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
摘要:欣賞是音樂教育中的一項,欣賞課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兒童審美意識的重要課程。因此,如何從低年級開始就上好欣賞課,這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問題。
關(guān)鍵詞:小學音樂 欣賞教學 審美情趣
低年級欣賞的目的是分辨樂曲形象,感受和體會樂曲的情緒和意境。而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注意力時間短,好表現(xiàn),如何因勢利導?我在低年級的欣賞教學中有如下體會。
一、利用各種手段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1.利用猜謎語導入新課。猜謎語是兒童非常喜歡的一種形式。我在欣賞《可愛的動物》時是這樣導入新課的:這一課欣賞的動物有:馬、獅、貓、兔、蜂、象、龜七種動物,這七種動物孩子們都非常熟悉。為了一開始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能直接突出動物的特點,我采用了猜謎語的方法。如:猜獅子——森林里面它稱王,披頭散發(fā)真威猛,站在山上吼一聲,嚇得百獸全發(fā)抖。猜蜜蜂——勤勞又勇敢,飛在百花園,采遍千朵花,釀成蜜更甜。通過猜謎語,緊扣上課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
2.利用講故事導入新課。故事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愛的一種形式。如在欣賞《龜兔賽跑》時,我先給孩子們講一個故事: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兔子和烏龜賽跑的故事。森林里,兔子和烏龜要賽跑啦,動物們都議論紛紛:烏龜又笨又慢,怎么賽得過靈活的兔子呢?隨著裁判員一聲令下,兔子馬上就沒影啦,可是烏龜呢,一步一步慢慢往前爬。你們想不想知道比賽進行得怎樣,最后誰贏了?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放錄音欣賞)。通過故事給學生一個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入新課的方法很多,面對低年級兒童,關(guān)鍵是要吸引他們的注意,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二、充分利用視覺圖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如在教《可愛的動物》時,當學生猜出謎底時,我馬上在黑板掛上這個動物的掛圖,然后引導學生說出動物的特點,并簡要寫在掛圖旁。當七個動物猜完后,我又放了一個簡短的錄像(只有圖像,沒有聲音)。學生們在電視里看到這些圖像高興極了,看得非常認真。我又把這些特點邊看邊強調(diào)了一下,這樣,學生的印象非常深刻。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簡筆畫或?qū)嵨锿队暗纫曈X圖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讓學生帶著目的靜聽音樂
低年級的兒童聽音樂靜不了兩分鐘,這除了他們的年齡特點外還有對音樂沒什么理解。欣賞音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聽。如何讓孩子們聽進去呢?除了采取比賽、獎勵等方法,更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們有目的地去聽,并知道怎么聽。在《可愛的動物》這一課里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這些動物真是太可愛了,可是只有圖像沒有音樂,要是給每一種動物都配上不同的音樂,那就更精彩了。現(xiàn)在有一位音樂家為小自兔配上了這樣的音樂,請小朋友們仔細聽,看看有什么意見。你可以聽聽這段音樂的速度是快的還是慢的,是強還是弱的,是明亮還是低沉的,小兔的特點又是什么,你覺得合適嗎?”這樣,孩子們就知道如何去聽,怎么聽。結(jié)果當聽完一段描寫大象的音樂后,學生基本上都能說出音樂是慢的、低沉的、有力的,表現(xiàn)小白兔活潑可愛、蹦蹦跳跳的樣子。同樣,當學生知道怎么去聽音樂后,每段音樂表現(xiàn)的是哪一個動物就比較容易明白了。
四、在欣賞過程中,讓學生自由想象,暢所欲言
每個兒童的生活環(huán)境、性格、愛好等各不相同,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就會根據(jù)自己的不同經(jīng)驗產(chǎn)生不同的理解。老師不能簡單一語否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扼殺學生的想象能力。
如在聽貓的這一段音樂時,有的兒童說:“這是小偷來了。”有的兒童說:“小朋友在玩捉迷藏。”有的兒童說:“大灰狼要來吃我了。”……兒童對音樂的理解不同,老師要善于啟發(fā)和引導:“這段音樂的特點是速度較慢,音色較低沉,力度較弱,給人一種偷偷摸摸的警覺的感覺。你們看看這幾個動物哪一個有這個特點?”兒童經(jīng)過啟發(fā),對比動物特點,很快就說出這段音樂是描寫貓的。
五、利用學生的表演欲望,通過表演感受音樂
表演是一種參與,它非常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在欣賞《快樂的一天》時,根據(jù)書上的小標題,讓學生隨音樂表演:①早早起;②上學去;③來學習;④做游戲;⑤放學了;⑥靜靜睡。學生通過以上表演增添了興趣,又加深了對音樂的理解。在欣賞《可愛的動物》這一課時,當學生能聽出這段音樂是表現(xiàn)誰之后,我就請學生來模仿這個動物,要求一定要按照音樂的節(jié)奏,把這個動物的特點表演出來。如:龜走得慢,背個売很笨,我就要求學生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體會音樂的情緒,把龜慢而笨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再如,獅子,它是威嚴、兇猛的,在學生表演時,強調(diào)要感受音樂的情緒,做出威嚴、兇猛的樣子,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模仿獅子。在樂曲的中間有模仿獅子叫的音樂出現(xiàn)時,讓學生模仿獅子兇猛的吼叫。在這同時,請個別表演較好的學生上來表演。這樣,學生既有興趣又能較好地理解和感受音樂。
六、利用比較,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在教《可愛的動物》時,當剩下最后一個動物時,許多學生還沒聽音樂就說下一段音樂肯定是描寫誰了。在這課里最后一個是獅子,于是我在這里插了一段天鵝的音樂,學生一聽,臉上出現(xiàn)了疑惑的表情。我馬上問:“這段音樂給你什么感覺?是描寫獅子嗎?”學生馬上開始思考,然后得出結(jié)論:“這段音樂很優(yōu)美,不適合表現(xiàn)獅子的威嚴和兇猛”,然后,我隨著音樂做了幾個天鵝的舞蹈動作,問孩子們:“這段優(yōu)美抒情的音樂可以表現(xiàn)誰呢?”學生們馬上回答出來,可以表現(xiàn)美麗高貴的天鵝。我馬上再提一個問題:“如果讓你用音樂表現(xiàn)獅子,你想怎么表現(xiàn)?”這樣,利用比較,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七、欣賞課讓所有的孩子都動起來
在教學《可愛的動物》時,當學生依次聽出這些動物的音樂后,我讓所有的孩子都戴上不同動物的頭飾,然后把剛才的音樂順序打亂重放一通,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要非常認真地聽音樂,當聽到某個動物的音樂出來后,這些孩子都要按照音樂的節(jié)奏模仿這個動物的樣子,離開位置表演。這樣全班的學生都非常認真聽音樂,興趣高漲。當然還要注意及時表揚和指出不足。
在學《龜兔賽跑》,讓孩子們來扮演兔子、龜和其它小動物,這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事,通過表演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欣賞過程是參與的過程。體會與感受音樂的過程是參與,表演的過程是參與,思考的過程是參與。教師要調(diào)動學生欣賞音樂的主動性,要調(diào)動起所有的感官讓低年級的兒童也能投入到理解音樂的享受之中。
通過看、聽、說體會感受、對比、表演等手段,讓學生完全投入到音樂當中。通過欣賞開拓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靈性,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