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河
摘要:質疑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是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有效途徑,有效的質疑是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質疑; 知識經驗; 有效性
質疑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是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有效途徑,有效的質疑是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所在。我在執教《角的度量》這一課時,就注重了有效的質疑。以下是幾個實錄片段,結合片段談談我對數學課堂上有效質疑的認識。
片段一:
師:今天老師將帶領同學們看一個非常有趣地事。(課件出示)同學們看到什么?
生:大象爬坡。
師:同學們看一下,大象爬的這兩個坡哪一個更難一些?為什么?
生:2號坡更難一些,因為2號坡的坡度比1號坡大。
師:說的非常好,大家再看這兩個坡的坡度其實就是誰的度?
生:角的度數。
......
片段二:
師:同學們看一下這兩種量法,哪一個應該是正確的?(一個是學生的量法:角的頂點與量角器的中心點重合,一條邊與0刻度線重合;另一種是老師的預設:角的頂點沒有與0刻度線重合)。
生:第一種。
師:為什么?
......
片段三:
師:同學們都已經會用量角器量角了,那會不會用量角器畫角呢?請大家在學案單的紙量角器上畫一個200的角。(巡視)
師:同學們畫的都不錯,但老師一次畫了兩個,大家看一看哪個是正確的?
生1:角1正確。
生2:角2正確。
……
片段四:
師:同學們,請大家看一看下圖鐘面上時針與分針的夾角是多少度?
生1:110度。
……
師:看來大家有不同意見,那請大家看一看,這個鐘面和今天我們認識的量角器有什么聯系?
生:鐘面其實可以看成是兩個量角器。
師:是呀,那么我們去掉一個“量角器”,現在看一看此時的量角器被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多少度?
……
以上四個教學片段中都涉及了對學生的質疑,我就這四個教學片段談談我對數學課堂上如何質疑才有效的淺顯認識。
一、質疑應從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數學是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其知識之間內在聯系十分緊密,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展。從學生原有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去設計有啟發性的質疑,不但可以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而且也降低了學習新知識的難度。
我在片段一中的質疑就是在遵循學生對角的基本認識,三年級時學生已經學過用拖動重合的方法來比較角的開口大小,從而比較角的大小,之后追問“那我想知道2號坡比1號坡大多少,該怎么辦呢?”順勢引入本節課內容的學習。設計的質疑從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使新知識的學習水到渠成。
二、質疑應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并突破難點
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其核心和精華所在。數學課的成功與否,主要是看有沒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果能夠在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處精心質疑,問到知識的要點上,問到解決問題的支撐點上,學生就能在問題的引領下積極地思考、自主地探究,獲得數學知識、方法及規律,從而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例如我在片段二中的質疑,通過讓學生根據已有經驗量角,再觀察兩種量角的方法,判斷哪一種是正確的,錯誤的又錯在哪里,以有效的質疑讓學生明白了用量角器量角的正確方法。質疑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引發了學生思考,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準確、透徹。學生不僅學得輕松,而且印象深刻。
三、質疑應在學生感到思維困惑時進行
追問是課堂生成的重要體現,它是在學生回答了教師提出的問題后,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二度質疑”,其目的是再次激活學生思維,促進他們深入探究。如果在學生感到有疑難、困惑時,能適時抓住問題的本質,選準突破口進行追問,就能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啟迪思維,開拓思路。
我在片段三中就運用了這一形式,首先讓學生自己畫一個20度的角,巡視發現學生畫的幾乎都是開口朝左的角,這是我出示預設的兩個20度的角,一個開口朝左,另一個開口朝右,讓學生判斷哪一個是正確的,此時說開口朝左的正確,我追問:“那誰來說一說角1為什么是正確的?”“這兩個角有什么異同?”“這兩種畫法都是正確的,什么原因?”讓學生明白了量角器上有內外兩個刻度,使用量角器時要注意看角的一邊與內0刻度線重合還是與外0刻度線重合。這樣啟迪學生的思維,突顯本質,使學生思路豁然開朗。
四、質疑應注重知識點的歸納,幫助學生揭示內涵
知識點歸納時的質疑,可以激發學生思維的動力,促使學生的思考走向深入,認識得到提升,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發現內涵的數學規律,同時讓學生在探究規律中感悟數學的魅力。
我在片段四中雖然只一個主要問題,但這一問題不僅歸納了本課對量角器的認識,又使學生鞏固了對量角器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將用量角器量角這一知識進行了延伸,與生活實踐相聯系,解決了生活實際問題。通過深入的數學問題激發了思維的動力,發現其中隱藏的規律,真正理解規律的內涵,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判斷和推理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新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師更應注重質疑的有效性,教師只有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基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才會設計出有針對性、有層次、有深度的數學問題,并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獲得數學知識和方法,真正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導學案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質疑解疑能力的實踐研究”的科研成果,課題編號GS〔2014〕GHB0114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第三實驗小學,甘肅 定西 730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