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雯
摘 要: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邁入小學階段,活潑好動,專注力不夠。因此,科學、合理地組織好教學,使課堂有序、完整地進行,是教授好低年級音樂課程的一個重要保障。教師需要擁有冷靜的觀察能力,并且能夠運用各種方式組織好課堂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把精力投注到課堂當中,使豐富多彩的教學環節能夠環環相扣,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低年級課堂;組織教學;動靜結合
筆者從進入小學音樂教學工作以來都有教授低年級的音樂課,以下就以個人的經驗談談對低年級音樂課堂中組織教學的一些看法。
要想使音樂課堂有序的進行是需要“動”與“靜”結合的。
一、如何“動”
曾經筆者聽過一堂《金蛇狂舞》的公開課,教師的教學設計很好,教師個人的專業素質也很不錯,可是在教學進入學生自己演奏“自制的樂器”與教師共同合作的這一環節中,課堂開始不受控制,甚至還有學生趁機嬉戲打鬧,導致課堂教學無法進行下去,這是十分可惜的。
我們其實可以根據音樂的元素進行一些簡單的節奏律動,幫助輔助音樂課堂組織教學。比如:
1.簡單的拍手游戲
利用三拍子的節奏:da da da,例如:
(1)師:一二三!
生:坐坐好!
師:三二一!
生:請安靜!
利用二拍子的節奏:dada dada dada da
(2)師:請你跟我這樣做!(加入拍手動作)
生:我就跟你這樣做!(模仿)
2.利用節奏型強的音樂
教師帶領學生利用拍手、輕踏、點頭、同桌合作等方式,在輕快的音樂氛圍下進入音樂課堂,并且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當中。音樂如《玩具兵進行曲》《拉德茨基進行曲》《春之祭》等。
3.利用小游戲組織課堂教學
比如,最簡單的兩人拍拍手游戲,可以同桌互動,也可前后桌互動。下面是筆者在課堂當中經常使用的拍手游戲童謠:
你拍一,我拍一,鈴聲響起要安靜。
你拍二,我拍二,拿出書本好上課。
你拍三,我拍三,做好準備并不難。
你拍四,我拍四,認真學唱記歌詞。
你拍五,我拍五,我們一起來跳舞。
你拍六,我拍六,跟著音樂一起走。
你拍七,我拍七,用心上課我最行!
二、什么時候應該“靜”
在課堂當中,動與靜應該相輔相成。
一節課當中如果都是“動”,熱熱鬧鬧,很容易使課堂流于表面,最后學生不能夠學到真正應該學的知識點。而一堂課如果都是“靜”,則容易使課堂死氣沉沉,失去活力。所以如何把握好課堂的節奏,處理好“動”與“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1.課堂導入后
當教師利用生動活潑的導入后,應該適時地讓學生安靜下來,如果活潑的導入時間太長,容易壓縮教學的時間,也容易使課堂失控,因此,在“動”之后應該讓學生靜下來,其實,在等于提示學生:“我們要開始正式的音樂教學了。”
可以利用一段固定的音樂旋律,讓學生安靜下來。
當然,這是需要平時課堂中不斷訓練的,教師應該讓學生清楚地知道,當固定的旋律響起時,就是提醒他們應該安靜下來了。這樣的旋律不宜過長,一般來說不超過四個樂句為宜。可以是音頻播放,也可以是教師電子琴或鋼琴演奏。
2.聆聽音樂時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力是音樂中的基本技能之一。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音樂教師要有意識地注重并且培養這一能力。
但是,現在很多的音樂課都忽視了這一重要的能力,課堂熱熱鬧鬧,但是課后深思,實則給予學生音樂知識的并不深刻,有時甚至“雁過無痕”。其實,最簡單的,才是最永久的。誠然,音樂課堂需要生動活潑的教學,但也不能忽視“安靜”的環節,有時候“靜”更容易凝聚學生的注意力,也能讓他們學習到聆聽音樂,音樂需要安靜地欣賞。同時,合適的、安靜的教學環節也會使課堂更加深入,更富有內涵。
3.教師講解,學生回答時
低年級的教師常常會碰到一個場景,就是當課堂進行一半之后,學生坐不住,教師在臺上講解或是請學生起來回答時,有些學生會開小差。如果只是個別學生,這個時候,要讓學生學會尊重別人,一個小小的動作、小小的提醒便可,不必大聲提醒或是特意停下,小聲地提示學生可以弱化學生不認真對課堂的影響,也能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應該回歸到課堂當中來。如果學生稍微多一些,這個時候可以做一些常用的安靜手勢,讓學生安靜下來,或是直接彈奏“安靜”的旋律讓學生靜下來。
課堂教學是一門高深的藝術,音樂教學有著自己本身獨有的特點。動靜相宜的課堂組織教學是課堂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每一次的上課其實都是很好的“演練”機會,教師要把握住課堂生成,課后好好反思、總結,這樣才能形成自己獨有的課堂組織智慧。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