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了江西應用工程職業學院“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教師評價體系的構建思路、保障措施、應配套的建設,旨在探索高職學院“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教師評價體系的完善以及檢驗。
關鍵詞:高職學院;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教師評價;構建
江西應用工程職業學院一直非常重視教師評價這一工作,并且自1992年起,就開展了教師評價工作,制定了教師評價細則與教師評價表,每月考評一次[1]。特別是2009年開始又重新完善了教師評價細則與教師評價表,并專門設立了教師評價督導機構,具體負責教師評價工作,2011年10月又成功申報了江西省高校省級教改立項課題《高職學院教師科學化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探索》,從而逐步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教師評價方法。
一、教師評價體系構建的思路
為使“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教師評價體系的構建順利進行,使學院在五年之內建成專業特色鮮明、學生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省級示范高職學院,學院出臺了《江西應用工程職業學院教師評價細則》及《江西應用工程職業學院教師評價表和匯總表》,從此全院“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的教師評價工作全面展開。
二、教師評價體系構建的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學院成立了教師評價領導小組,院長為組長,分管教學的副院長為副組長,成員有教務處處長、科研處處長、評建辦主任、督導室主任、各系部主任及其教研室主任。在領導小組的帶領下,按照《細則》的要求,召開了教師和學生動員大會,調動廣大教師和學生參與教師評價體系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各單位分工協作,每學期都按要求完成《細則》及《教師評價表和匯總表》的各項內容,每學期期末并由教務處、科研處、評建辦、督導室聯合對其進行檢查驗收后,統一交督導室備案并在學院教務在線網上公布。
(二)構建教師評價體系。學院組建了由江西煤炭集團公司著名的專家、總工、領導,本院教學專家及教學領導組成的教師評價委員會。該委員會負責對各位教師的思想品德、教學工作、教研科研工作等進行論證和評價,作為學期底教學津貼發放和評定職稱及先進的依據,并要及時歸入教師人事檔案,據此及時調整教師隊伍和教師培訓計劃。
(三)教師評價經費和機構保障。設立了教師評價督導機構,配給人員4人,日常經費年均為18萬元左右,具體負責教師評價工作;另外配給1萬元用于江西省高校省級教改立項課題《高職學院教師科學化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探索》的研究。
(四)教師評價政策保證。學院特別重視高職教師評價工作,尤其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出臺了“學院骨干教師選拔和管理辦法”、“學院專業帶頭人選拔和管理辦法”、“教師攻讀碩士、博士學位規定”、“教師進修規定”、“教師下廠礦掛職鍛煉規定”、“教研科研獎勵規定”、“教師參加實訓基地建設規定”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及措施,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師評價體系建設。另外制定了《教師教學綜合測評結果獎懲辦法》,并已實行。
三、教師評價體系構建應配套的建設
為保證“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教師評價體系具有質量高、特色鮮明,產生良好社會影響、社會效益,應配套采取以下建設:
(一)實訓基地建設。為實現“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的要求,首先是建立穩定的緊密型的校外實訓基地,近年來,學院通過主管部門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在江西煤炭集團公司等二十幾家單位建立了校企合作的穩定的緊密型的校外實訓基地。由學院聘請實訓基地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實訓指導老師,校外實訓基地為學院提供實訓條件,優先安排學生實訓甚至畢業生頂崗實習直至畢業后就業;學院為校外實訓基地提供技術培訓、技術服務,提供畢業生頂崗實習或就業。其次是建立完備的校內實訓基地,在原有實訓設施的基礎上,配置、完善實訓設施,建設有“工程測量”、“礦山開采”、“電工電子”、“計算機”“數控加工”等實驗實訓室;建立有三十幾個多媒體教室等。
(二)師資隊伍建設。建設一支適應科技發展,具有現代化知識的教學、科研及管理的高素質、專業化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進行教師評價的重要內容,對于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職業教育科學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學院嚴格要求實訓基地的教師都是中級職稱以上專業人員;學院還有目的地從江西煤炭集團公司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培養成為專業骨干教師。每年學院還選配老師下廠礦進行掛職鍛煉。另外學院還選派教師去國家或省示范高職學院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為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打基礎。學院還從江西煤炭集團公司等單位聘請專家學者,到學院兼課,作學術報告,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評價和制定,從而使教師與之交流。
(三)校本教材建設。為實現“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的要求,鼓勵教師參加校本教材的建設十分重要。我院現有正式出版發行各類教材四大類、三十多種。為適應“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的要求,我院已編寫了十五種校本教材,在教學實際中使用。
四、建立與完善“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教師評價體系
建立與完善“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教師評價體系,有利于制定“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的人才培養方案,便于制定“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文件,有利于保證人才培養方案在執行過程中的調整,適應區域經濟的發展,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一)“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人才培養方案的評價。人才培養方案是實現培養目標組織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是教學過程控制的依據,具體做法如下:
各系部成立“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人才培養方案專業組,各專業組對已實施或正在實施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調研并形成報告,遞交教師評價委員會審核,聽取委員(尤其是現場專家)評價分析,調整及修改人才培養方案中實施計劃、課程標準,重組教材(含校本教材、講義等),特別加強對實訓類教學文件的調整修改,加大保障“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的督導力度。
(二) “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教學過程的督導評價。“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教學過程的督導評價,是保證人才培養方案中要求達到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和具體手段。我們的具體做法是,配置“雙師型”教師授課、請現場專家授課,理論老師和實踐老師同堂授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交替進行,教師授課與學生動手同堂完成。督導室對教學過程及教學質量予以監督,督導員認真履行督導職責。每學期至少進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次學生評教活動,對全院所有任課教師所任教的課程進行評教,統計出所有任課老師的得分,并且進行數據分析和意見匯總,同時及時將結果向領導匯報、向系部反饋并在教務在線質量監控欄目上公布。
學院具有完善的“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教師評價體系,每學期每位教師都有一份教師評價表,由四部分組成,即學生評價、專職聽評課小組評價、教研室評價和系部評價。學生評價的評價方法是由督導室人員向學生(以教學班為單位)發放“教師教學情況調查問卷”,學生當場填寫問卷,督導室收回問卷并進行統計計分。專職聽評課小組每學期要對在校所有授課教師的課至少聽課一次,同時對所有聽過課的教師進行評價打分。教研室評價側重于對教師本人掌握本學科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情況的評價,執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的情況,對教材的深度、難易程度的把握情況、教學態度、工作紀律、參加集體活動等方面對教師課堂教學以及教師參加教研室活動、承擔教學任務等方面做出恰當的評價。每學期期末前,由教研室主任對本教研室教師做出評價打分,(注:教研室主任該項分由系部主任給出)。系部評價主要從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實訓基地建設、科技開發、“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及撰寫論文等方面對教師評價打分。
五、“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教師評價體系的檢驗
(一)通過在校生的情況來檢驗。“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教師評價體系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關鍵是人才培養質量是否達到目標要求。學院對學生的日常行為及思想道德進行班主任、任課教師、實訓指導老師的評價;對理論課進行到課率、上課率、筆試、回答問題的評價;對專業理論課進行到課率、上課率、筆試、實驗實訓操作、編寫操作程序規程、編制技術文件報告、答辯的評價;對專業技能課進行雙證書或多證書的評價。
(二)對畢業生跟蹤調查來檢驗。學院每年派有關人員去用人單位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如深入江西煤炭集團公司等幾十家單位,了解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反饋意見及建議,了解本行業科技發展對職業技能人才的要求,了解人才培養方案中“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的職業崗位定位是否合理,“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質量是否適應單位的要求等。
(三)通過就業率來檢驗。畢業生就業率直接反應了單位對人才綜合素質要求的評價,近幾年來我院采礦、工程測量、數控、模具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以上,說明學院“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教師評價體系是達到了預期目標,對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崗位綜合能力、適應就業需要等方面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四)通過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來檢驗。教師的教學質量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保障,從近三年的教師教學質量的考核成績結果看,教師考評平均分提高了,低分段的教師人數減少了。2010至2011學年第二學期教師教學質量的考核結果總平均分為89.7,同比上一年提高了近2分;80分以下的教師人數為17人,同比減少了40%。學院的教學工作得到加強,學生對老師的教學越來越滿意了;教研和科研工作也隨之提高了。
參考文獻:
[1] 周小紅,李春萍,張光旭.教學質量管理探討[J].江西煤炭科技,1999,(4):57-58.
[2] 唐繼紅,徐江濤.建立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時空,2010,(1):17-19.
[3] 詹善兵,徐江濤.略論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項目建設[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