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芳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被越來越多的學校認可和運用,針對體育教學的改革也掀起了一股熱潮,對于體育教學理念和方法進行重點的分析和探討。中學設置體育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勞逸結合,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主要針對目前中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中學體育 教學改革 存在問題 對策
目前素質教育提倡健康第一的教學思想,為了響應這一號召,中學教育在改革期間要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因此,我國教育部門在設計中學體育課程中要從課程的評價、內容和理念這三方面作為主要的依據,為中學生提供多元化的體育課程體系。但在對中學體育教學進行改革的過程中,發現沒有明確的改革的理論基礎和理念追求,導致目前仍普遍存在體育教學改革較為形式化。加上過于重視傳授體育知識,學生的主體位置沒有突出,對于學生的運動成績和身體素質沒有進行綜合的評價,在組織體育活動時,沒有從學生個體差異出發,因此至今仍沒有制度出具有針對性且合理的體育教學制度。
1目前中學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師仍存在傳統的教學觀念
即使在體育教學進行全方位的改革下,仍有很多的體育教師在體育活動中,仍沒有進行任何實質的改革,沒有實際的付出行動,將改革體育教學當成一句口號,導致改革體育教學一直流于形式化。體育教師認為只要在活動中學生活躍程度高,大家全部聚在一起就是實現改革體育教學的原則,這種外在的熱鬧現象并不是代表學生內在的情感和學習體育的動力完全被激發出來。導致這種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不是體育教學工作者的教學觀念,而是因為:(1)當前,很多學校體育教師的人數較少,經常出現一個體育教師同時上好幾個班的體育課,不能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動態和情緒。(3)在改革中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實際的指導,有的只是上級領導的幾個口號和建議而已,例如,“改變現有的體育學習評價方式、培養學生體育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等。這種只是語言上的改變,沒有實際行動的結合,是不能體現出體育教學改革意義。
1.2不能運用現代的教育技術
目前,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設備和技術的范圍越來越廣,但在使用現代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沒有考慮學科的性質和教材內容,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長久下去就與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效果一樣,學生會因為單一化的教學方式而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體育與其他學科最大的區別就是,進行體育教學時選擇的場地一般是室外,而其他學科通常是在室內,體育教材中的內容需要在身體運動的過程來進行學習,學生要掌握鍛煉的知識技能和方法,需要在運動中去運用、掌握、理解和認識。由于體育課堂教學的地方都是校園內的操場,所以要運用現代的教育技術存在一定的困難。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般為了讓學生理解教材的重點知識,都會在黑板上用粉筆不停的寫,對重點和難點的內容教師都是會親自講解和示范。
1.3應試教育對學生的體育學習影響較深
在應試教育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和管理者,而學生則是配合的角色,處在被動接受的狀態下,教師運用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方法長期的影響下,對于體育教學的改革容易產生兩種不同的傾向:(1)學生由于受長期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影響,不能一下適應改革后的教學模式,在學習的過程中仍習慣以教師為主導。(2)學生過于追求自我地位,自身的欲望無限膨脹,對于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去重視,從而讓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較好的發揮出來,尤其是男同學這種心理表現最為明顯。這兩種傾向在中學體育教學改革都是不利的。
2中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對策
2.1要加大對中學體育教育資金
要提高體育教學改革的效率,不能只關注升學率,要以滿足素質教育需求為主導的教育思想。要擴大體育器材的需求和擴建場地,都需要有充足的資金,才能全部的實現。要讓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和鍛煉方法,需要運用到體育器材和用品,這些都需要有我國相關部門的支持,籌集所需要的資金可以從社會和政府這兩個方面來操作,才能快速的籌集到所需要的資金。制定完善的體育管理制度,確保體育教學時間,
2.2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
在傳統的中學體育教學中,通常都是以學生的練習密度和運動負荷作為主要的體育評價的依據,在中學體育教學改革中,這種評價的依據不能滿足現代素質教育發展的需求。因此,要建立科學的適應素質教育作為主要的評價體系。評價要以建立全面發展體育課堂教學質量關為出發點:(1)要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對學生在整個學期的體育表現和成功進行考查。(2)考慮學生為水路重視的體育意識和今后的體育學習奠定怎樣的基礎。(3)學生適應社會能力和生理與心理的特點如何。
2.3探索中學體育教學新模式
三基教學包含了基本的技能、知識、技術,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都會運用到這種教學方法,從而忽視了學生的身心發展進而社會適應能力,沒有實現學生個性和全面的發展,與當前素質教育的目標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中學體育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對學生基本的技能、知識和技術的培養,還要重視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身心健康的發展情況。以學生的角度作為出發點,建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體育教學機制,滿足學生個體的需求。中學生普遍存在對新穎事物存在好奇的心理特點,加上他們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或人,都會非常的有耐心。因此,中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體育知識與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結合,唯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3結語
綜上所述,中學體育教學在改革期間,需要明確教學的主要目的,并付諸實際的行動,將上級領導的下發的號召和建設意見化為行動。中學體育教學要讓學生快速的掌握體育鍛煉的運動方法和知識技能,唯有將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改變,引用現代素質教育的觀念融入到實際的體育教學中,但不能將改革作為一種形式,只關注學生表面的情況,對于學生的內在情況也要進行及時的了解,針對學生個體的差異,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唯有這樣才能有效的起到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吳靜宇.現代體育課程及其發展趨勢學.[J].體育科學,2011,14(11):18-20.
[2]徐金月.從人的社會化過程談體育教學改革究[J].山東師范大學,2012,52(6)10-12.
[3]崔紀偉.考核評價中體育課成績的初步探討[J].北京體育學院學報考,2011,8(9):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