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圍繞如何在班級管理中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本文從三個方面進行思考,提出的三個觀點均注重分析和實例結合,寓理于例。首先是尊重學生人格,通過尊重和激勵,喚起學生內在動力,鼓勵他們和大家一起進步。其次是注重引導,通過恰當的引導方式和評價內容,讓學生自覺不自覺地接受老師的教育理念,達到班級管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是以情育人,在班級管理中以情感人,真情育人,讓情感的交流成為推動班級管理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以人為本 ?尊重 ?引導 ?以情育人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195-02
班級管理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歷來備受關注,而在管理中班主任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這個原則。事實上,就學校而言,堅持“以人為本”,是為了有利于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寬松的環境,讓他們在這種環境中學習、鍛煉,在學業、性格、人格培養乃至學習與生活習慣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堅持“以人為本”?多年擔任班主任工作的經歷告訴我,在班級管理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尊重學生人格,充分愛護他們的自尊心。
人格,在心理學上,是指個人所獨有的、不同于別人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即所謂“個性”。高中階段是學生自我意識高度發展的時期,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在許多問題上,他們渴望得到家長、老師的肯定。因此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老師必須尊重他們的人格,愛護他們的自尊心,這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也能真正實現學校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在我的班級有一位女生,進入高一后,上課總愛打瞌睡,成績也每況愈下。通過與家長的溝通,我了解到,在初中孩子做作業速度也不快,好在初中內容相對簡單,作業也稍少一些,因此成績也能在班級上游,可是進入高中后,數理化的難度一下增大,孩子很不適應,每天作業總要做到半夜。針對這個情況,我及時與女孩進行了交流。剛到我的辦公室,她眼淚就流下來了,我問:“為什么要哭啊?”“我成績不好。”“你認為老師要批評你了,是吧?”她點點頭。我笑了笑說,“你誤會了,我只想和你聊聊,看看我能否幫到你。”她慢慢止住了哭,抬頭看向我。從孩子的神情我感到她放松了不少。我又說“能和我講講你最近心里在想什么嗎?”她告訴我,進入高中后,她覺得班里的同學個個都是學霸,自己雖然很努力,可成績卻在班級最后,她感到很自卑,覺得自己很笨。我感到這個孩子其實很有上進心,只是剛開始對環境不適應,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又特別大,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我告訴她,每個人適應環境的能力不同,你可能是適應的慢一些,但自己要有信心,雖然你可能不是最優秀的,但能考進我們這個重點高中,一定是優秀的。我還建議她要多和現在的同學交流,多學習借鑒一些別人的學習方法。每天的作業實在來不及完成的,小科目的可以少做一些,一定要保證睡眠時間,提高上課效率。經過幾次悉心交談,她對我越來越信任,在同學間也慢慢開朗了,學習方法漸漸地改變了,成績逐漸上升,當然也慢慢自信了起來。
中學生正處于自尊心形成的關鍵階段,隨著其生理的發育和心理的發展,他們的自我意識逐漸高漲,總是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有的甚至不能容忍家長和老師的說教。在言行舉止上,他們開始知道如何去注意強化或遮掩,以給他人留下好的“自我形象”,希望得到他人、尤其是集體和社會的尊重和肯定。作為老師,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對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更應該尊重。不體罰、不訓斥、不當眾抖落,根據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方式,在充分照顧他們的“面子”的基礎上,最好的幫助就是尊重和激勵,喚起他們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們和大家一起不斷攀登。
二、注重引導,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選擇。
高中生隨著身體的發育,大腦功能的完善,他們會向往新的生活,勇于嘗試,但有時行為有一定的盲目性。如果老師常以命令式的口吻交代學生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有的學生往往會出現陽奉陰違,影響教育效果。教育,本質在于引導。老師應根據不同性格的學生、不同的具體情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比如我班是物化班,班里男女生比例接近4:1,雖然大部分的學生都很聰明,但在學習上就沉不下心,不肯吃苦。例如:上課不專心、不主動記筆記;有的同學作業不能按時完成;課余時間在教室和走廊瘋吵。如果讓此風蔓延,就會影響班風。如果靠強硬“鎮壓”,也許學生表面上不說什么,但心里一定會不服氣。如果采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對這一行為進行反思,也許學生的心里更容易接受。該如何引導學生呢?學生常常聽我一人的說教,早就感到疲乏了。于是我請已畢業的學生幫忙,請他們做了一個《致正在奮斗的你們》的課件,講述了他們對高中生活的總結和提高成績的方法。課件里面的語言幽默又中肯,而且他們畢竟是同齡人,內容也很貼近他們的現狀,我感到可能會引起同學們的共鳴,果然在那一節班會課上同學們聽得特別認真、專注,看完后,很多同學都陷入了沉思。我抓住機會,適時引導:良好的班風是優秀成績的基礎,誰耐得住寂寞,誰耐得住辛勞,誰就是最后的勝者。通過這樣的引導,班級亂哄哄的現象得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每節課下課,總有很多同學圍著老師問問題,班級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適度引導,并根據實際情況針對性地開展評析,注重引導的方式和內容,有的放矢,往往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情育人,讓學生信服
班級管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說:“即使是最好的兒童,如果生活在組織不好的集體里,也會很快變成一群小野獸。”而“情是萬象之首”, 如果班主任能在瑣碎而繁多的班級事務中,充分投入“情”,以情帶情,以情感人,就能達到轉化學生、促進友好的師生關系,班級管理的效果不僅輕松而且高效。
例如班主任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學生遲到的情況。這雖是一件小事,但若不處理,學生會感到無所謂,學生遲到的人數和次數就會大大增加,進而影響班級良好的風氣。
對于難得遲到的同學,我通常是以一種寬容的態度來對待,有時是以一個微微的點頭示意,學生就可以進教室了;有時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和學生在走廊簡單交流幾句,不一定是詢問遲到的原因,有時我會主動幫他找個借口:路上堵了吧等等,然后和他交流幾句最近的學習、生活等情況。現在的學生都極有自尊,他本身就知道自己遲到是件難為情的事,如果老師能寬容以待,一般都會對老師產生好感,自己也會更自律。
對于個別經常遲到的學生,班主任必須要重視。首先要弄明原因,再對癥下藥。一般可以和家長取得聯系,讓家長了解學校的作息時間,并請家長能督促孩子早點到校。在我班級中,有一位男同學,各方面都非常優秀,但他早上總是遲到,幾次提醒后,仍不見好轉。正巧語文老師將他周末的隨筆作為范文貼在墻上,我仔細看了看,他寫的是媽媽的愛,其中就寫到了媽媽每天早上都會叫他洗澡,還會煮很多很多營養的早餐,并且一定要吃完才能走,導致他經常遲到。于是我首先和孩子交流了一下,我說,我知道你遲到的真正原因了,但是你早上再早起5分鐘,不就可以了嗎?孩子的回答讓我很感動:”如果我再早起,我的媽媽就要更早起,她更累了。”這是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多么充滿愛的一家啊!我及時表揚了他的孝心,但問題還沒解決,我就和他媽媽溝通了一下,首先我告訴他媽媽,孩子寫的隨筆,整篇都是媽媽的愛,以及我今天和孩子談話的內容,她媽媽聽了也很感動。然后我就建議,早上洗澡由于身體還沒活動開,對身體并無好處,是否能讓孩子在晚上洗澡,孩子媽媽滿口答應了下來,事情就這樣圓滿解決了。
總之,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把學生真正當作成人看待,循循善誘,班級管理才能循序漸進,逐步取得成效。要著眼于學生的未來和健康、全面發展,通過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進行管理和教育,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學生長大后真正成為人格、身體、思想等各方面都全面發展、成績優秀、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保俊.教在其中 育生自在——小議班級管理的技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8.
[2]溫爐榮.班級管理工作的實踐探索[J].快樂閱讀,2011,14.
[3]王新亮.班級管理民主化嘗試[J].中國德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