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振根
【摘 要】 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的理念,可見讓學生學會自覺地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不能代替學生的學,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因此,讓開放式教學方式走進數學課堂,整合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實現師生雙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提高學生分析、思考問題能力,優化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本文論述了如何組織開放式數學教學,并且通過具體的教學案例進行全面闡述。
【關鍵詞】開放式;數學教學;學習有效性
一、開放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導向,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所謂“開放”,包括數學教學內容、學生數學活動和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相互作用等幾個方面的開放。開放式教學的目標應是: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數學教學,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讓學生主動學習自行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學習主動參與數學實踐的本領,進而獲得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創造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在教學中,讓學生能夠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選擇、不同的能力、不同的興趣選擇不同的教學并得到發展,能力較強者能夠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有進一步的發展機會;能力較低者也能參與數學活動,完成幾項特殊的任務。這個過程體現了教學目標的多元整合性,使學生可以全面發展。
二、開放教學方法,激趣導學,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有效學習
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學習方式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數學課堂上學生的主要活動是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數學思維活動。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而且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才能使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主動參與條件,提供充分的參與機會,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巧創激趣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一旦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寣W生愉快有效地學習數學,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有動力。使其體會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
(二)運用探究式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
教學中,在教師的主導下,堅持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伴隨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著力引導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親身參與問題的真實活動之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親身品嘗到自己發現的樂趣,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
(三)運用變式教學,確保其參與教學活動的持續的熱情
變式教學是對數學中的定理和命題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變式,以暴露問題的本質特征,揭示不同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的一種教學設計方法。通過變式教學,使一題多用,多題重組,常給人以新鮮感,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產生主動參與的動力,保持其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和熱情。
三、開放教學內容,“活”用教材,力求教學內容社會化,貼近生活
數學是人類的活動。如果課堂內容與生活相聯系,那么學生的活動過程就會顯得更加有意義,他們投入的程度也就會更加強烈。
教學案例(八年級上冊):
一家電信公司給顧客提供兩種上網收費方式;方式A以每分0.1元的價格按上網時間計費; 方式B除月基本費20元外再以每分0.05元的價格按上網時間計費。如何選擇收費方式使上網者更合算?
(一)創設情景:
“上網按時間收費”是一個與學生生活密不可分的具有實際背景的社會化問題,教材力求讓學生明白“函數來源于現實生活,而又服務于現實生活”這樣一個道理。而一次函數是研究實際問題的一種重要模型,與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由這個簡單的實例體會從現實生活中抽象數學模型,建立數學關系的方法。
(二)探討解答:
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分析得到收費方式的選擇與每月上網時間X(分)有關,然后深入小組參與討論,幫助學生建立函數模型,得到不同的解決方法,并展開規范解答。
四、開放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使課堂教學網絡化
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認為,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傳統教學陳舊的教學手段和簡單的教學技術在當今世界的多層次教學、演示教學、實驗教學等現代化課堂教學中就顯得力不從心。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可以創設開放式的教學情景;使得教學情趣盈然、豐富多彩,符合青少年學生年齡特征和心理需要。
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猜測和嘗試,對數學對象進行多重表征,使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通過數學實驗激發學生,創新靈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可以節省教學時間,增加課堂信息密度。
總之,當前教學實踐逐步證明了開放式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模式,并已經形成研究熱潮。新課程理念下的開放式教學,是世紀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中學數學如何邁向開放式的教學,將會對當前教育改革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7
[3]有效課堂教學策略.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6
(作者單位:南京市棲霞區燕子磯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