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摘 要:初中階段的學生,自制能力差,意志力不堅定,主動學習意識淡薄,對于學習的大部分興趣都是取決于興趣,然而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保持又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態度和課堂氛圍。這也就是說,要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就需要教師營造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和教學氛圍,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輕松、愉快并且興趣盎然地進行英語的學習,獲得明顯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興趣;寓教于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如托爾斯泰所說:“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主動認識事物的內在動力,只要學生對英語學習感興趣,那么他們就會樂意接觸英語,并且充分地調動思維、記憶和注意力去主動地學習,處于學習的最佳狀態,這樣學習的效果也會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那么英語的教學活動就不能順利開展,更不用說提高教學效率了。因此,教師要教好英語,學生要學好英語,關鍵就在“興趣”二字上。
一、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與學是一對矛盾體,教師和學生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如何和諧、融洽地相處,對于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意義重大。
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這一點的表現非常明顯。他們喜歡這位教師,相應的,就會對這位教師所教授的科目十分的在意和重視,也會想盡一切辦法去配合該教師的教學,下大功夫去學習這門課程,從而得到優異的成績。初中階段的學生,逆反心理的表現也是非常明顯的,對于他們不喜歡的教師,不僅不愿意配合教師教學,下功夫學習,甚至還會與其對著干,阻礙課堂的正常教學。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放下身段,走近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深入地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特點、喜怒哀樂等,時時處處關心、幫助學生,不僅是學習,還有生活、情感。即便是批評,也應注意方式、方法,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和人格,又讓其深刻地認識到錯誤。讓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一位可愛的朋友,這樣,學生更愿意配合教師的教學,更能夠興趣盎然地學習。
二、營造和諧、愉快的教學環境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環境對于學習效果有直接的影響,這也就是說,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能使學生以愉快的心境去學習、思考并獲得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習興趣。
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聽”,狀態消極,地位被動,沒有輕松、愉快可言,更不用說是興趣了。課堂學習環境的好壞,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是極大的,教師要營造平等、愉快的教學氛圍,首先要像上文提到的,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其次,要優化教學過程,寓教于樂。課前,教師可以有意地挑選幾個學生容易聽懂的英語笑話、諺語等,或者組織三分鐘演講等,活躍氛圍,激發興趣,為課堂英語學習預熱。課始,設置懸念或提出發人深省的問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課中,利用直觀的英語教具進行教學情境的演示,將語言和情境連于一起,有了情境,語言的學習才更加形象、生動,學生的學習才更有趣,掌握才更精準。此外,還應避免“滿堂灌”,留給學生足夠的參與時間,讓學生學中用,用中學,滿足“成功欲”。課終,根據課堂教學情況,或是給學生留下新“懸念”,或是耐人尋味的問題,引導學生課下自主學習,或是指導學生做課堂內容小結,抑或是以一首英文歌曲結束教學等等,一堂課,保證學生始終處在一個輕松愉快、興趣盎然的狀態。
三、創設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單一的教學方法是枯燥,乏味的,即便是一個極好的辦法,經常、反復地使用,也會失掉它原有的魅力。因此,要激發、保持和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必須認真地研究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靈活地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就以最簡單的字母教學為例。很多教師教學26個字母,就是簡單的教師教,學生念,依次教過去也就完了,認為就是簡單的字母教學,能教出什么花樣來嗎?其實不然,即便是字母的教學,也一樣能夠教得有新意,讓學生學得有趣味。可以將字母做成卡片,讓學生進行字母排隊游戲,既要準確地念出自己的字母,又要準確地找到位置,還可以教學生唱字母歌等,這樣不僅學生學得快,學得好,而且還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反應能力。截然不同的兩種做法,截然不同的兩種效果,前者單調、重復、索然無味,后者豐富、多彩、其樂融融。
再以最難的英語課文教學為例。針對大篇幅的英語課文,學生學起來會感覺困難重重,力不從心。這時教師可以根據文章體裁和內容上的不同,采用模擬對話、角色扮演、講故事、看圖說話、組句成文等多種形式,化解冗長的課文,將教材教活,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增加了學生用英語的機會,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尹艾琳.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J].英語周報,2001(04).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