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是活躍在生產一線的操作工人,在目前新形勢下中他們的就業現狀如何?就業前景是好是壞呢?本文作者主要從這兩個方面深入進行探討,期望對中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一定的理論幫助。
【關鍵詞】中職院校;就業;現狀;前景
中職院校的培養目標,中職院校所培養的學生是活躍在生產一線的操作工人即藍領。中職院校畢業生在畢業時除了一小部分進入到更高一層的學府中深造,大部分畢業生會直接走上工作崗位。那在目前新形勢下中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如何呢?本文作者主要從這個方面入手,對目前中職畢業生的就業現狀進行探討,并對其就業前景進行分析,期望對中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一定的理論幫助。
一、中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現狀
1.專業對口就業率偏低
中職院校所培養的人才是直接對接于各大企業生產一線崗位的藍領工人或者管理者,中職畢業生在畢業時是掌握某個專業的專業技能的。但是目前的調查結果卻顯示,許多畢業生在就業時從事的的崗位與所學專業并不一致,甚至不相關,只有不到一半的畢業生認為初次工作崗位與自己所學專業對口或基本對口。
2.崗位競爭激烈
目前雖然各大企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是急需的,但是由于中職畢業生的技能較單一、動手能力稍差,所以就業形勢較嚴峻,挑戰和機遇并存,加之高等職業教育擴招政策的沖擊,使得高職畢業生就業也出現了危機,中職院校畢業生和高職院校畢業生搶奪飯碗,使得學歷層次較低的中職畢業生就業更是在夾縫中生存,崗位競爭異常激烈。
3.就業質量較差
就業質量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并不是一兩個指標就能反映的,主要包括就業機會的可得性、工作的穩定性、收入以及個人發展等。目前中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較差,除了前面提到的專業就業不對口外,工作環境較差、自身提升空間較小等,也充分反映了中職畢業生的就業質量較差。
4.薪資、保險等福利較差
據調查結果顯示,中職畢業生就業后所享受的薪資水平較低,平均在每月1200-1800之間,且勞動強度較大,節假日較少。再通過調查企業為畢業生所繳納的養老險等福利,更凸顯了這個問題,大概只有四分之一的畢業生享受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保險福利,這個比例值得我們深思。
5.工作穩定性較差
根據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顯示,畢業生的工作穩定性較差。許多畢業生在初次就業半年內就更換了就業單位,能在一家企業堅持工作滿兩年的畢業生只占到三分之一。當然這種情況的發生責任并不全在于畢業生自身,和前面我們提到的薪資、工作環境較差等也有很大的關系,但這種情況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二、中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現狀的原因分析
1.就業單位對畢業生學歷要求相對較高
許多用人單位一味追求高學歷的畢業生,所以不僅是中職院校畢業生,甚至高職大專畢業生就業形勢也很嚴峻,這種重學歷輕素質的用人理念影響著中職畢業生的就業。
2.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
受我國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許多畢業生(包括研究生、本科、大專、中職畢業生)都希望找到一份好工作,這種好工作指的是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所提供的就業崗位,而私有企業、勞動強度稍大的企業則備受冷落。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源就在于傳統的就業觀念和當今畢業生的思想,他們盲目追求高收入和安全穩定的工作環境,而缺乏競爭和創業精神,怕吃苦,不敢承擔風險,導致“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業現狀。
三、中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及對策分析
雖然中職院校畢業生目前就業過程中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縱觀一些客觀因素,總體就業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這些客觀因素主要包括中職畢業生總體素質高于一般的勞動力,國家對中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相當重視等,所以目前中職院校的重要任務是找準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對策,借此推動中職畢業生的就業,筆者認為主要對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繼續深化校企合作,實現畢業生與企業的無縫對接
在今后教學中,繼續深化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力爭縮短畢業生工作的適應期,實現畢業生與企業的無縫對接。主要做法有,繼續加大實訓課在教學中的比重,遵循“理論教學夠用,實踐教學為主”的教學理念,反復實訓練習使使學生盡快進入到企業崗位角色,這樣既可以減少企業成本,使畢業生廣泛受到企業歡迎,也可以增加學生就業時的信心。
2.準確定位就業崗位,提高畢業生就業率
提高中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率的主要途徑是提升中職教育的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競爭力必須有要有良好的辦學理念來支撐。筆者認為,各中職院校不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為自身的發展進行準確定位,首先是目標定位,其次是職業定位,再次是能力定位,最后是人才定位,只有準確定位畢業生的就業崗位,才能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
3.積極探索“訂單式教育”,為就業提供有力保證
“訂單式教育”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必然選擇。所謂訂單培養就是學校根據用人單位的標準和崗位要求,與用人單位共同確立培養目標,制定并實施教學計劃,實現人才定向培養的教育模式。通過“訂單教育”幾年的實行我們已經充分發現,這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實行產教結合、校企合作辦學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解決中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的有力保證。
4.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畢業生就業品質
決定就業的客觀因素是很多的,但主觀因素里最重要的就是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素質不僅包括學生的專業知識,還包括學生的承受力、接受力、職業道德以及創新能力等。以前在培養學生時可能只注重了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而忽視了這些,在今后的人才培養過程中一定要將職業道德、創新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進行鞏固,只有具備了較完善的綜合素質,畢業生在就業后才能在工作崗位中脫穎而出,并具有廣闊的上升空間。
【參考文獻】
[1]高俊學,翟紅敏.對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思考[J].中國市場,2007(12):172-173
[2]陳嵩.上海中職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對策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7(11A):65-67+64
[3]潘子豪,閆相偉,倪丹梅.農科院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08(10-12):128-131
【作者簡介】
步東霞(1978—),女,工作單位:鎮賚縣職教中心,學歷:本科,職稱:中教二級,研究方向:職業教育。
(作者單位:鎮賚縣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