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曼
摘 要:結合教學經驗論述了閱讀能力培養的三個重要方面:激發學生的閱讀的興趣;加強課堂閱讀指導;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強調了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關鍵詞:興趣;指導;培養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曾說過:“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體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是學生讀有怕知到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過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在語文教學中,應如何讓學生愛上閱讀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莎士比亞曾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敏銳的直覺,引導學生通過發現所學文章中的突破點、爆炸點,并點燃導火索,驚起學生心中的波瀾,深深地吸引學生。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設疑導入,兒歌、講故事、多媒體等各種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力。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范讀,通過聽聲情并茂的配樂朗讀把學生帶入文本,將課文所表現的愛憎感情直接傳遞給學生。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同時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加強課堂閱讀指導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面面俱到,而應抓住閱讀重點,逐一突破。首先通過讀文讓學生感受課文內容,對課文有個整體的感知。其次根據不同的文章把綱要寫在黑板上,抓重點段落多次朗讀深化情感后,提出問題通過各種形式來解決這些問題,最后再由學生梳理文章內容,回顧課內重點。如,在教《一個降落傘包》一文中,學生在讀文感知后,通過第四、五自然段的學習來體會人物品質,我讓學生畫出描寫周恩來動作的詞語交流體會,學生找出“跨、解、背”這三個動詞,從這一系列有條不紊的動作來體會人物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又如,在教《群英降馬》一文中,通過朗讀和討論體會小紅馬的神駿,眾牧人以及韓寶駒高超的馴馬技術,從而感受到小紅馬的機敏。而這些無疑為本文主人公郭靖的出場埋下伏筆。學生在對比閱讀中體會到郭靖的神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結合是本文的一大亮點。在閱讀后對重點片段進行必要的模仿訓練,這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好方法。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項作業:刻畫一個人物的性格特征,通過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結合,對比的手法刻畫出來。若學生在這方面能認真對待,不但訓練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閱讀分析能力。
三、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
興趣雖然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但是學生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只憑興趣毫無目的、不茍方法地去茫茫課外讀海中“瀟灑走一回”,其意義和收效也不得而知。我這里所要談的是我們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閱讀方法:
1.讓學生“任性”地讀。課外閱讀應是自主、自愿的閱讀,該讀什么或不該讀什么應由學生的興趣決定,只要內容健康,學生愛讀什么就讓他們讀什么。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無拘無束地享受閱讀樂趣,點燃心靈的火花。
2.組織開展讀書匯報課。讓學生把自己讀到的感興趣的書帶來,然后在課上與同學、老師交流,在提高讀書興趣的同時培養了閱讀能力。
余秋雨曾說過:“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希望各位同仁能在語文教學中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的人生早日精彩。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