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峰
摘 要: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而聾生由于聽力障礙,接受知識只能通過視覺和觸覺,只靠演示、講解的教學方法,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更無法實現高效的教學課堂。那么,如何實現聾校信息技術高效課堂呢?經過多年的探究,認為在聾校信息技術教學中,只要能有效關注聾生課堂體驗,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就一定會構建出適合聾兒發展的信息技術高效課堂。
關鍵詞:信息技術;關注課堂;教學方法;高效課堂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它是推動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它也憑借其強大的威力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正由于社會的需要,信息技術課也已成為初中的一門基礎工具課程,并且其地位日趨重要。
聾校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而聾生由于聽力障礙,接受知識只能通過視覺和觸覺,如果只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更無法實現高效的教學課堂。那么,應該怎樣在聾校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課堂體驗,靈活運用聾生最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創建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呢?通過多年來的不斷探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實施。
一、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使學生明確目標,主動學習,讓信息技術課堂多一份充實與快樂
盡管有些聾生對計算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是一旦接觸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就會感到入門難,深入學習更難,接著就將興趣喪失得一干二凈,繼而產生畏難情緒。怎么辦?信息技術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而我采用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以任務為驅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教學法以完成任務為目標,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把教學內容分解成幾個小任務交給學生自主探索完成,自行解決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學習和實踐,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我經常精心設計一些任務,在一堂課的開始,讓學生試著實現,然后根據他們的實踐結果,針對性地補充。如,在“Word軟件編輯菜單的操作”教學中,我給學生的任務是“掌握查找、替換的操作和文字塊移動、復制、刪除等操作”,在這一大任務的前提下,我又提出了具體的練習任務,學生在生動具體的任務驅動下,積極地進行了探究,學生之間也能做到相互協作,很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有效地達到了學習目標。
二、采用自主探究教學法,使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讓信息技術課堂多一份自主與自由
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只是單純地靠教師講解,學生只會學得一知半解,學后就忘。但如果能夠結合實例,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去探究,親身去體驗,這樣在學生體驗之后再講解,學生理解起來就比較容易了。所以,對于學生自己能看懂或是通過實踐可以獲得的知識,我們要鼓勵他們自己學習,自學掌握。在教學中,我通常把學習的目標任務通過網絡發給學生,學生在接收到老師提出的學習目標與任務后,再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和學習資源來完成學習任務。如,教學“注冊電子郵箱”一課時,多數學生已經有了申請QQ的經歷。因此,我讓學生自己到126網站試著申請一個免費的電子郵箱。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先以小組的形式商量完成,如果仍不能解決的教師再適當進行指導。
三、采用分層協作教學法,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讓信息技術課堂多一份自信與美麗
聾生的個體差異性較大,主要表現在知識基礎、學習態度、情感、智能等方面。如,學習興趣方面有的學生是“電腦迷”,有的學生則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有的學生則因為種種原因厭惡學習信息技術;學習態度方面有的學生求知欲望強烈,善于積極主動地學習,有的學生則是缺乏主動學習的欲望,被動地等待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因此,我們要針對聾生知識、技能水平的差異實施分層教學。教學中,我將授課班按學生水平分為A、B、C、D四個組。A組(操作能力強的少數學生,完成任務的效率高)當每小組的組長,座位設置在第二行,除了完成較高的教學任務要求外,還要負責對組內其他同學的幫助;B、C組(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較好地完成任務的學生)座位設置在第三、一行,除了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外,B組學生要負責幫助、指導D組的學生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要求;D組(動手能力較差的學生)座位設置在第四行,使他們既沒有和優等生相比而產生自卑的心態,又能在同學的幫助下享受成功操作的喜悅。這個分層不是說給學生做一個定位,這是隨時在調整的,根據學生不同時期的不同學習情況進行不斷的微調,使學生之間能更好地協作學習。
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是教學改革永恒的主題。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無興趣的課絕對不會有效率,所以,好的教學方法還在于教師能否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在今后的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創造條件,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使學生大膽探究、學以致用,努力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和實踐能力,從而達到提高信息技術課堂高效性的目的,為聾兒今后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參考文獻:
陸智勇.探析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構建:信息技術篇[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36).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