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審美能力直接關系到個人修養和人際交往,因此顯得尤為重要。在進行審美教育時,音樂教學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初中是學生審美能力培養階段,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鑒賞音樂美感和體悟音樂魅力的能力,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價值。本文基于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分析音樂教學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應用中的優勢,并為初中音樂教學提供建議,以期推動初中生審美能力培養。
【關鍵詞】審美能力;培養;初中音樂教學
前言
審美能力和正確的審美觀念并非與生俱來,需要通過生活和學習不斷累積熏陶。音樂教學作為藝術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最有效的途徑,能夠最直接的表達人內心中的審美體驗。因此如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審美培養,為學生奠定良好的審美能力基礎,成為了相關教育工作者廣為關注的課題。
一、培養審美能力重要性
(一)豐富精神世界
隨著物質文明的豐富,人們開始逐漸追求精神世界的愉悅,培養審美能力,有助于提升人們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眼光,通過對藝術作品進行賞析,能夠幫助人們感知藝術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和態度,使人們內心同作品產生共鳴,感知作品實際內涵,從而獲得精神上的豐富和升華。例如在對待一件藝術作品時,不具備審美能力的人只能看到其外在經濟價值,而具備審美能力的人則會鑒賞出其內在價值[1]。
(二)提升個人素質
美國《美育雜志》雜志主編史密斯認為,不懂藝術和審美經驗的人和民族,其文化道德素質必然低下。實際上人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觀念同個人修養是密切相關的,通過對審美能力的培養,能夠啟迪人的心靈,幫助人們尋找發現美的心靈和感悟美的心理,以此美化人們的個人修養,提升個人素質,同時能夠提高道德水平,使藝術的“美”和人的“質“相融合。
(三)豐富日常生活
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滿足精神愉悅的同時,還能夠幫助人豐富日常生活,具備審美能力的人會通過日常生活發現美,領悟美,并在不斷累積中積極創造美,追求美,從而形成審美樂趣,培養藝術興趣愛好。例如可以通過鑒賞音樂培養學生的音樂愛好,也可以通過欣賞圖片培養學生的攝影愛好等等。因此審美能力能夠直接滿足學生空余時間的興趣追求,并在審美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得到發展[2]。
二、音樂教學優勢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優美的旋律是音樂最感動人的地方,音樂作為藝術表達的一種形式,在美育教育中具有其顯著的優勢性。初中生處于審美能力啟蒙階段,對音樂抱有興趣和自然的接受能力,并且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在初中音樂中對學生審美能力進行培養,將學生作為主體,利用學生音樂賞析心理和規律,尋找適合學生鑒賞的音樂作品,通過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和想象力的延伸,最終形成學生主動探究音樂美感的模式,給予學生美的感受和啟迪,幫助學生奠定審美能力基礎[3]。
三、審美能力培養
(一)優選素材,營造氛圍
為學生營造審美氛圍是進行審美能力培養的第一要素,初中音樂教師可以基于現有教材內容,拓展延伸優秀作品,豐富素材,尋找符合不同階段初中生鑒賞能力的音樂作品。對作品的選擇,首先教師應掌握學生的審美能力動態和審美興趣,由淺至深善加引導。比如在初中階段對過于復雜的古典音樂作品進行賞析不符合學生的實際鑒賞能力,且會阻礙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音樂作品選擇時,教師可以多聆聽學生的建議,通過古今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獲得審美體驗。例如古典音樂作品中選擇巴赫的《G弦上的詠嘆調》幫助學生舒緩心情,現代流行音樂中選擇《青花瓷》調動學生興趣[4]。
(二)創設情境,豐富想象
音樂作品是被音樂家賦予靈魂的藝術,其躍動的音符和靈動的旋律并不只存在于樂譜上,而是擁有無數的想象空間和拓展空間,欣賞音樂的人能夠通過音樂的表達展開畫面獲得聯想,進而獲得心靈上的沉淀。在進行初中音樂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延伸想象。筆者在此提供一下教學建議:
1.聆聽法
聆聽是對音樂最好的感悟方式,在進行音樂鑒賞時,首先應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音樂的世界,感悟每個音符的生命力和悅動,進而幫助學生分析音樂作品中的起承轉合,引導學生自主延伸音樂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例如初中生比較熟悉的《菊次郎的夏天》,其中日本音樂大師久石讓作品《the rain》,前半部分憂傷的小提琴,中部低沉的大提琴,和最后伴隨不斷走高的鋼琴音符,能夠輕松讓學生感受到雨后晴空,重新振作心情的愉悅感,幫助學生聯想主人公菊次郎未來的人生旅程。
2.影音結合
影音結合的教學方式主要是通過電子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法是目前音樂教學中比較常見的教學方式,通過播放音樂、音樂劇和音樂電影,有利于通過視覺和聽覺結合的方式更加直觀的進行作品鑒賞,激發學生興趣,更具有想象空間。例如在進行《梁祝》賞析時,可以播放梁祝片段節選,通過故事和音樂的融合展開聯想。
(三)加強實踐,培養創造力
當前我國初中音樂教學基本配備了相應樂器,如音樂教室配備鋼琴、手風琴,學生基本配備豎笛、口風琴等。初中學生活潑好動,表現欲強,教師可以通過登臺的形式展開樂器、歌唱表演,鼓勵學生進行即興創作和即興改編,促進學生審美創造能力,幫助學生將自己對音樂的審美感悟展現出來。例如幫助學生組建小樂隊,通過各聲部配合豐富作品,既能營造音樂氛圍,又能提升學生自信心,形成個人審美風格。
結論
總而言之,審美能力與人的成長和生活密切相關,在初中階段應為審美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初中音樂教學中可以利用音樂先天的優勢和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不斷發掘優秀音樂素材,通過多種教學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鑒賞和實踐發現音樂美、創造音樂美,進而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提高審美品位,從音樂中獲得審美收獲。
參考文獻
[1]鄧靈芬.音樂欣賞,叩開學生審美能力之門——淺談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上),2013,12(7):64-65.
[2]周森月.論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J].新課程(上),2015,22(7):125.
[3]陳學超.淺談初中音樂欣賞教學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5,13(8):136-137.
[4]陳竹.初中音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之我見[J].北方音樂,2014,21(10):150.
作者簡介:顧曉麗(1979—),女,漢族,江蘇姜堰人,南京市竹山中學分校清水亭學校,教育碩士,從事音樂教育工作。