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霞
摘 要:作文教學帶給多數語文教師的是苦惱,因為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的一個教學難點,也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往往苦于讓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為、所感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寫出內容好、形式美的文章來。為了解決這種煩惱,就需要教師在作文教學上深入鉆研,不斷學習教學方式方法,鼓勵學生在觀察、積累、分析、提煉等多方面進行不間斷的努力,從而達到開闊視野、拓寬思路、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寫作;教學;想象;能力
一、從低年級開始,借助拼音,強化作文起步訓練
有人說作文教學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的,而我認為作文教學要從一年級開始抓起,起初可指導學生用音節寫,寫一句完整的話。由寫完整的一句話過渡到寫段,把自己親自做到的、聽到的事情用幾句話寫出來,哪怕只有一句也好,但必須要寫,不論寫一句或兩句,寫了就是進步。再由段到篇,學生不會寫的字就用拼音代替。還可指導學生看圖畫寫出畫面意思,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寫出節目內容,多看、多寫、多練,一定會寫出文章,雖然不是好文章,但寫是前提,是基礎。
二、發揮學生的優勢,就是他們的想象力,把想象出的東西寫成文字
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以想促寫是啟迪智力和培養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生的想象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和再現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周圍的事物,多積累素材,多看看優秀作文集。指導學生摘抄記憶或是仿寫,使學生有一定的寫作基礎,然后老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續編音節誘發想象、改寫故事;以物托思,編寫童話。在寫法上可以運用諸多修辭,如擬人、比喻、排比等。寫一件事要做到:完整地記敘事件的過程,事情經過寫具體、重點突出、條理清楚,寫好感人的細節、精彩的場面、寫出自己的感受。
三、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提高寫作能力
讀是寫的基礎,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學會通讀、略讀、泛讀、精讀。教師要給學生提供閱讀書刊,如,生動有趣的童話、寓言故事等,再組織學生舉辦故事會、朗誦會,使學生積累的精美故事、童話、寓言的詞匯、生動的語言得以再現、創造、提升。互相交流,共同學習,通過實踐,提高說和寫的能力。認真抓好每次的說寫訓練,使學生在說的基礎上寫作。
四、創設情境、促進寫作
給學生創設情境,提供寫作素材。如,做游戲后,指導學生寫作;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益的課外活動,然后敘述活動過程并寫下來。此外,開會時學寫會議記錄,讀書時寫讀書筆記、讀書心得,有話對別人說,寫封書信等。通過這種方法調動學生說和寫的積極性,強化作文訓練、提高寫作能力。
書面表達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相互促進,協調發展,使學生不再覺得作文枯燥、無話可說、無事可寫,不再覺得作文難于上青天了。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