來,學生的精神都能被集中到辯論之中。
教師讓學生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現場辯論表演,這種形式也是學生不曾遇見過的,所以參與熱情會很高,不管是“演員”還是“觀眾”,都會沉浸在辯論過程之中。學生在表演前不僅需要看教材內容,還要解讀教師設計的臺詞,并運用辯論語言進行表演,這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學法整合讓課堂靈動起來,學習效果會非常顯著。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