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菊
【摘 要】
要形成一個優秀的班集體,缺少不了必要的批評。批評是思想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批評要講究藝術,時機抓得好、方法得當,尺度適宜,才能藥到病除,收到良好的效果。結合自身十幾年班主任工作,談談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關鍵詞】
班主任 批評 藝術
一、開啟心靈,用愛找癥結
每當學生犯錯誤時,教師應該先與之親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讓學生感到老師的溫暖,才可與之進行批評教育。讓他們感受到班主任發自內心的關愛,讓他們懂得老師的批評正是對他們的“愛”,“愛之深”才“責之切”。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改正缺點。除了有愛心,耐心,允許學生再次犯錯誤,錯誤的反復性、長期性是不可避免的,還要對此有心理準備。
二、批評有講究,時機很重要
首先,要抓準批評的時機。學生犯了錯,可能會準備一大堆謊言騙老師,此時老師先從周圍調查掌握到更多的事實,不要急于批評。而且即便調查清楚了也要選對時間,周一早晨和每節課的開始都不宜批評學生。因為任何一個新的起點都是新的憧憬,不管是任何人都希望有一個好心情,否則會影響教學效果。
其次,選擇好批評環境。批評學生時,盡量選擇適合的環境,一般可選擇在課外活動時的操場上、校園的花園或放學路上等場所,在這樣易于交流的環境,學生樂于說心里話,也會誠懇接受班主任的批評。切忌在公共場合、辦公室當眾批評學生。
再次,要有個性化批評,講究因人而異。對那些惰性心理、依賴心理較強的學生,他們的行為往往未得到別人的肯定,犯錯誤后又易受到老師的訓斥。長此以往,他們總覺得不被理解而產生一種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時甚至于老師對抗。碰到這樣的學生,老師在批評教育時應加強情感投入,并在平時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多關心,做好心靈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滿含期待的批評,往往收到奇效。對屢教不改的學生,教師就必須對其進行具有說服力的嚴厲批評,決不能姑息遷就。
三、甜口良藥,春風化物
批評學生的“忠言”不逆耳,他們才會樂于接受我們的批評,并樂于服用我們給他開出的“藥方”。所以,我們教育學生時要多肯定,少否定。“數生十過,不如贊生一長”。人大都喜歡聽表揚話,不愿聽批評話。在批評其不足之前,班主任應真誠地肯定或贊揚他的進步,或者巧妙地用贊揚其進步代替批評其不足,多用肯定、啟發、開導的語言和語氣,最好不用或少用“不準”“不行”“不能”等否定性語言。即便這樣批評過后要關注情緒變化,防止過激行為的發生。
四、做好善后,師生無間
批評后要注意安撫,避免抵觸情緒,讓學生感受到我們仍然愛他。老師對學生進行批評之后,要及時地與之進性溝通,使之消除對老師的抵觸情趣,消除由此帶來的負面的影響。老師可以采取面談的方式及時向學生講明為什么要對他批評,這樣批評的目的是什么,以消除感情上的隔膜。每次批評學生之后,班主任都應細心觀察受批評學生的細微變化,對學生的心靈進行及時的疏導,同時也會增強學生積極向上的信心。但是,批評后一般不要立即找學生解釋,否則,不但不利于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還會有損教師自己的威信和尊嚴,危及今后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