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婷
【摘 要】加強對學困生的轉化,不僅是對教育工作者職業道德的要求,也是加強班級建設和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要求,是中學教育實踐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班級呈“橄欖球”狀分布而不是像“杠鈴”一樣兩頭大。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和提高,也是落實“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體現。而對于農村中學的大部分學生來說,英語學習尤為其一大難題。對于英語學困生,教師應用真誠的師愛消除學困生的自卑心,用高超的教育藝術教育他們,用足夠的耐心和合理的評價體系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
【關鍵詞】學困生;轉化;愛心;信心;興趣
在農村中學英語教學中往往會產生一些不良現象,很多學生厭學情況日益嚴重,老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卻總是神思恍惚,身在曹營心在漢。在老師進行課堂提問時,20%~30%的學生不知所云,答非所問。這些學生大多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記筆記或只在紙上隨意涂畫,有的甚至看課外書、玩手機。課堂教學中的“雙邊活動”無法正常開展,教學效果差。
1 學困生的主要產生原因
(1)課程知識越來越密集、習題難度越來越大、教學形式越來越多樣化、簡單的學習方法已經不適應新的形勢,從而引起恐慌和不安。
(2)加上來自老師家長的埋怨和不解以及自我壓力的干擾,于是產生自卑、逆反、厭學等消極心理。
(3)學習目的不明確,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意志薄弱。
(4)有的教師還沒有從思想上轉變教學觀念,整個課堂仍然是自己在起主導作用,學生被動地聽、記。課堂過程沉悶、乏味,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少。
2 轉化學困生的具體實施辦法
那么,在農村中學英語教學中,如何為英語學困生撐起一片愛的天空,激發他們的英語的學習興趣,更好的讓學困生沐浴在愛的陽光下?筆者根據自己十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
2.1 傾注愛與關懷,創設健康成長環境
在農村中學,大多數學生家長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也有部分家長常年在外打工,沒法監督孩子的學習,單親家庭孩子的學習也常常無人過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更應該注重感情的投入,以真摯的感情喚起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共鳴,達到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誘學,以情育人的效果。教師應該運用多樣化的鼓勵性語言來激勵他們,幫他們樹立自信,找到自我,讓學生在師愛的陽光沐浴下,產生積極向上的動力。從心理上來講,學困生們更需老師的尊重、愛護和關注。“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2.1.1 思想溝通和精神鼓勵
一般開學第一周我都會去找我們班的每個學生交流一次,尤其是學困生。給他們提出明確的、科學的目標,心理上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每次的測試之后都會為他們做仔細的試卷分析,找出每個階段英語學習存在的問題。給孩子推薦或免費提供相應的輔導資料。以這些細微的小事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真正關心他們。
2.1.2 捕捉閃光點,及時表揚學困生
有人說,贊賞是射入學生心靈的一道陽光。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也曾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渴望得到賞識。學困生更是如此,他們常常受到教師的批評、學生的白眼,自認為滿身缺點,缺少自信。所以我們應用一雙慧眼敏銳地捕捉他們的閃光點,而后在班內放大,讓同學們對學困生刮目相看。一旦這段時間有了些許的進步一定不能放過任何可以表揚的機會,先個別表揚,然后班級內表揚,再打電話給家長表揚。讓其得到充分的肯定,逐漸樹立信心。取得家長的配合和認可會使我們的轉差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2.2 尊重需要特殊關愛的學生,幫助他們找回自尊和自信
首先,和需要幫助的學生交朋友,多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幫助他們分析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指出前進的方向。告訴他們生活中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能夠戰勝他們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強者,鼓勵他們敢于正視現實,揚起理想的風帆,發揮自身潛能,戰勝困難和挫折,做一個快樂自信的人,一個自強不息的人。
其次,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們也能享受成功的快樂,找回自信和自尊,激起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力爭上游。
再次,多寬容需要幫助的學生,允許他們有失誤、有反復。學習本身就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需要幫助的學生由于基礎差、能力弱等原因,學習好就更不容易。他們對于較淺顯的、比較容易掌握的知識,學習興趣更濃一點,學習效果也搞好一點。反之就會又產生畏難情緒,導致作業錯誤多,或者停滯不前。這時,最需要老師真誠的關心和體貼,實踐證明,誰能在需要幫助的學生心田上種下自尊、自信的種子,誰就能找到開啟需要幫助的學生心靈的鑰匙,誰就能為他們鋪設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
2.3 豐富教學手段,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
在農村中學,學生受到語言環境的限制,知識遺忘率比較高,尤其是學困生更是為此傷透腦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教案,靈活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用興趣來激活他們的思維,創造快樂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英語學習樂園中收獲知識。
(1)聯系實際,講述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講課時注意增強趣味性,重視課堂練習的教學。
(2)借用有關生活實例,為學生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意境,提出有關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
(3)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吸引需要幫助的學生的注意力,注意運用藝術性的教學語言,用順口溜、故事等引導需要幫助的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
2.4 激發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動力就是對學習材料產生興趣。”大部分學困生在學習英語方面都是由于單詞的拼讀和記憶有困難,所以導致學好英語的基石——詞匯這關沒過,所以在起點上他們就失去了信心,也就沒有了興趣。
所以我首先要幫助他們解決單詞的拼讀問題。俞敏洪先生說過,任何語言都分為兩個系統,聽說系統和讀寫系統。從聽說系統而言,全世界的語言沒有難易之分,但從讀寫系統來說,語言是有難易之分的。世界上的文字大體分為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英語基本上是拼音文字,只要掌握了拼讀規則之后,在詞匯的記憶上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先利用有效的音標教學法幫助他們過“拼讀關”,可以幫助學困生掃除英語學習第一步的障礙,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此外,老師在備課上需要花很多的心思,注重學困生的參與。例如,在教授單詞時讓優等生帶動學困生,老師叫個別同學操練時,便可以先叫優等生,然后采用開火車的方式讓學困生也跟著讀,一方面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讓他們體現一回自身價值,讓他們有成就感。
總之,“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就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教學要“與生命對話”,“師生進行精神交流”。我們要蹲下去看世界,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問題、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對于學困生,我們更要充分地了解他們,理解他們,建立一種相互信任,相互協作的關系,還要不斷地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帶著欣賞的目光經常贊美他們、肯定他們,讓他們時時刻刻沐浴在師愛的陽光下。
[責任編輯: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