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素
摘 要:新課標為小學數學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對小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小學生的素質教育也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成為新時代教育的一種創新體現。而在小學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的就是數學的教學。對新課標背景下的創新教學總結,提出了幾點特色教學的經驗方法。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特色教學;創新能力;探索能力
小學數學特色教學重在“特色”二字,強調的不僅僅是創新式的教學,還有針對性的、獨特的教學方式。
一、對不同特點的學生進行特色教學
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教學要根據學生的需求來進行合理的調節,這樣才能夠保證吸收對他們最有利的知識。而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又是不一樣的,特色教學就要針對他們的這些不同特色,提供不一樣的教學方法。
在實際的教學中,有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可以提供給他們一些開拓思維或是提高能力的題目。特別是一些競賽類的題目更能夠提高他們的水平,給他們更多的成就感。而那些數學思維較慢的學生就要以鞏固數學基礎知識為根本,以題目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邏輯思維。這并不意味著差別教育,而是一種“以先帶后”的特色教學方式。成立互幫互助的小組,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幫助,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數學較弱學生的數學能力,還能夠促進成績較好同學的數學解析能力,幫助他們在講解的過程中收獲更多。
二、針對不同的知識,進行動靜結合的教學
小學的數學教學表現出基礎、簡單的特點,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卻是入門知識。是他們對數學基本印象的一個開啟,也是奠定他們之后數學學習的一個保證。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在數學方面的啟蒙性,給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所以教師教學要針對不同類型的知識,采用動靜結合的教學方法。很多時候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將一些知識點人為地劃分為“動”“靜”的區別,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會讓學生用更多的精力去記憶“靜”的知識點,而對于“動”的知識點會花少的時間去實踐教學。但是這樣的人為劃分不利于學生正確思維的形成,容易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知識,而且對于這些知識點也不能夠靈活地運用。所以小學數學的教學要采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先用實踐讓學生去理解知識點,然后再通過文字的解釋來加強記憶。只有這樣才能夠讓知識點成為自己思維的一部分,才能夠在日后的學習中靈活使用。
三、針對不同的階段,進行有的放矢的特色教學
小學數學整體來說是一個基礎學習階段,但是在知識內容的安排方面,也是存在輕重緩急的。如果進行全面的教學,那么在時間安排和精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滿足,這樣容易造成知識點的大量堆積或是知識點的不連貫。
因此,為了滿足新課標的整體性理解和宏觀把握的要求,教師要了解整體課程的安排,然后才可以進行有的放矢的特色針對性教學。小學生在數學學習時,會從接觸基礎知識到復雜的數學題目,然后給學生建立一個逐步學習的知識體系,從而幫助他們形成宏觀的數學觀念,讓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透徹。而且對于不同的階段,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也不相同,這樣分階段的教學更能夠幫助學生在適當的時候懂得取舍,在盡量短的時間內收獲到更多的知識。
總之,小學數學的特色教學是針對性的教學,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并且能夠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另外,對于小學生的數學教學來說,一定要松弛有度,不能夠為了追求片面的創新教學而喪失教學的本質。
參考文獻:
全敬達.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之我見[J].學周刊:A,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