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明
摘 要: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提升學生素質的目的。
關鍵詞:優化教學;學生興趣;整合納新;自主探究;團隊精神
企業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近年來伴隨著企業升級改造的進行,迫切需要大量既掌握理論知識、又同時掌握操作技能的技工人才。高素質技工人才的培養,除學生自身努力外、往往離不開教師的教導。但是教學質量的提高、受到教師業務水平的制約。如何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盡快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技工人才,以緩解制造業人才短缺的矛盾,是擺在我們技校專業教師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經過本人多年的教學摸索和總結,并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現狀,歸納出以下幾點教學方法,并應用于日常的教學當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 善于學習、整合納新
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操作技能,是每個專業教師能否上好專業課程,必須具備的一個最基本的條件。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各種專業培訓、利用不同學習方式,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知識、以及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增強自身的教學業務能力,提高對本學科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的綜合理解和整合能力,以適應當前企業升級換代新形勢的要求。在實際教研活動中,首先必須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狀況,針對所面臨的就業情況進行調研,并結合技校學生的培養目標,初步制定出切合實際的授課計劃,并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其次,在教材的處理和使用上,要根據教學實際優選教材,并及時補充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再次,教師應根據教學的需要、結合就業需求,對相關課程進行整合。做到以教材為基礎、以就業為導向,讓學生盡快的、全方位的從課程教學中獲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切合實際的操作技能,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目的。
我們學校所處的城市,是我國消費電子類產品主要制造基地之一,電子班學生畢業后有很多人會到電子制造企業就業。在教學上,我們就會針對某一產品的電路和工藝等特點,對電子電路、電子工藝及儀器儀表等課程的相關內容進行整合,圍繞著電路原理,電路安裝調試、維修與測試、儀器儀表操作使用等理論及技能進行綜合教學訓練。經過綜合教學訓練后,學生理論知識、操作技能普遍得到提高了,對電子技術的綜合應用也有了初步認識,并能較好的將所學理論知識融合到實踐中去,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并且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增強了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協調以及合作的能力。學生上崗后都能較快、較好的適應企業的崗位技術要求,普遍受到企業好評。
2 豐富課件、培養學生興趣
同班的學生因為背景各異、因此個性多元。作為老師在授課當中和課余時間應該認真仔細觀察、了解你的學生。不斷地去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地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電子技術工藝基礎》是電子應用專業眾多基礎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但是該課程具有枯燥、繁瑣等特點,且大多數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和了解、在學習當中很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如何引導學生克服厭煩情緒、認真學習、深入鉆研?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這句話說明了興趣對學習的重要作用。興趣是人們對某些事物好奇而產生的有趨向性的心理狀態,它能激發和引導人們思想、情感和意志去探索事物的真相,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智能發揮和工作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實驗器材,或根據課程特點,自制一部分教具等手段,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景,以達到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和學習積極性。進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例如在晶閘管調光電路教學中,我們根據電路原理制作了可調光臺燈。通電后、調整電路RC時間常數,臺燈亮度隨之改變。另外通過改變電路參數、我們也可以把該電路應用在電風扇的調速當中。通過演示,首先使學生對電路應用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通過提問等方法來引導、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再通過理論講授,學生就會很快掌握電路的原理,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還有、我們多次組織電子班學生到萬利達集團公司等電子企業參觀,通過現場產品演示、工程師講解,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電子技術的應用有了感性的認識。再通過收音機、風扇電子調速器、遙控開關等電路的理論學習和動手制作,進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目標。
3 改變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團隊意識
學生在學校學習及今后的工作中,會面臨很多專業困難。如何克服這些困難?除了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外,更應該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同時培養團結協作的良好習慣。自主學習、團隊精神,應始終貫穿在學習和工作當中。
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不僅能使學生在正規的學校教育中受益匪淺,而且還會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必要的基礎。因此重視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促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究”。其次教師要創設一個開放的、有利于全體學生參與的學習條件和教學環境,達到激發學生的自我意識的目的,促使學生的學習態度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得到主動發展,為學生的終身探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合作是未來工作、社會適應乃至國力競爭的基礎。合作和協調精神是學生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所必須的心理品質。 學會合作已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主題。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學會合作的途徑之一。另外合作學習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特點及教學需要,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間的學生分工協作、取長補短。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逐步養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習慣。遇到疑難問題,教師應積極啟發、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共同探究、集思廣益、協商解決的方法,盡快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達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以及增強合作意識、養成合作精神的目的。例如電子設備的維修是技能課程中比較難學的,它涉及到許多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由于學生知識閱歷的差異,共同解決問題時、他們會帶來不同的信息、觀點和視角。維修過程當中、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小組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探討,通過協作、最后集思廣益,迅速制定出幾種較好的維修方案。經過比較、驗證,可以很快地找到設備維修的較好方法。
以上是本人對《電子技術工藝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幾點體會。總之作為教師本身應該勤奮好學、做到學無止境。教研中應該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在教學中應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做到知人善教,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另外在教學中還應體現“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合作意識及學會合作。達到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技工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電子技術工藝基礎》(第6版)孟貴華主編,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2-1
[2]《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初探》百度文庫文檔貢獻者:zz6543217 201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