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榮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可見培養閱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機會,利用各種條件,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要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交流。
關鍵詞:小學生 興趣 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問學生答,教師講學生聽的現象。這樣,不能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教學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長期的日積月累。那么,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要善于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質疑,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狀態。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布置前置性作業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學生們在課上共同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有些時候,學生的確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盡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
二、進行豐富的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事實證明,興趣在學生學習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學生的閱讀習慣,決定了他思維能力發展的快慢,也決定了他注意力水平的高低。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主動地閱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由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拓展。如學習了《小英雄雨來》之后,要求學生課外閱讀相關的抗戰小英雄故事,像《王二小》《小兵張嘎》。四年級學習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后,可以向學生推薦《邱少云》和《羅盛教》。這種延伸性的閱讀,不僅能鞏固課內知識,而且擴大了知識面,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形成。
(二)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小學生因性別、性格、年齡、心理特點等方面原因的差異,閱讀興趣各有不同。按照小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教師推薦課外讀物也要有的放矢。低年級的學生,應推薦篇幅較短、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古詩、兒歌、童話和寓言故事。中年級學生應推薦世界兒童文學名著《愛的教育》,科普類作品《昆蟲記》等。高年級學生由于自主閱讀能力不斷提高,可推薦篇幅較長、內容豐富的書。如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以及人物類的《中外名人傳記》,童話類的《一千零一夜》。這樣,學生既樂閱讀,又培養了他們的興趣 ,而閱讀能力也就在無形中提高了。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在推薦學生讀物的時候,要容量適當,循序漸進。在向學生推薦讀物中,既要注意與學生的閱讀能力相適應,又要注意不能一次要求過多,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讀,讀得好。而興趣也跟著增加。
三、同時要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使之會讀
(1)抄讀法。每讀一篇優美短小的文章,先把它抄寫下來,然后反復朗讀;或者一邊抄一邊讀,抄完了檢查時又讀幾遍。這種讀書習慣能使學生在抄讀中博覽群書,能幫助記憶和加深理解,打好語言文字基礎,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這個意思。(2)精讀法。每天騰出一節課,專門讓學生們讀書。選擇幾篇從內容到藝術價值表現都比較完善的作品,運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把它們讀熟讀通。從字詞句、篇章結構、思想內容、表現手法,到讀調、標點符號,都要弄透弄懂,細細品味。精讀,重在質量,汲取思想的精髓。(3)瀏覽法,又叫略讀法。我們需要讀的書很多,可是間間和精力又很有限,為了盡可能地擴大閱讀量,開闊眼界,對于一些情節曲折,故事性強的文章,必須采取走馬觀花的瀏覽方法。有的文章,屬資料性的,只看一看,知道大至內容就可以;有的文章,雖然重要,但目前對于自己還不急需,或者是力所不能及的,也只翻一翻,記一下大綱和出處就可以。瀏覽,重在廣博,知其大意,拓寬知識面。(4)跳讀法。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時,有選擇地讀,與自己需要有關的重點讀,無關的則跳過去不讀。跳讀,重在“為我所用”,又保證讀的數量。此外,還有快速讀法、做卡片讀法等。課外閱讀,做到精讀和博覽相結合,學生就會獲得廣博的知識和技能,為寫作奠定扎實的基礎。
四、創造各種閱讀條件,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組織圖書角。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干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為了介紹圖書,也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把被介紹的圖書陳列出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資料可包括圖書內容提要,作者簡介,時代背景等,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
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小學生閱讀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夠加強小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而且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能讓小學生去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從而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同時也能發展他們的個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知識來源于實踐,閱讀能力也是在實踐中形成的。閱讀能力的掌握與否,是檢驗閱讀教學成功與否的試金石。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決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還應“授人以漁”,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總之,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方法,相信你的學生會受益匪淺。
參考文獻:
[1]王小明.語文學習與教學設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劉天玉.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加強朗讀訓練[J].世界教育,2006,(08B).
[3]石雪莉.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國教育科研與探索,2006,(4).
[4]鄭志強.談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