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素描與色彩是建筑裝飾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其教學既具有藝術學科的共性特征,又需要結合建筑裝飾專業自身的應用要求。新的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讓專業課程教學為人才培養目標服務?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對素描與色彩教學的現狀與新時期該課程所面臨的挑戰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對該課程的教學策略進行了實踐性研究,提出了參觀、寫生、微課、合作、參賽、展覽等提升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建筑裝飾;素描與色彩;教學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5)10C-0017-04
一個國家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步伐日益加速,課程改革理念不斷更新。教育部新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意見提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思想,要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教學標準體系,有利于學生在校充分學習知識和技能,掌握專業核心技術,增加工作崗位的適應性,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近年來,社會對建筑裝飾設計人員的需求在逐步增大,職業學校相應的課程設置逐漸趨于完善,素描與色彩課程作為建筑裝飾專業核心課程,其重要性也日漸突出。
素描與色彩是學習建筑裝飾設計的造型基礎,為建筑裝飾專業“能勝任裝飾施工、設計、管理一線工作”[1]等個性化、專門化人才培養目標服務,它的教學質量決定了后續專業方向性課程進展是否順利,也決定了將來就業能力的形成。“要讓我的學生為未來做好準備,我們究竟應該做些什么呢?”[2]新時期教學中我們面臨著諸多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摒棄陳規,銳意創新,積極探索教學的新方法、新策略。
一、素描與色彩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觀念陳舊,人文教育不夠重視
“教學既是一種認知的過程,也是一種情感的過程。”[3]長期以來,素描與色彩教學已經形成了一些固有的教學觀念,即過分重視對素描色彩技能的訓練,認為只要教給學生畫畫的能力就可以了,忽略了建筑裝飾這一專業方向,沒有將造型教學和他們的專業特點充分結合起來,教學中忽略了學生對崗位工作認知的情感過程,“情感可以為社會認知提供輸入信號。”因而也缺失了教育當中應包含的人文性。因此,在素描與色彩的教學中,需要重新審視我們的教學觀念。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模式的運用、教學過程的實施、教學效果的呈現是否與將來學生所從事的崗位技能和素養的需要相適應,能否在教學中給學生一些探究美、發現美、創造美的啟迪,造型技能固然重要,而將教學內容動態化,教學資源多樣化,注重人文氛圍的營造,是否更能貼近時代的發展前沿,貼近專業發展的教學需要?
(二)教學方法傳統,固守師徒模式
教學方法是師生雙方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內容的手段。教學方法是不是符合課程的特點,直接關系到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接受程度和教學效果。素描與色彩所包含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理論、技法、操作。當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示范法、練習法,即教師對技法要點進行演示講解,學生通過觀看聆聽來領會,然后自行操作練習。師傅教,學生學,是一種師傅帶徒弟的傳統方法。教師將自身經驗機械化地灌輸給學生,學生只有被動地臨摹、寫生,沒有給學生太多發揮想象的空間。不可否認,通過這種方式能使部分學生掌握畫技,但作品形式單一、內容空洞,缺乏想象力,限制了學生創造性和主動性的發揮,嚴重制約著個性化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所以需要盡快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變革。
(三)“門戶”觀念重,缺乏創新精神
不同學科有各自的教學方法與特點。素描與色彩偏重感性的認識和對技藝的“頓悟”,屬于藝術學科的范疇。從事藝術的人張揚個性,自我意識相對強烈,美術教師也不例外。工作行為容易我行我素,不重視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資源,比如課堂教學模式的革新,媒體的應用、新型課件的制作等信息化教學工具和手段的運用,教學思想更多停留在對藝術內涵和藝術技能的追求。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存有“門戶”觀念,如同有限的純手工制品不能滿足工業化時代對產品量的需求一樣,單一的教學方法也不能滿足信息爆炸時代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需要更新觀念,主動向其他學科學習,創新教學技術手段。
二、素描與色彩教學面臨的挑戰
(一)專業的責任感
素描與色彩作為造型基礎學科,普遍開設于各個設計專業,如繪畫、服裝設計、動漫設計、平面設計等,專業方向不同,其教學內容、教學要求也必然隨之而不同。換言之,其教學理念與教學效果應該為該專業培養目標服務,對該專業方向負責任。作為建筑裝飾專業的造型基礎課,素描與色彩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專業學習方向,讓學生了解學什么、怎樣學。首先,要重視創新思維的融入與培養,使形象思維和理性思維在習作中實現一種結合,從而為后續裝飾設計基礎課程做好銜接。其次,要注重快速表現能力的培養。建筑裝飾設計工作中,需要具備對現場和設計構思的快速記錄和表達能力,記錄和描繪越準確、越形象,今后的設計就越得心應手。第三,要提高學生對造型結構的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學生能初步將構筑物的造型和結構表現出來,使學生在鍛煉中熟悉創作技法,在不斷的練習中提高設計能力和審美素養,為日后順利地與工作崗位接軌打下良好的基礎。這種對專業的責任感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該重視的。
(二)專業的時代感
“未來將屬于那些擁有與眾不同思維的人。”對于大多數學科來說,粉筆加黑板的時代已經過去,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教學手段。今天,人們所感知的是從信息時代邁向創感時代一刻不停的步伐。信息化教學手段、微課、慕課、顛倒課堂、軟件的應用等等,作為今天的素描與色彩課堂,我們能否對此充耳不聞,一心只在紙上舞文弄墨?多年的素描色彩教學,讓美術教師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教學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程式化系統。不可否認,這些經驗在過去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但是這種模式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已經不再是現在學校學生獲得成功唯一的需要了。
(三)專業的深度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重技法而輕內涵,學生學習的層面則流于膚淺,不利于擴展將來的發展空間。在建筑裝飾人才培養方案中,素描與色彩課程所占的課時雖然不多,一般只有一個學期,不具備深入掌握素描與色彩理論與技能的時間條件,但是正確的專業理念引導和專業知識的梳理能夠讓學生對該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和發自內心的重視,使他們自覺學習并在課程結束后仍然能自主持續學習,甚至成為終身的愛好。而這些內化的素養不是僅僅通過單純技能的學習所能實現的。名作的賞析、優秀作品的觀摩、教學的模式和評價方法、激勵機制、教師的示范作用等,這對教師的知識面和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
三、素描與色彩教學的策略探究
(一)參觀,驅動責任
“教師在給學生指令時要提供足夠清晰且有用的指導,以使任何想遵從它的學生都能夠輕松地按你所要求的那樣做。”[4]對于剛入學的建筑裝飾專業學生來說,引導他們入門的技巧莫過于參觀。結合課程內容組織參觀活動并適時地加以引導,使他們對自己所學專業有一個明確的了解,能夠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望,驅動對專業學習的責任感。參觀的途徑有多方面,一是去企業參觀,了解建筑裝飾行業有哪些工作崗位,這些崗位分別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了解企業項目的工作流程,知道要勝任這些工作需要具備哪些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二是去裝飾市場和生活中參觀,了解市場有哪些裝飾材料,通過設計和生產制作分別實現了哪些室內外裝飾效果。三是去工地參觀,了解施工的流程和工藝要求。四是去美術館參觀,參觀優秀的美術設計作品,熏陶學生的審美情操,觀摩中外名家的素描、色彩作品,了解素描、色彩的發展歷程和重要作用。參觀活動是課堂講授和練習不可替代的,它將促使學生真正地明白為什么學、學什么、怎樣學,使他們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轉化為主動。
(二)寫生,發現樂趣
文化基礎相對薄弱的中職學生,在學習上容易陷入疲勞期、停頓期,易產生知難而退的情緒,素描和色彩的學習也會產生枯燥感和乏味感。教師如能把握時機,采取適當的策略,調整練習方法,則能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合“建筑”這一專業主題,可以安排一些室內或戶外的寫生教學活動。建筑裝飾設計側重結構的嚴謹度,在進行幾何形體結構解析和訓練時,可以設計系列化的寫生練習,如石膏立方體—方形課椅—方形建筑—帶有方形構筑細節的教學樓系列寫生,從室內走到室外,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讓學生感受到只要理解了結構和透視,建筑的表現也沒那么難。色彩則可以通過走進自然,對樹木、山川、河流、房舍的寫生,觀察自然光色的變化,學習色彩表現方法,感受自然的美,寫生創作的樂趣則隨境而生。
(三)微課,轉換角色
近年來,隨著在線教學平臺的普及運用,微課也越來越受到關注。那么這種微型教學視頻在素描與色彩課程中有沒有用武之地呢?對于建筑裝飾專業學生而言,僅僅依靠課堂的有限學時去掌握素描與色彩的技藝是有一定難度的,老師的講解和示范只聽一遍、只看一遍并不容易完全記憶下來,又何談高質量地掌握呢?若老師在課前將要講的知識重點和知識難點以及需要演示的作畫步驟要點用視頻錄制下來并適當編輯,讓學生通過手機播放器就可以在課前預習,課中強化理解,練習時反復觀摩參考,對于解決學生記不住的問題和提高練習質量,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不僅突破了教學的難點,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獨立觀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方法,有助于學生養成自主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四)合作,內化素養
對于企業來說,建筑裝飾人才最重要的職業素質之一就是團隊合作精神。而美術的學習,提倡追求個性化風格,這樣兩者完全相悖的矛盾應如何解決呢?教學中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任務合作—評價共享等方法的運用能夠有效減弱甚至消除這一矛盾,使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素描與色彩的課堂中運用異質同構的方法組建學習小組,在室內外寫生、探究技法、完成作業任務等環節相互合作,共同提高。教師將個別輔導、個別示范的舊有課堂輔導模式,轉化為分小組示范、輔導,在評價中營造競爭的氛圍。除了評價個人的學習作業,還要評價小組的合作成果,同時進行小組之間的互評,讓學生體驗合作學習活動的樂趣,增強集體榮譽感,既提高了教師教的效率,也提高了學生學的質量,同時培養了學生合作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參賽,榜樣引領
國家對職業教育日漸重視,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搭建了良好的平臺。職業學校的學生每年都有多次機會參加國家、省、市的各級技能大賽,同時還有行業協會和其他組織舉辦的各種展覽和競賽活動。與建筑裝飾專業相關的競賽項目主要有“建筑裝飾技能”、“環境藝術加美術基礎”、“建筑CAD”等,獲獎學生不僅能夠得到相應的獎勵,而且在就業和繼續升入高校學習等方面享受到一定的優惠政策。素描與色彩課程的技能能夠對接其中一些競賽項目,在教學中增加參賽輔導內容,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專業競賽,讓優秀的學生脫穎而出,鼓舞和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起到積極的榜樣作用。
(六)展覽,成就自我
素描與色彩課程的學習離不開作畫練習。學生的習作完成后,是自我欣賞?是束之高閣?還是丟棄忘卻呢?看似不重要的作業,不能與其他學科的練習簿等同對待。每一張習作,學生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耐心,有的學生如至寶般珍藏,有的學生毫不在意地丟棄,教師對學生的作品價值觀的引導不同,會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不珍惜練習成果,就不會重視自己的訓練過程;反之,教師如能對學生的優秀習作加以收藏并用一定的形式展覽,將起到很大的激勵作用。被展示的學生會受到鼓勵,沒有被展示的學生會在觀摩中尋找差距,鞭策自己進一步提高。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多為學生舉辦展覽。如,階段性優秀作業在畫室內簡易張貼展覽;主題性寫生作業展覽;結合學生迎新活動的書畫展覽;利用教學樓的走廊、校園內的畫廊、學校的展室等進行校內展覽;走向社會的公益畫展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用展覽促進學生繪畫學習和動手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在享受成功的喜悅中更加自信和樂學。
新的職業教育改革要求我們不斷優化更新教學理念,探索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符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充分為職業教育的育人目標服務。這對教師的積極性和專業技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了專業的教學和科研進一步提升,教與學緊貼時代前沿,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有力的技術和內涵支持。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新策略,勤于學習新方法,善于總結和研究,才能實現實踐和理論的良性互動,產生出適應時代的優秀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中等職業教育建筑裝飾專業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G].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4.
[2]珍妮.奧克斯馬丁·利普頓.教學與社會變革[M].程亮、豐繼平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崔允漷.有效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道格.萊莫夫.教無不勝[M].王佳佳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馮志軍)
The Strategic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ketch and
Color in the Specialty of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LIU Jing
(Jiangsu Lianyunga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Lianyungang 2220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Sketch and color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in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specialty. Its teaching not only has the common features of the art, but also applie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ow to make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better serve the talent training target? In view of this problem,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hallenge of sketch and color teaching in the new era are discussed, and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the course are studied.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s are presented, such as strategies like visiting, sketching, micro-lectures, cooperation, competitions and exhibitions.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sketch and color; teaching reform;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