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曉峰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不斷地改革,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升。在新課改之后,小學科學課堂是一個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小學科學課堂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創造能力,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地位。因此,小學科學課堂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重要,目前,很多小學教師對于小學科學教學都進行了改革,利用新型的導學模式進行教學,導學課則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方式,很多的教師都利用導學課的方式進行教學,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教學效率。但是,目前對于導學課的安排設計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師無法高效利用導學課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主要對我國小學科學導學課的環形架構進行了研究,并且重點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建議,以及對小學科學導學課環形架構的基本方式,以此來提升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科學;導學課;環形架構;方案;設計
一、緣起
在新課改背景下,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應用導學單,對于小學科學教學來說也是如此,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導學單,將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實驗與討論,并且教師引導學生對實驗的結果進行研究分析,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思維
判斷能力。但是目前很多教師對導學課的構建存在一些問題,導致課程教學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小學科學導學課中,分組的學生中出現了分裂的情況,沒有共同討論,同時很多學生的競爭意識也逐漸下降,對于學習的興趣不夠高昂,最終影響了學習的效率。因此,教師對于導學課的架構必須進行全面的思考,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最終提升教學效率。
二、相關概念闡述
1.對導學單的開發原則
對于導學課堂的設計,其中導學單的設計十分重要,導學單是由相關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對課程進行研究探討,并且以新課標為準,以素質教育為主要的教學目標,以此來制訂出相應的方案,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相互合作、相互探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其中導學單的設計所遵循的原則有:
(1)課時化原則
教師要能夠將一節課的內容寫成一個學案,并且能夠按照相關的課時內容進行方案的編寫,不能夠脫離實際,并且教師要能夠控制課堂的知識量,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構建高效的學習課堂。
(2)問題化原則
導學單的設計要遵循問題化原則,因此教師要將課堂內容結合生活實際將其應用到課堂中,并且要設置相應的問題場景,利用一個個具有探索性的問題,來對學生進行引導,提高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另外,對于問題的設置,一定要由簡單到復雜,充分考慮到學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教師設置的問題必須具有針對性,設定的問題要能夠促進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做好知識的拓展,使知識能夠與生活相互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效率。
(3)方法性原則
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進行思考,對學生讀書、思考以及問題的解答等環節進行考慮,以此來發現學生學習的困難,在設計中加入一些問題的解決方式,對于一些難點開發一些引導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
(4)層次化原則
對于導學單的設計一定要遵循層次化原則,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以此使優等生看到挑戰、中等生看到激勵、困難生看到鼓勵,提升教學的效率。
2.對于導學單的開發
每一節課都有著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因此教師在進行導學單的設計時要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學科知識的梳理,并且能夠提供
適當的學習方式以及策略,利用針對性的問題來促進學生進行自
主思考,使學生之間進行互相評價與合作。教師會在導學課堂將學生分成小組,每一個小組都有一份導學單,同時教師能夠在課堂上按照導學單教學思路進行問題的講解,但是對于課程的講解,不能夠單單地以導學單為主,必須要促進學生自主了解問題,利用小組匯報的方式進行問題的呈現,小組中若是出現了一些無法解決的
問題,教師要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促進學生思路的拓展。教師應盡量為學生提供一個充分的空間以及時間,在小組運用導學單的過程中,教師僅僅是一個引導者,而不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教師必須要有針對性地去參與指導學生。
三、設計應用實踐
1.小學科學導學課堂環形架構的必要性
在小學科學導學課堂的架構中,其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傳統的教學方式則忽視了這一點,很多教師都意識到了這一點,而導學課堂的實行則是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學生能夠在課堂中不斷地進行討論,充分地發揮了自身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有梯次的逐漸增長的活動過程,以此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
在導學課堂中,教師逐漸地轉變了自身的教學思想,主要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給予了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有效地避免了學習的枯燥。并且學生若是出現學習上的問題,教師會進行及時的解答和適當的指導,這對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的產生和學習活動的有效增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另外,在教師的點評中,教師要盡量避免一些質疑性點評,要能夠充分承認學生的求異思想,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利用問題教學來促進學生思維判斷能力的培養,并且,這種點評方式也能夠充分地展現出教師的課改思想,提升了教學課程中的含金量。
2.小學科學導學課堂環形架構的基本思路
傳統的導學課堂的設計主要是四人為一個小組,但是目前將四人小組改為六人小組,并且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著自身應有的職務,其中包括了行政組長、紀律組長、衛生組長等,每一個人都有著管理別人的權利,同時也有著被管理的義務,這樣對小組的成員都進行了全面的分工,進行了共同管理,這樣能夠使學生更適應學習環境,同時也方便了對學生的管理。每一個小組的形式屬于一個小班,都相當于一個班級,因此不能夠給學生打上“好與壞”的標簽。可以將學生看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對其進行分裂重組,不同的學生組合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幾種效果:(1)異質型學習共同體,這樣能夠使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進步;(2)同質型學習共同體,學生之間可以思維碰撞,更利于創新意識的激發,以此來激發出資深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3)異同混合型學習共同體,這屬于混合隨機性的組合,這種方式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3.小學科學導學課堂環形架構
對于小學科學導學課堂的環形架構主要是將學生進行分組,教師為學生講解相應的學習方法,并且以小組實驗的方式使學生之間進行討論,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自己進行實驗,并且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教師不斷地對其進行引導,以此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并且小學科學的環形架構主要是從五個方面入手,分別是科學觀察、科學實驗、科學技術、科學閱讀以及科學討論課,教師通過對這些課程的設計架構,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思維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對于導學單的要求
在對小學科學導學課堂環形架構中,首先是對于導學單進行設計,在設計中一定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問題:
①導學單是教師的藝術結晶,既是個人藝術同時也屬于集體
藝術,因此教師在根據自身的想法進行設計之后,一定要征求其他教師的要求,以此來不斷地完善導學單。
②對于導學單的設計要能夠遵循方便課堂的原則,要對教學的內容進行編號,將重點內容標出,這樣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學習框架,學生能夠根據導學單來確定出教學的主要方向。
③注意與教案的區別,對于教學開說,教案主要是重視教學的方式,教師能夠根據教案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講解,這是一個屬于教師的資源,主要內容就是怎樣更好地教會學生學習。而導學單則不同,導學單主要是立足于學生和知識結構本身的特征,使學生自己學會學習,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學會思考,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受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學習思想的影響,在進行小學科學課堂環節架構上,必須要重點注意“導”的部分。
(2)對于小學科學導學課的環形架構
①科學觀察課。教師要將課程的內容進行科學的設計,要設計出具有結構的觀察材料,同時要能夠根據內容提出相關的任務,使學生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并且教師要針對實驗設定相應的觀察方法,同時也設計出問題,使學生做到觀察與思考相互結合,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另外要讓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記錄。舉個簡單的例子,對于一些花草樹木的養殖,學生可以在每天對花草的變化進行記錄,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②科學實驗課??茖W實驗是小學科學課堂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學習途徑,因此,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實驗教程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課前教師要做好全面的準備,主要是實驗的材料、模型等,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并且要能夠為學生提供設計實驗的思路,促進學生完成實驗。另外,在學生進行實驗時,教師要在旁邊進行引導,適當地為學生設定一些問題,使學生能夠在科學實驗中學習到知識,不斷地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針對最后的實驗結果,教師要指導學生對其進行分析,運用邏輯思維對實驗的現象進行分析。
③科學技術課。教師要明確科學技術階段的任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適合學生發展的目標,對學生進行概念的講述,使學生能夠在實踐階段證明概念的性質。在實踐之后,教師要教導學生進行科學反思,對實驗進行總結,以此來不斷完善學生的能力。
④科學閱讀課??茖W閱讀課主要是為了體現出科學閱讀的價值,學生能夠針對自身對科學課程的疑問,而尋找相應的資料,進行自我研究思考。學生能夠選擇自身所需要的資料,并且針對實際問題做出假設,從而判斷出事實的科學性和嚴密性,并且能夠根據資料提煉出自身的觀點,與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從而實現學生之間的知識交流互動。教師要能夠充分利用導學單來進行教學的設計,導學單主要有四個功能,分別是前測、預習、交流以及生成,在課程之后,老師要能夠及時地對其進行記錄,從而來充分利用一些新
資源。
⑤科學討論課。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充分了解學生,能夠抓住學生對于問題的本質想法,以此來不斷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并且能夠在適當的時候,為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學生根據問題進行深入地探討,相互之間進行討論,以此來不斷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同時,對于一些學生不懂的問題,教師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促進學生進行思考,教師要耐心并且細致地對學生進行講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徐敬標.小學科學教學滲透科學史教育的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0,1(08):20-21.
[2]楊曉鵬,萬愛珍,盧霖.關于小學科學教育專業建設的思考[J].教育學術月刊,2012,2(02):25-27.
[3]孟令紅,角屋重樹.影響小學科學學力因素的中日比較研究[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0,3(01):30-31.
[4]金偉平.小學科學教師參與式研訓的實踐探索[J].浙江教育科學,2010,4(0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