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琳妍
摘 要:通過對服務學習概念的闡釋,分析了引入服務學習的現實意義、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現狀、以及和服務學習的相似點,探索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導入服務學習的可行性。
關鍵詞:服務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可行性分析
服務學習興起于20 世紀下半葉的美國,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一種教學方法,在我國起步比較晚,尤其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領域起步更加晚。服務學習要求課程與服務相結合,強調學生通過親身的參與、體驗、反思,促進知識的增長和能力的提高。隨著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把“服務學習”理念引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節,構建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符合《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和《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的相關要求。
1 服務學習與引入服務學習的現實意義分析
1967年教育學家羅伯特·西蒙和威廉·拉姆齊共同提出了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服務學習。20世紀90年代,美國大范圍的教育改革中被普遍運用,波及中小學和大學。大多數學者認同服務學習指的是一種方法,通過學校和社會的合作,將提供給社會的服務與課程聯系起來,學生參與到有組織的服務行動中以滿足社會需求并培養社會責任感,同時在其中學習以獲得知識和技能,提高與同伴和其他社會成員合作分析、評價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傳統的大學課程教育模式不一樣,它不僅主張課堂學習而且主張在服務中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本,將服務社會和學習知識有機結合的開放性學習方式。美國興起的這種教育模式在20世紀末的時候傳入臺灣,臺灣高校逐步在各項課程中開展服務學習,尤其是一些職業類高校,開展服務學習后,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得到了提高。例如筆者學習交流的臺灣大仁科技大學的老師們認為服務學習的開展給他們的課程教學帶來了如下的現實意義:
1.實現教育教學知行如一的目的。服務學習把課堂延伸到社會,做到課內課外相結合,品德養成和職業教育相結合,體現了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際、貼近職業教育實際的原則,讓一種以知識教育為主的道德教育走向強調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道德教育。通過設定的不同教育專題活動的開展,在親身體驗之中理解和反思課堂理論知識,理解和感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知識點,進而落實到日常的活動中,從而形成學生自己的德育行為。
2.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提高。服務學習是屬于經驗學習的一種,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體驗式學習。在服務實踐活動中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對學生綜合素質、所學知識的一次檢驗和提高。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和為社區服務去理解課堂理論教學中學到的知識,進而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
3.學生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增強。服務學習讓學生走出了課堂,走向了社會。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梳理了系統理論知識,而且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與他人分享,幫助了有需要的人。服務學習中接觸的不同的人,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別人的需求,體會到作為社會一份子應有的社會責任感,自覺承擔社會責任。
2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的常見形式分為課堂實踐和課外實踐兩類。課堂實踐主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課堂活動,比如演講、辯論、分角色扮演等。課外實踐主要包括社會調查、參觀考察和專題講座三類形式。這些課內外實踐活動確實對理論學習起到了有益作用,然而這些實踐方式都是斷片式的,蜻蜓點水,實際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有學分保證,實際中卻無法真正落實實踐學時。沒有實踐時間的保障,也就無法要求實踐的實效,更無法對學生的實踐成績進行科學評價。
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對應實踐環節,應該是每一個學生都參加的,而一些實踐教學的形式,如參觀考察往往不可能在全校學生中普遍展開,只能以點帶面,由部分學生代表參與。同時在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指導性過強,學生主體性作用過弱,都對實踐教學活動教育價值的充分發揮產生很大的阻礙作用。
理論的價值就在于指導實踐,要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富有實效性,必須把實踐教學制度化、制定大綱、提供經費、科學考核,圍繞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內容,探索多樣化的社會實踐形式,組織大學生走出校門,感受社會現狀,感受世間百態,深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認識。
3 服務學習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相似點分析
服務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在教學原則、教學目標、實施方式上都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1.在教學原則上,兩者都重視理論學習與實踐經驗的結合。服務學習的基本理念就包括了學習性和服務性,強調學習與服務并行—即在服務學習的準備過程中,學生首先要有一定學時的理論學習。在服務學習的計劃過程中,學生必須明確其學習目標,在服務學習的反思過程中,學生要依據學習目標進行反思,最終才能實現服務學習的教育價值。同樣,《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既要重視課堂教育,又要注重引導大學生深人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
2.在教學目標上,兩者都以思想政治教育為目標。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頒布的相關法案與政策,越來越重視服務學習的公民教育作用,提出了培養參與型公民的教育目標,具體體現在重視學生對公民教育課程的學習和理解,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和積極的政治態度,提高學生成為一個“積極公民”所需要的相關品質。我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的開展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了解國情和民情,關心、思考社會狀況和社會問題,增進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的理解,做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兩者的目的都是在于培養符合現存社會制度和社會規范要求的人。
3.在實施方式上,兩者都是鼓勵學生走進社區,走進社會。從美國興起的服務學習,在其實施過程中十分重視社區的作用。社區是主戰場,也是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反思成果的場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要真正落到實處,也必須走進社區,走入社會。通過社區,以點帶面,服務一部分人,影響一部分人,從狹小的課堂教學真正步入廣闊的社會教學中。讓學生為周圍社區服務,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吃苦耐勞、踏實肯干的工作態度,熱忱服務、無私奉獻的精神,強化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為今后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要讓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落到實處,我們可以借鑒服務學習,構建基于服務學習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讓服務學習的理念、方法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當然在具體構建這一模式時,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還要考慮制度保障、組織保障、團隊保障、物質保障、安全保障的問題,還有實施過程中的準備環節、實施環節、反思環節、評價環節等設計和具體實施問題。總之,完整有效的基于服務學習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很多方面需要研究和細化,但為了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知難而上,不斷探索教學改革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劉長海,大學“服務學習”的綜合教育價值研究[J],江蘇高教,2008(02),140-142;
[2]許瑞芳,從“社區服務”到“服務學習”:教育蘊涵在服務,中拓寬——美國服務學習的啟示[J],教育探索,2010,(1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