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教學是一項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社會活動,教師和學生是學習的兩大的主體。立足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重點分析了“師生關系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這一話題。
關鍵詞:師生關系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重要性 主要問題 解決途徑
和諧的師生關系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新課改對此也有了新的規定。因此,本文就師生關系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重要性進行具體的探討。
一、師生關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促進彼此了解的最有效途徑。師生關系在學習和生活中對學生都有較大的影響。首先,在學習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師生進行溝通交流的保證,語文作為語言類的學科,注重學生的表達能力,師生之間進行溝通就會產生學習上的交流,能夠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其次,校園生活占據學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學生在生活中遇到不便向父母表明的問題時,可以請教教師,在學校中的學習情況也會對學生一天的心情產生影響,人都有愛屋及烏的心理,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語文的熱愛,提高教學效率,還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師生關系的處理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二、如今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關系面臨的問題
1.因年齡差距,師生間代溝嚴重
小學語文教師都是成年人,與小學生的年齡相差較大。教師和學生在生活中接觸的事物不同,對待事物的看法差異較大,形成的世界觀、價值觀之間都有很大的差距。這導致教師和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代溝問題。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較少,學生喜歡的事物相對與教師而言十分無聊,教師談論的事物學生又難以理解,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共同話題變少,這嚴重影響了和諧、健康師生關系的培養和發展。
2.教師嚴厲的影響使學生對教師產生恐懼心理
小學是學生打好學習基礎,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對學生以后更高層次的學習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一方面,因為受到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嚴厲形象的影響,大多數教師意識中認為自己比學生的地位高很多,考慮到身份的影響,故不愿主動與學生交流,這些現象導致學生對教師易產生害怕的心理,使學生不敢主動與教師進行交談,甚至于學習上的問題都不敢詢問。這嚴重影響了師生關系的發展。另一方面,小學生較為活潑且紀律意識薄弱,易在課堂上不遵守課堂紀律,教師缺少開導的耐心,于是就以嚴厲的形象恐嚇學生,使學生遵守紀律。
3.學生缺乏主見,對教師的要求唯命是從
小學生的自我意識薄弱,對事物的處理缺乏自己的主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運用到學生的這點薄弱,大多數教師是為了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但不免有教師產生畸形的心理,對學生進進行生理和心理的侵害,學生因為缺乏主見不敢向他人說明情況,導致學生生理和心理受到嚴重的傷害。這種情況嚴重阻礙了師生關系的發展,還會影響其他學生對教師的客觀認知。
三、建立科學健康和諧師生關系的有效途徑
1.增加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促進師生之間交流
要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要課堂學習中和課下生活中教師和學生多進行交流。交流的前提是有交談的話題,師生間只談論學習問題,這不是健康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對教師的理解,這點因為小學生的自身原因和社會教育大環境的原因難以達到。于是,只要加強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對學生的心理活動的了解,對學生興趣愛好的了解。以增加師生的共同話題,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的頻繁進行。這樣教師不管在課堂中或課下都能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溝通多了學生和教師的關系就會逐漸變得親近。如對《九色鹿》課文講解時,學生對神話或科幻的故事易產生興趣,教師在課下就可以與學生從談論九色鹿再到神話故事等,是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的感覺。教師較學生而言豐富的生活經歷和知識儲備,是處理師生關系的重要武器,小學生對英雄的崇拜心理是十分明顯的。教師合理的運用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崇拜的心理,因而喜歡上教師,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2.教師要樹和藹的形象,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教師較小學生而言相對成熟,這使教師在學生的一些相對幼稚的行為面前不知所措。小學生處在好動活潑,對任何事物都好奇的階段,小學生在教學中不免有不服從紀律,搗亂犯錯的行為。教師不能因此而對學生“大打出手”。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和藹可親的形象,年輕教師要作為學生的大哥哥大姐姐,這有助與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小學語文是注重語言交流的課程,小學語文教學是在教師和學生對課文內容和立意的分析討論、溝通中進行完成的。《植物媽媽有辦法》的課文介紹的是蒲公英等植物的種子傳播的方法。在學習中植物媽媽的偉大和聰明是教師要樹立給學生的形象,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討論植物媽媽的厲害之處。在相互探討交流中,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促進師生關系的培養。
3.培養學生的明辨能力和勇敢精神
促進師生關系的建立,要培養學對都事物的明辨能力和判斷能力。教師對學生提出的任何要求,學生要能正確的做出判斷,教師的要求是否有助于自己的學習和發展。并能勇敢的提出疑問和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要考慮到學生整體,故個別的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掌握不足,學生要有在課下咨詢教師的勇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意識到學生缺乏明辨能力,常以教師為中心,故部分教師對學生進行非常規性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明辨能力就能有效阻止此類事件的發生。在《郵票上的齒孔》學習中,有很多復雜的知識需要學生了解,文章中的定義也要學生能夠明確的找出和掌握,這就要用到學生的明辨能力。
四、總結
師生關系是各階段教學中教師尤為注重的一點,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還有利于教師課堂任務的進行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探索找、尋適合我國教師和學生的師生關系。以促進我國教育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胡禮兵.精彩課堂不曾預約——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非預設生成[J].北方文學,2010,(06).
[2]莫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活”起來[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10,(S1).
[3]賈林勇.獨具匠心謀思路標新立異求發展——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語文建設卷3)[C].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